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099hnlzl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587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陆与台湾字典比较研究(转帖)

热度 1已有 3034 次阅读2015-11-3 16:39 |个人分类:中华文明|系统分类:杂谈| 大陆, 台湾, 字典, 比较 分享到微信

 

                                   大陆与台湾字典比较研究
                                                            2015-02-01
        1、为何说《新华字典》阉割了中华传统文化?
        因出版《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机缘,对字典发生了兴趣,将其与《新华字典》对比,写出了《<</span>新华字典>解不了我的乡愁》等数篇研究报告。或许因为猛然戳穿了文化洗脑的把戏,赢得广泛好评。无须讳言,也得罪了一批“红色文化”的捍卫者,他们对本人的结论不以为然,诘问的理由是:二者不具有可比性。在他们看来,一部晚清儒士主持编撰的认字字典,怎么可能比新中国文字专家集体创作的结晶更先進呢?
        当我拿到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学典》后,再对比《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内心就更悲哀了。宝岛承继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神气质,接续中华文化传统,吸纳西方文明成果,气度不凡,胸怀坦荡,处处可见其对人类文明的敬畏之心—— 一册在手,新世界徐徐展开,令人有美不胜收之叹。经由该字典导引,孩子必将养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为中华文化之子,亦是世界文明传人。
        能把汉语强行分成古代和现代二部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蛮横无理的划分,肢解了汉字的生命。再将丰富多彩的人事从字义里抽离出去,植入僵硬、乏味的共产主义概念,留下的便只是一具具干枯的尸体:无人文信息、无人性关怀、无普世价值观。任何一个想要认字的读者,必须同时购买总价接近二百元的三部工具书,才约略知晓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
        两地字典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极其悬殊。大陆字典着力于表面字义阐释,它隐匿、遮蔽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知识超市。被精准、犀利的手术刀阉割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一些枯燥的碎片。使用这样的工具书,读者几乎不可能完成文化拼图,于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深邃、迷人的世界,更无法对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尽管屡经修改,大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旧是冷眼相看,仿佛是介绍一位过气的女明星。
        只要看看对“经”字的介绍,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新华字典》释义为:尊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举例有“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无一儒家经典。台湾《学典》对“经”的释义共有九个义项,第四为“可作典范的著作”,举例为“五经”。其词组有五十五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有“经史、经典、经训、经书、经部、经师、经义、经传、经学、经纶、经籍、经籍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十三个。“经”字的要害是“通常指儒家经典”,《新华字典》刻意回避这一点,以笼统的“经典”一词带过。若只用该字典,使用者绝对无法得到真义。
        在对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名词术语的介绍上,台湾字典遵从古意,“老”字下自然有“老子”,“庄”字下有庄子,“山”字下必有《山海经》。而大陆字典故意不按常理出牌,“老”字下无“老子”,“孟”字下无“孟子”,“书”字下无《书经》,“易”下字无《易经》,“跖”字下无“盗跖”。
        以“山”字为例。《新华字典》不必说了,自然不会有《山海经》。翻开一千八百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山”字下计有九十二个词语,连“山猫”“山子石”都有,楞是不见“山海经”的踪影。专门解释古代汉语的《古代汉语词典》,在“山”字下有四个义项、二十四个词语,也无“山海经”一词。简直匪夷所思!要知道,民间也把聊天唤作“扯山海经”。
        《新华字典》涉及到的中华文化名物屈指可数,678页的容量,仅出现了孔子、孟子、墨子几个人的名字,对其介绍可谓惜墨如金。《新华字典》收单字13000个、词语3300个,《学典》收单字16133个、词语47394条,为公平起见,我们把收词65000条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加進来,看看这两部“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工具书,到底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文化视域。
