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一些地方有些人开始抢购、囤积食盐,据说是因为担心日本福岛核电厂发生的泄漏会污染海洋,让以后的食盐没法食用。这种担心非常荒唐。即使发生了泄漏,也只是核电厂附近的海域受到污染,不可能整个海洋都受污染,核物质扩散到中国海域,早就被海水稀释得可以忽略了。退一步说,即使以后海盐都没法吃了,还有矿盐可备用呢。
也有人抢购碘盐是因为听说吃碘可以防辐射,在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称为核尘,其实有的是气体)扩散到中国之前,先做好预防。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核尘扩散到一、两千公里之外的中国,而且严重到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地步,那么日本早就成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核辐射地区了。
假如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核尘真的来了,怎么应付呢?这些尘埃的放射性活度已经很低,如果是在体外,不太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关键是要避免把它们吸入到体内去。因此防范的措施其实和对付沙尘暴差不多。在家时关闭门窗,把核尘挡在室外。出门时戴上口罩(普通口罩即可,但要戴严实),避免呼吸时吸入核尘。穿戴严实点,尽量避免皮肤暴露沾到核尘。回到家了,洗澡、洗衣服,洗掉沾上的核尘。
如果核尘中含有放射性碘,它们被吸入人体后,会在甲状腺那里积蓄,对甲状腺造成损害,甚至能导致甲状腺癌。这时候可以服用碘化钾或碘酸钾片剂进行预防。其原理是让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达到了饱和状态,再遇到放射性碘就没法吸收它了。因此服用的碘片剂量要大(含100毫克碘,孕妇和3岁以上儿童减半,3岁以下儿童再减半,新生儿再减半)才能起到阻断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因为碘是会被代谢出去的,过早服用就起不到作用,在吸入放射性碘之前的数个小时内服用碘片,就能几乎百分之百地阻断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即使在刚刚吸入放射性碘之后才服用碘片,有效性也能达到90%。但是由于碘片剂量大,远远超过人体对碘的需求量(一天150微克),副作用大,所以只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值得服用。40岁以上的人不推荐服用,某些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也不能服用。
那些抢购、囤积碘盐的人想靠吃碘盐达到同样的效果,是办不到的,因为碘盐的含碘量很低,每千克只含20~50毫克的碘,一天要吃上2~5千克盐才能达到所需的剂量。还有人囤积西地碘片(也叫华素片),同样没用,因为一片西地碘片只含1.5毫克碘,一次要吃上六、七十片才够剂量。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的碘的含量相比而言也是很低的,想靠“食疗”来预防核辐射同样不现实。
不要怪普通公众没有科学知识,即便是所谓的专家,有的在这几天也在传播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防核辐射土办法。例如浙江大学一位核专家称,遇到核辐射时首先要保护脖子,因为人的甲状腺最容易吸收到碘,容易受伤害,建议人们穿高领衣服或戴上围巾。这似乎是误以为甲状腺对碘是从体外吸收的,所以觉得把脖子围起来就可以起保护作用避免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了。
还有一位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委员认为在脖子上抹碘酒会有一点防护效果,甚至建议用喝少量碘酒的方式进行防护。碘酒虽然含有碘化钾,但还含单质碘,而单质碘有腐蚀性和毒性,即使少量的碘酒也不能喝。碘能被皮肤微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甲状腺吸收(所以抹在脖子上和抹在其他地方没区别),但是这么微量的碘是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的。
在人心惶惶之际,人们最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而貌似权威的专家却在提倡贻笑大方的土办法,不仅无效,有的还有害,让人无论如何也不敢信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多学点科学知识,提高识别和自我防护的能力。
2011.3.16.
(《新华每日电讯》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