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昨天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此次江苏省有48个通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省份第一。在自然、发明和进步三大奖上,江苏是除北京、上海以外获奖数量最多的省份。
这些获奖项目将改变生活
夏天也能用“地暖”降温
项目: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
研究单位:东南大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有效解决了空调、地暖耗能大的问题,相关产品将投入市场。
所谓“夏热冬冷地区”指的是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潮湿,集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大能量与环境学院教授蔡亮介绍,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能耗巨大,其中用于空调及热水供应的能耗已经高达建筑运行总能耗的50%-60%。“我们这个项目是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最典型的是长江沿线,上海、南京,一直到武汉,夏天是高温高
湿,冬天是低温,相对潮湿,老百姓除了节能角度,对舒适性有了一定要求。”
与传统的制冷制热设备相比,东大研究的这个系统最大的亮点就是节能:“夏季的时候先把空气的湿气给除掉,然后对空气进行制冷模式。从综合节能的角度看是很好的,经过测算我们综合的能量能达到8点多,就是你输入一份能量可以获得八份能量。而我们现在单纯的空调来看,只有3点多,能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节能,此项技术还能根据制暖、制冷设备的不同采取不同原理,比如一般的地暖只能冬天供暖,通过这项技术夏天也可以使用地暖,通过冷水的循环达到降温效果,还能利用设备工作时产生热量来加热冷水洗澡:“现在的空调在向室内吹冷风的同时,在向室外吹热风,如果我把这个余热给利用起来,就可以提供热水了。”蔡教授说。目前,这套技术已经与相关企业合作,并将投入生产,以100平米的房子为例,装这样一套地暖系统约要两三万元。许启彬 蔡蕴琦
“雾化喷淋”让“冷却肉”更好吃
项目: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
研究单位:南农大周光宏教授课题组(科技进步二等奖)
冷却肉是宰后经过充分冷却,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7℃的生鲜肉,其优点在于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营养流失,品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如何让冷却肉更好吃?该研究系统开展了冷却肉品质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介绍,冷却肉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主要的生产消费形式。我国冷却肉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生产技术及工艺落后,关键装备依赖进口,品质难以控制,冷却干耗大,货架期短,每年因异质肉和冷却干耗造成的损失高达350 亿元。
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了冷却肉保水性、色泽、嫩度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确定了冷却肉品质关键控制点,形成了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理论基础。
在关键装备研制方面,该项目国内首创了用于冷却肉加工的高效雾化喷淋装置;研制出的关键屠宰装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鲜包装机等实现了对腐败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延长了货架期。项目组还研发出了牛肉品质智能分级仪,分级判定准确率达到90%以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悉,该技术和装备由课题组与雨润集团和苏食集团合作完成,现已在国内30多家企业得到转化应用,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蔡蕴琦
超级杂交稻,都种到国外了
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涉及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此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而在这份珍贵的荣誉里,也包含着江苏农业科学家的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专家中的邹江石、吕川根,都是来自江苏省农科院。昨天,记者也采访到了邹江石研究员,他给我们介绍了水稻育种背后的“故事”。
“这个项目早在1987年就立项了,做了整整10年。”邹江石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品种就是由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培育出的“两优培九”品种。
“两优培九”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首先,它的产量很稳定,在南方一年种两季,其他地区一年一季。”邹江石说,第二就是之前说的不易倒伏,抗倒性强。第三,抗病性强,一般水稻品种容易得的白叶枯病等常见病都没有。“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米质很好。”
据了解,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国际首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通过技术转让与合作,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已在较多国家推广应用,并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
马晓杰 朱姝
■新闻链接 载人航天工程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10日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两个航天器在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和在轨服务,航天员乘组天地往返,物资和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空间站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以来,我国成功执行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四次飞行任务,圆满实现了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四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两次人控交会对接。周建平说,“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周建平说,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成,初期将由三个20吨级的舱段构成。据新华社
■新闻分析 国家科技奖五大“关键词”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是科技界一件盛事,也是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梳理今年的获奖成果,可以通过五个关键词,解读我国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一:年轻化
中青年人才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数据分析显示,今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6.6岁。其中自然科学奖平均年龄45.9岁、技术发明奖45.7岁、科技进步奖47岁。
关键词二:企业创新
在今年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作为牵头或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占75.9%,其中企业牵头完成的占35.8%。
在总共13个一等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的有6项。如湖南省电力公司“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等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均在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三:战略新产业
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势头强劲,这些项目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
比如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发明的“基于生物敏感膜的便携式传感器关键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促进我国相关企业跨入国际生物传感器领先行列。
关键词四: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连续三年空缺后,今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专家表示,这体现了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基础研究持续深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院士领衔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确立了铁基超导体是新一类的非常规超导体,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热潮。
关键词五:民生科技
在群众普遍关注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食品安全等领域,大量优秀成果脱颖而出。
如李兰娟等完成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创建了独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为解决重症肝病高病死率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