        如果比较两岸字典,高下立判:
        在《新华字典》里,孔子出现了三次。一是在“论”字义项下,因《论语》一词而来,“古书名,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一是在“儒”字义项下列有“儒家”一词,“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一是在“子”字义项下——“古代指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孔子”。整部字典找不到孔子的任何生平事迹介绍。
        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除“孔庙”外,还有“孔孟之道”的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指儒家学说。”在“儒”字下有“儒家”介绍:“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亦无孔子生平事迹。”
        只有到了《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的词语里,总算看见了对其生平的介绍:“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致力教育,……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馀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又生出一个新词语“孔子学说”,他处却无一字解释,读者仍不知何为“孔子学说”。
        对照《学典》对孔子的介绍,就更可见出编者水准的差异。该字典共有三处介绍:在“仲”字下,解释“仲父”即为“孔子”;在“尼”字下解释“尼父”为“对孔子的尊称”;在“孔”字下更有细致介绍:学说以仁为核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一句“周游列国十四年,未得重用;长期聚徒讲学,学说以仁为核心”就让《新华字典》相形见绌。
        “孔”字下还辟有“孔门”“孔道”二词。不仅如此,在“子”字下,还介绍了子贡、子产、子思、子游、子路等五位孔门弟子的生平。
        对“儒”字的解释,《新华字典》总共两个义项:旧时指读书的人;儒家。而在《学典》里,有四个义项,前两个分别是“孔子之道”和“尊奉孔子之道的人;也用以泛称学者”。对“儒家”的解释,更有《新华字典》所不具备的准确和细致:“兴起于春秋战国,崇奉孔孟学说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与家庭观念。西汉以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当然,若从文气和义理上来评判,我最欣赏《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通天地人曰儒”。
        “老子”又如何?
        在《新华字典》里,“老子”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聃”字下,仅有一句介绍:“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现代汉语词典》在“老”字头下有十一个义项,无“老子”任何信息,由该字组成的182个词语里,亦有“老子”,释义为:“父亲;男性的自称。”《古代汉语词典》十一个义项亦无任何信息,28个词组里无“老子”踪影。嘘——有了!在“聃”字下有了跟《新华字典》同样的解释。在“道”字下,有两个义项:其六“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其十二“指道家或道教”。其后的词语里终于有了“道家”一词,解释却是:学派名,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然后是司马迁的评语:“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自始至终无一字正面介绍,你只能从司马迁的断语里去揣摩。三本字典,好像设立了一个迷魂阵,就是不想让使用者轻易知道有“老子”这么一个人,有《道德经》这么一本不同凡响的著作。编者用一个缺少前提(“顺应自然”)的“无为”,就不无偏狭的处理了道家思想。与儒释并举的“道”,在被如此弱化之后,还能激起一个人多大的兴趣呢?
        台湾出版的《学典》对老子分两处介绍。
        在“老”字下,有:“老子的简称。如老庄思想。”接着是“老子”——先说人为“道家始祖”,再说“老子又指《道德经》一书”。还有对“老庄”的解释:“既指老聃与庄周二人,又指《老子》与《庄子》二书。”
        在“李”字下,介绍李耳即老子。
        在“道”字下,依次介绍:“道家”: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流派,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主,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教”:东汉张道陵所创,以巫祝信仰为基础、神仙学说为中心的一种教派。尊老子为始祖。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的神。系中国本土自创的宗教。“道德经”:春秋楚人老聃撰。分《道经》、《德经》两部份,计八十一章。旨在阐扬无为、清净的思想。为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又称《老子》。
        庄周似乎特别不受唯物主义者待见。在《新华字典》里仅出现了一次。在“道家”一词下,有“以老聃和庄周为代表”。《现代汉语词典》里倒有“庄子”一词,其释义为“村庄:他是我们庄子里的人”。至于《古代汉语词典》,压根儿就没打算设“庄子”一词。
        孟子亦无足轻重。《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在“轲”字下介绍这位雄辩家:“孟子,名轲,战国时人。”懒的多说一个字,孟子只是一个“人”?《孟子》一书去哪儿了呢?《古代汉语词典》亦无一字“亚圣”消息。
