随机抽查几个游客,问他们对于瑞士的第一印象,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巧克力、雪山、手表、奶酪、田园风光。然而瑞士的真实性格和民族历史,远比游客们想象的复杂。即便是我这种在瑞士游历一个星期的肤浅游客,恐怕也只能说:瑞士的火车太干净了,360度无死角的城市美容太到位了。接下来我就通过一本在瑞士苏黎世机场偶遇的书《Swiss Watching》,再次开启瑞士的精彩旅程。
瑞士人的绝对民主民主是一个过程。这是我个人觉得迄今为止对民主最科学的概括。古希腊时期民主是只有王公贵族才享有的权力。罗马时期是元老院。时钟拨转到21世纪的美国就是国会。然而就在100年多年前,女性还没有投票权(1911年英国女性获得投票权),而非裔在美国拥有投票权更是不到100年的时间(1926年非裔在美国获得投票权)。所以谁可以投票,谁不能投票,在什么年龄可以投票,公民还是移民,每个国家对于这些最基本问题所订立的答案,构成了这个国家对于民主含义的释义。在瑞士民主是真正被践行到了极致。简言之,从联邦到地方,从一条新铁路线的开辟,到是否加入欧盟,瑞士人都要进行公投。瑞士人才是每一项政策的最终决定者,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瑞士不会上演两党之争,因为究竟谁做东,都无法左右任何一个决定。
既然一切都由人民决定,瑞士的政府看上去清闲得很,一年到头只要把悬而未决的问题抛给人民,动辄举行个公投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瑞士政府像极了瑞士这个国家的民族性:势均力敌,没有英雄。瑞士政府叫做瑞士联邦政府委员会Bundesrat,其中由7个委员会组成,分管外交、经济、国防、教育等。7个委员会主席每年轮流坐庄当总统,毕竟总得有人跟那些外国领导们握手并且在8月1日国庆时讲话吧。瑞士总统类似于英国女皇,只是形式的领导,所以权力核心就算是Bundesrat了。这个Bundesrat每4年选一次。瑞士党派繁多,经常选进决策层的就是4个主要党派。在2003年之前,每个党派在这个决策层所占席位基本没有悬念;然而这种均势在03年被最终打破。当年瑞士右翼党派人民党SVP一举成为最强大党。SVP利用当年“一党独大”的局面,逐出一位别党派的Bundesrat会员,将SVP代表斯托福·布劳赫(Christoph Blocher)选进权力核心层Bundesrat。为了报复,2007年大选时,瑞士中间派和左派党派联合作战,让SVP彻底从权力核心层扫地出门。这也是SVP近十年来第一次没有入选Bundesrat。同时也让瑞士的政治格局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反对党SVP。
淡定的瑞士人非常不习惯这种吵吵闹闹的政治游戏。终于在2008年Bundesrat中的国防委员辞职后,一位SVP委员理所当然地顶上,于是瑞士政坛又恢复到以往的宁静和一团和气中了。
想要体会瑞士政坛的宁静自在就一定要到联邦政府所在地伯尔尼走一遭。伯尔尼三面被Aare河环绕,坐落在悬崖之上,风景秀丽,唯一显现出现代社会痕迹的就是伯尔尼那长达6公里的步行街了。遮风避雨的街道让伯尔尼成为许多购物爱好者的天堂。2007年伯尔尼还赢得了最慢城市的美誉。在这里一切都缓慢悠闲,作者调侃或许正是伯尔尼的“慢”让爱因斯坦在这里提出相对论。
首都慢条斯理,联邦委员们也是个个不紧不慢。作者说,即便是纯正的瑞士人也说不出7位联邦委员的名字;加上总统每年一换,很多瑞士人连总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瑞士的政客都如此低调。他们没有工资,只是按照参加联邦议会的天数领取一定的薪资,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律师、警察、老师等等。在伯尔尼等公交车,还有可能看到瑞士权力核心层的联邦政府委员们也在不紧不慢地等公交。由于他们都过于低调,出行时连保镖都不带,自然更不会有人认出他们来了。
或许只有在瑞士,这么大小的地界,才能显出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这或许也才是林肯说出“of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时心里所向往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