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方舟子 //www.sinovision.net/?156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另类名人不易做

热度 1已有 1956 次阅读2012-6-6 07:37 |个人分类:访谈录| 另类 分享到微信

另类名人不易做
访“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

□本报记者 石海娥
《图书馆报》2012.5.11.

    他是文人,也是名人,他因打假而“树敌众多”,他因屡次“找茬”而身处险境,他就是因打假而声名鹊起的另类名人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他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他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他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并出版了多部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等为题材的著作。

    不会因为受到打击报复就退缩

    “没有谁的假我不敢打。”这是方舟子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采访时说的话。如此坦率和直接,难怪有媒体称方舟子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

    “我之所以打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事实的真相,推动中国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方舟子说,学术打假有别于学术争论,涉及的是学术真假的问题,不存在灰色区域,也不应该有灰色区域。正常的学术争论才会涉及灰色区域。

    众所周知,不管是方舟子的作品还是他创办的新语丝网站,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为了打击学术界或者新闻界的一些“虚假”现象。那么,方舟子的打假证据从何而来?他又是如何来支撑这些证据的呢?对此,方舟子表示,打假的证据基本上都是由举报人提供的,“我也会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得初步的核实,在和举报人互动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发现新的证据。”为了做到有根有据,方舟子会在文章中把证据和证据来源一一罗列出来,方便他人了解和查证。在这一方面,方舟子从来不会敷衍了事,“想要让人信服,就要做到有理有据。”

    在打假的过程中,方舟子屡次碰触诸如教育、食品安全以及科学等“雷区”,也因此受到过袭击,而且因为在评判时言语过于犀利,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论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极大争议。“事实上,在打假的过程中,我也有自己比较关注的领域,例如生物学、医学领域等。”“但没有可以回避的领域,退缩的念头更是从来没有过的。”方舟子说,自己不会因为受到打击报复就退缩。

    我是被动地被韩寒拉上擂台的

    作为当下颇有争议的名人,方舟子坦言,“做事就不用怕引起争议。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那么这件事大抵是用不着自己去做的。”对于颇受各界关注的“方韩之争”,方舟子表示,“我对韩寒本来不感兴趣,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娱乐明星。”

    “我开始感兴趣是因为韩寒在应对麦田时的方式,他用2000万元重金悬赏,赌咒发誓等等。”方舟子认为,韩寒可以说麦田的有些分析可能有漏洞、不准确,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个作家,面对这种合理质疑,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回应,而不是显得气急败坏。“因此我去看了麦田的文章,觉得挺有道理,所以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发了几条微博来调侃韩寒的悬赏。原想也就这么几条,说了就完了。没想到韩寒马上写了《正常文章一篇》来攻击我,捏造了一些我根本没说过的话。后来韩寒又写了《人造方舟子》《孤方请自赏》等文章继续攻击我,我当然要写文章回应他。”对于“方寒事件”方舟子说,“一开始我是被动地被韩寒给拉上擂台的,但是等到我去看他的成名作,发现是别人代笔之后,性质就变了。”

    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和美国相比差距很大

    “我是一个科普作家,也是一个互联网的居民。”除了打假以外,作家是方舟子的另一个身份,至今,他已出版了《进化新解说》《方舟在线》《叩问生命——基因时代的争论》《江山无限——方舟子历史随笔》《科学成就健康》《批评中医》《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等多部著作。通常而言,作家都是喜欢阅读的,方舟子也不例外。“在我成长的阶段,有两部书对我影响很大,即《鲁迅全集》和《约翰·克里斯多夫》。”方舟子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年轻的时候读一遍就够了,《鲁迅全集》则可以一直读下去,因为它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和预言书。“以前还在做科研的时候,我主要阅读中文读物,现在不做科研了,则主要阅读英文科学读物,比较喜欢理查德·道金斯和爱德华·威尔逊的科普作品。”似乎,方舟子的阅读兴趣也在随着自己的工作逐步改变。

    在方舟子的博客中,有一篇其他媒体采访方舟子的文章,在文章中,方舟子这样介绍自己:“我不像萨特那么幸运,并非出身于书香之家,父母连知识分子都算不上(我父亲高中毕业,母亲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们很注重子女教育,很鼓励子女买书、读书。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了买书的习惯,零花钱大都用于买书了。”由此可见,方舟子从小就和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如此喜爱图书的方舟子又是如何看待图书馆事业的呢?

    方舟子认为,虽然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重要性降低了,但图书馆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依然是举足轻重的。而对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方舟子认为,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和美国公共图书馆差距非常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图书馆是作为藏书馆存在的,服务读者不是其首要目的。“我举一个例子,美国小孩从小就泡在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也以各种方式吸引小孩借阅,中国图书馆有这样的胸襟和眼光吗?”即使在谈论图书馆事业时,方舟子那直言不讳的个性也表露无遗。

    《神秘现象不神秘》是方舟子近期出版的一部新作,其内容是分析、批判伪科学的。在该书的“关于作者”一栏,笔者看到,方舟子新浪网的博客点击量高达6000万,看来,方舟子其人其作都备受关注。而自小就喜爱图书的方舟子也表示,“阅读无非两种,为长知识的,为消遣的。如果是为了前者,那么应该具有怀疑精神,也就是古人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在风气浮躁的今天,尤为重要。”这大概也是方舟子的著作中多以分析、批判伪科学为主的缘由之一吧。

    ■记者手记

    最早关注方舟子是他因打假遇袭,再之后是因为“方寒之争”。当然,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对“方舟子打假基金”的质疑,也让笔者对方舟子的关注进了一步。而促成此次采访的主要因素则是方舟子新作《神秘现象不神秘》的出炉。

    此次采访方舟子可谓“一波三折”,耗时良久。最初通过出版社和方舟子取得联系说明采访需求后,方舟子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并约定了时间。作为时下颇受关注的名人,方舟子对我报工作的积极支持,着实令记者感动。但之后的时间里,采访出现了一些“意外”,原本约定的时间被一再延长。经过电话沟通,方舟子很真诚地向记者表示了歉意,同时也说明了拖延的原因是因为对采访提纲中关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话题不太感兴趣。但最终经过沟通,方舟子还是为读者们呈现了一些其作为文人的内容,这也让读者看到了抛却名人身份之后,方舟子作为文人最本真的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6-6 16:11
加油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