        《学典》在“孟”字义项下有云:“孟子其人或《孟子》其书的省称。”其后列出“孟子”和“孟母三迁”两个词语,详细介绍了“亚圣”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主张。
        《学典》在“庄”字下分列“庄子”“庄周”,前者为著作,后者为人。均作详细解释。
        墨子在《新华字典》里出现了两次,在“翟”字的第二义项下有“古代哲学家墨子名翟”字样;在“子”的义项下,有“古代称老师:子墨子”。在《现代汉语词典》“墨”字字头下,仅有一个义项与墨子有关:指墨家。对“墨家”的解释颇能体现编者的意识形态傲慢:“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份,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到了《古代汉语词典》,才有了对墨子的简略解释。
        《学典》在“墨”字下,先介绍此为“墨家的简称”,然后分列相关义项:“墨子”:“春秋鲁人。名翟。主张兼相愛、交相利、节用、非攻等,以消弭国际间的战争为己任。”——介绍完人,再说著作——“旧题战国鲁人墨翟撰,当为墨翟及后学辑录而成。十五卷,五十三篇。内容记述墨翟的言行、思想,兼及墨家者流有关科学、逻辑、器械的学说。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墨家”:“战国时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强调兼愛、非攻、尚贤、节俭等主张。”
        再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在“孙”字下均无孙武与《孙子兵法》……等等。出现在《新华字典》里的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而《学典》则提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在孔孟老庄墨屈之外,有韩非子、列子、管子、孙武、孙膑、郑玄等一大批思想家,有成汤、共工、介子推、伊尹、秦始皇各类人物,还有风、雅、颂、《尚书》、四德、五常、六经、《史记》等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展示。
        纵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大陆辞书,它们以真理神君临万物,以一己之意臆断约定俗成之字义,刻意屏蔽、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博大的思想,故意少收或不收传统文化的基本词语,制造了可怕的文化断层。它们将包含丰富信息的“四”“五”“六”一概释之以“数目字”,《现代汉语词典》竟然连过气的“四化”一词都收了,就是没有“四德”、“四维”“五常”“六经”。两岸字典展现了迥然相异的世界观,一个干瘪,一个丰满;一个人性,一个物化……生活在哪个世界里的使用者是幸福的呢?
        ——原文地址:为何说《新华字典》阉割了中华传统文化?

 

        2、为何说《新华字典》切断了中华文化之根?
        余,陕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名,无一处有“陕”字。在陕西境内遍寻不着,在临省河南倒是发现了一个“陕县”,尽管觉的这县名怪异,冥冥中似乎与陕西有关,但也不敢把它和陕西的“陕”勾连在一起。
        大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陕”——指陕西,中国官方钦定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一省。至于“秦”,前者释义有二:一为姓,一特指陕西;后者则更干脆:陕西省的别称。在权威词典里转了一圈,我还是弄不明白,“陕”“秦”二字的真义。
        在我漫长的求学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未有获知“陕”“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机缘,乡愁因无知而愈加浓郁。
        当胡赳赳拿来泛黄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告知这是胡适先生的启蒙之书后,我心里立时有了一个疑问:他能为我释疑么?若能,则可出。翻开,在卷一行政区划与地名部份,一眼便看到了“陕”“秦”二字并置的画面,编者释“陕”曰:“周成王时,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盖以陕为分界处,今省称陕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为帝王之宅,周以龙兴,秦以虎视,自汉以后,皆称关中。诚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陇蜀尤必以此为咽喉。” 据历史记载,秦于公元前390年置陕县,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所灭,陕县归秦,隶属三川郡。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北魏于公元487年置陕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在1724年升其为直隶州,1913年废州置县。在胡适、茅盾他们使用该书时,因有“陕州”存焉,所谓“陕”,即指该地,不会让人再做他解。
        即使到了现代,陕州也一直存在。因为有“陕州”的存在,人们总是容易辨认陕西的来源的。
        49年后,1957年三门峡大坝蓄水,陕州城悉数淹没,古陕州被水库城市“三门峡市”所替代,唯一的遗存“陕县”成为该市管辖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因为这一系列变故,陕西之“陕”变的不可捉摸。
        小时候,听说本人所在扶风县域北部有一个“召公公社”,居吾家五泉公社区区二十公里,心里颇为奇怪:“召公”何许人也?
