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方舟子按:这篇文章写好后没法在国内媒体上登,拖得没有时效性了。近日《光明日报》发报道把贺卫方美化成“愿意抛开高校论文数量,踏踏实实做科研”的学者,而维基解密(wikileaks)暴出贺卫方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政治官员的亲密关系,让贺卫方再次成为舆论交点,就在网上登一下。】
近日北京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贺卫方在网上被批评近20年来基本不发表论文(自1993年以来19年间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2篇学术论文),引起了大学教授的职责是什么的讨论。有意思的是,参与讨论的两名美国华人教授的观点截然相反。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认为教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把教授必须有论文的说法斥之为谬误。而天普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徐开彬则认为兢兢业业地、甘于坐冷板凳地做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与论文,才是研究型大学知名教授应该具有的风范;否则,身为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却不愿潜心从事学术研究,那是对学术资源与教授岗位的浪费。
两位徐教授的不同看法,其实与他们所在的学校有关。徐贲所在的加州圣玛利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私立学院,基本不从事学术研究,因此其教授只要求能搞好教学即可,并无从事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的压力。徐开彬所在的天普大学则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教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反而是次要的(教学任务由讲师和助教分担了)。事实上,研究型大学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研究生可以当廉价劳动力。公布自己的学术成果的规范渠道是在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助理教授要升为副教授,进而升为正教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论文。一般是四、五年评估一次,平均一年至少也要有一、两篇拿得出手的高质量论文供同事和校外同行评价。
成为正教授后,没有了晋升的压力,而且正教授都是终身的,不做研究学校也不能将其解雇。即便如此,正教授通常还会自觉地继续致力于学术研究,努力发表论文。如果不做研究不发论文,就没法申请课题获得研究资助,就招不来研究生,也没法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相当于脱离了学术界,会被认为已丧失研究能力而受到同行的鄙视。经济上也会受影响。美国大学只支付教授九个月的工资作为教学的报酬,暑期三个月没有教学,工资从课题经费支出,如果不做研究没有课题经费,就少了三个月的工资。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术研究是作为研究型大学教授的兴趣和职责。
北京大学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术成果能否达到世界一流,因此必然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做学术研究应是其教授的最重要工作。学术研究成果要为世人知晓,就要写成论文发表,而且最好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才能与国外的大学一较高低。国内名牌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论文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才会获得认可。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领域的研究国内大学与国际的差异仍然非常大,只是要求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由于缺乏学术训练,国内很多文科学者不知道怎么写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很多文章连论文都算不上。例如贺卫方教授拿出的41篇“论文”,绝大部分是随笔、杂感、评论、翻译、对话录、发言稿,都不是论文。
国内大学一方面强调论文的重要性,造成了论文数量的大跃进,已跃居世界首位;一方面发表的论文又很水,剽窃、一稿多投盛行。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是从提高论文的质量着手,而不是干脆不写论文。有人以不愿同流合污发表垃圾论文为由为贺卫方辩护,是很荒唐的。否则其他教师是不是也可以以相同的理由拒绝发表论文呢?大学教授除了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当然还可以有别的活动。例如,应该鼓励大学教授参与社会事务,从事普及性工作。但是教授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果一名大学教授因为其社会活动而成为媒体明星,有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再也静不下心从事学术研究,那还不如让出教授岗位,全职去做社会活动家。
20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