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周易学命运研究 //www.sinovision.net/?15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搜集、整理和作者: 赵少阳 赵林海。包括大量的原创文章、搜集和整理的好文章。欢迎大家光临 参阅。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2节 课时学习要精炼精当的三大部分和十维目标

已有 2268 次阅读2009-7-21 01:19 |个人分类:16 学习思维好方法|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2  课时学习要精炼精当的三大部分和十维目标

先说一下精炼和精当在字典中的意思,以便使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一个明确的认识。【精炼】意思是:提炼精华,除去杂志。【精华】意思是:(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精当】意思是:(言论、文章等)精确、恰当。‘精确’意思是: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精确的计算|精确地分析|论点精确,语言明快。

一、课时精炼的原由

课时精炼原由的因素主要有六点:

1.时间性质。课时学习要精炼,这是由于它的时间性质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且还要把技能提高;这就得需要学习精炼的内容,来达到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智能思维多元化的目的。

2.学员素质。我们知道,尤其是在程度中等以下的学校或班级,一堂课内容学得多了,根本无法接受得比较好,很多时候还大大影响接受的能力;我们倒不如少讲、少学,使同学们把核心内容学好了,反而有利于贯穿课时、课本内容的主线,不至于掉队跟不上。

3.大脑注意力有限。由于学员们大脑集中力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为十五分钟左右,为了在关键的时间起到最好的效果,必须要在这一段时间学习最精华的内容。(在其中,还由于大脑能产生出来的兴奋时间也很有限,也是学习问题时的最佳契机;所以教师还要把握洞察中的契机,及时引导,进而起到最佳效果。)

4.新课标发展的内容。现在,对于学习内容的互动拓展而整合的方面已激增,这已成必然发展的趋势,但在短期内会使老师和学员无法承受,在较长期或长期内也会使落后学校和落后学员无法承受,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炼新课标发展的内容。

5.课程数量的增加。新课程发展的理念又要求增加活动课、综合课、实践课以及选修课的科目和数量;除此以外,还提升了副科的重要性与增加了学习内容的时间,使得主科目课时次数不得不减少。

6.新理念学习发展下的拓展内容。除了应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学、生活学、成功学、社交学、健康学、自然学、心理学等方面大幅度拓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日益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趋势。而在“十维目标”中恰恰是体现了这一方面。

二、课时精炼的目的结果

课时学习要精炼的三大部分和十维目标:三大部分是指课时内容、课时次数和拓展性问题。十维目标,请看有关具体内容。

其目的结果是使学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会学习的主线知识与主线技能,进而向课外、家庭、社会、自然界、各种学习媒介进行全方位、立体性、多角度、多样化性质的细度化、广度化、深度化、难度化的全面拓展。(在其中,要有个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分。)

三、课时学习要精炼的三大部分

1.课时内容

课时内容要精炼:是指内容要具有典型性、精华性、高价值效益性;并有很强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通再通的智能思维多元化的拓展特色。

2.课时次数

课时次数要精炼:是指主要科目课时次数要减少,但要保质保量;为了保质保量,除了在规定的课时次数外,还可以把很多内容分散到活动课、综合课、实践课、选修课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学习、体会、分析和解决,则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和决定学习效益。这样,我们就会真正地精炼课时学习的三大部分和十维目标的方面。

3.拓展性问题

拓展性问题要精炼:是指在学习课本内外的拓展性问题时,对于本班学情要具有实用实效性并要优化创新。

4.分主次

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前九维目标为主;第十维目标是保障性目标,即生命与健康是用来保障积极向上的、思维运行的、创意更新的活力性、持续性、效率性。

注意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和学案进行的,在课时学习的实际过程中需要精炼,但在设计时不能精炼。这是因为设计学案是为了把知识理论学好学深学透,不能精炼,反而要设计的比较详细好,来达到学一得多、触类旁通、一通再通的效果。(在学透的基础上可以把教案、学案趋向简练、精当化。)

精当要贯穿、贯彻所有环节和其中的任何细节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