        胡适们习读的启蒙书这样论“秦”:“今陕西省皆秦国地也,宜禾,故字从禾,古称上腴,历代都之长安,繁富甲于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长安也。”秦的本义也出来了,我眼前翻滚起八百里秦川的麦浪。当代学者左民安先生说“秦”是会意字,本义即“粮食”,莫非也由此而来?兰州大学数学教授张自强先生认为,“秦”的本义是把粮食放進容器里,即酿酒。后两说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或许正是个好补充。
        唯一的遗憾是,“陕”字的本义尚无着落。求助《说文解字》,得解:陕,隘也。即险要不易通行之地。至此,心里的疑问悉数冰释。“陕西”一名,源于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指的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经由宋的陕西路、元的陕西行省,明的陕西布政司,到清代陕甘分治,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大致确定下来。
        如今的陕县保存了一根三米五高的“分陕石柱”,据说是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界石。据各类专家考证,该青色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
        作为一个陕西人,现在总算明白了,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省籍之根。
        有了心得,我便寻找《新华字典》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异同。发现却令人大吃一惊。
        请看对胡适先生老家安徽的解释。官方通用字典的解释是:安徽,安徽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别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安徽,安庆府与徽州府之合称也;皖,地名,古皖国在今安徽境,故称该省曰皖。
对“京”“都”二字的解释,就更让人诧异了。
        《新华字典》释“京”:“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
        《新华字典》释“都”:“首都,全国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大城市;姓。”《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都”:“天子所宫曰都,大都,都门;总也,美盛也,故以为天子所宫之名。”
        若地名难以说明问题,那就不妨看看对几个简单的字的释义。
        天。《新华字典》释义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气候;季节、时节;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们居住的地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至高无上曰天”,然后对十一岁以上学生这样解释天空——“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俞远则愈薄。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物,《新华字典》解释有二:东西;“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为,凡生天地之间者皆曰物,分动物、植物、矿物。
        最有意思的,是对“党”的解释。
        《新华字典》的首要义项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义项为——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第三义项为偏袒,最后一个是——旧时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五百家为党,如乡党、党人”;这是对十岁以下,对十一岁以上的更進一步:“周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党,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则为偏党朋党之党。”
        随手举几例,均可现出当局钦定的字典与清末人文常识的根本区别。
        他们对字的释义彻底切断了中华文明文明的源头,同时也阻断了世界文明的传输,以一党之是非为是非。在释义过程中,他们一一剔除宗教信仰,刈除想象力及其对万物的热情,强行注入唯我独尊、不讲理的意识形态染料,由此以来,老祖宗创造的汉字几乎都变成了僵尸——你从中很难获得多少文化养份,却极易被其扭曲的阐释所洗脑:知道的越多,你就离真知和真相越远。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程师的字典编篡者,他们刻意隔断字词的历史文化联系,其注释原则是以今日之义为义,今日之用为用,将知识阉割成为死知识,阻断与历史的联系,并阻止你去发生联系;每一个汉字,都变的那么枯燥、乏味,成为统治阶级的驯服工具。人与历史文化生动、天然的联系,就这样活生生断裂了。
        出版于1901年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给予人的是一股荡涤人心的清新、刚健、自然之风,他教人愛自然、万物以及同类,中西兼容,今古合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予读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识。道德与知识合拍、情理俱在,可谓引导学生進入文明世界的向导。读了,你就会明白陈丹青先生那句欣喜不已的话:“现在的孩子看到这部书,不知要该多开心了。”
        ——原文地址:为何说《新华字典》切断了中华文化之根?

 

        3、与清末字典对比,原来《新华字典》是中华文化夺命毒药
        《新华字典》是一本“斩断了中华民族智慧之根和文化慧命”的字典。60多年来,一代代的中国人就是靠这样一本完全意识形态化之物進入中国的人文世界的。由此不难明白,60多年来,越是那些学习用功的所谓好学生,受到的摧残越是严重,他们从一开始就丧失了進入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世界的可能性,也日渐与世界主流文明格格不入。
        网络上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小约翰在英国读中学,会一些简单的中文。A君是中国一所学校的教师,与小约翰的父亲是同事。农历年期间,小约翰到中国来与他父亲团聚。一天晚上,小约翰到A君家,找A君的孩子一块玩。看见A君书桌上的《新华字典》,小约翰翻阅了起来。突然他冲着A君说:“为什么‘猪’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字典上写的是:“猪: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A君看了看后对小约翰说,这是正确的。
        小约翰沉思了片刻又自言自语的说:“这是对‘猪’的解释,那‘牛’字的解释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刷刷几下就查到了“牛”字,大声念了起来:“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小约翰十分惊讶,呆了会,又去查“驴”字,只见上面写着:“驴: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皮可制阿胶!”
        小约翰似乎对这本字典失望至极,问A君这本字典是不是给中国学生学习用的,A君说是。小约翰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太令人震惊了,居然这样解释这些动物!”A君纳闷的说:“你觉得字典的解释是错的?”
        “当然,而且还是非常错误!”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愛惜它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看字典中的解释,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做劳动工具,甚至要把他们杀死后做成产品,这完全不是他们的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我觉的那些注解会让中国的学生从认字开始就觉的动物并不值得尊重,会觉的动物只是用来杀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来使唤劳动的工具,甚至是一种产品,这和‘保护动物’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这个小故事,至少会引发如下联想:其一,大部份人中国人都会看过字典中对牛、马、驴所作的这种注解,但一直以来,都认为十分正常,没有什么不对头。长期生活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下,将使人的判断力,变的麻木了,失去了警惕性。其二,必须承认,西方的教育是健康的,至少在西方教科书的教育下,那种平等友爱对待动物的意识,在孩子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其三,字典、词典,都是语言工具书。我们的字典、词典,存在的问题很多,不敬畏生命,不愛护动物,不尊重人和动物的价值,……比比皆是。这些,对孩子心灵造成的负作用是巨大的。
        看来,努力为孩子编写好的字典和词典,使我们的字典和词典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然而,有关当局不但不醒悟反省,似乎还在变本加厉。比如,日前著名学者傅国涌在新浪微博上转发网贴,称刚出版的2013《新华字典》中“自由”被抹杀,却保留“自慰”。而网友在2004版、2010版《新华字典》中均发现“自由”释义,新版《新华字典》中,却没了自由,而是多了自慰、自得其乐、自欺欺人、自取灭亡。有网民称,显然,通过一本《新华字典》对中华文化所進行的这种切割,证明这些败类才是秦汉以来华夏文明最大的敌人,比蒙古人、满洲人在更高的程度上“非我族类”。也有网民评论,60年来《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学习工具书,在数代中国人的成长中扮演了“启蒙老师”的角色,新版《新华字典》删去“自由”,就是要启蒙中国人忘却自由!
        然而,日前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由”赫然在列!
        难道《新华字典》,竟然敢公开与党中央唱反调?!由此看来,《新华字典》就不仅是在清末的启蒙字典面前,要汗颜的问题了。
        ——摘自川人旧闻联博的博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099hnlzl 2016-5-31 16:39
liushuai2009: 分享
谢谢!
回复 liushuai2009 2016-5-31 03:27
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