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应谨防自我“围城”

已有 2397 次阅读2010-11-10 10:07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中国正在被某些国家“孤立”、“包围”甚至“围堵”。

上述这种声音,近年来不绝于耳,也给中国的未来前景蒙上浓厚的阴影。

如果说,如是看待中国的安全环境,是出于一种“忧患意识”,是向国人发出“盛世危言”,其用意自然是好的。但作为一种现实或前瞻性的战略判断,这种看法就很值得商榷。

不可否认,从战略上围堵中国,在以往“冷战”中的确存在。然而,这段历史是否会重演,中国是否会再次被“围堵”,却不能简单的进行历史推断,也不能根据某些个别现象来下结论,更不能盲目陷入自我“围城”。

在此,不妨回顾一下当年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给红色中国织起一道竹幕”,由美国挑头,英、法、澳、新、泰、菲和巴基斯坦等八国,在马尼拉正式成立“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其目的当然是围堵中国。对于这个组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极为欣赏,称其为“最完美的防范红色中国网”。

对中国的“包围圈”固然是建立起来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其结果却与美国的愿望大相径庭。

1956年,美国逼迫“东南亚条约组织”吸纳韩国和南越成为其“对话伙伴”,这遭到英国的不满和反对,以至连续多年不参加该组织的活动,因为英国担心此举会刺激中国并给香港带来麻烦。

1958年,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美国不仅发出武装干涉威胁,而且要求“东南亚条约组织”各国共同出兵,制止“共产党对台澎金马的武吓”。然而,其他七国都一致反对,有的国家则声称:“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我们没有受到红色中国的入侵威胁。”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19659月印度出动10万大军,对巴基斯坦不宣而战,企图一举夺得克什米尔地区。此时,巴领导人援引“条约”规定向美国求援,但美国却在印巴之间采取了非常暧昧的态度。危急关头,中国向巴提供了紧急军事援助,在印军即将攻下巴重镇拉合尔的关键时刻,中国又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迫使印度为避免两线作战,不得不宣布与巴停火。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巴基斯坦最终明白了谁是其真正的朋友,并于1973年第一个退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

19746月,继巴基斯坦之后,法国又公开退出“东南亚条约组织”,同时解散这一组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77年6月30日,存续20多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正式解散,“围堵中国”成为一段历史。

由上可见,当年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既是美国一手策划和积极推动的,同时也并未如美国所愿。因为中国毕竟不是苏联,东亚也远不同于欧洲,地缘政治决定了在东亚不可能再造另一个“北约”。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尚且如此,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重新寻求“包围”甚至“围堵”中国又谈何容易?

国际斗争的实践证明,大国关系往往影响着不同时代的“主旋律”,但时代潮流又赋予大国关系特定的内容,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当年美苏争霸,使“冷战”的阴云遍及全球,中国受到围堵也是这种国际大气候造成的,即便想躲也躲不开,中国只能硬着头皮顶住。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再具有“冷战”的背景,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了这两个大国必须寻求新的相处方式。从总体上看,中美之间的合作性远远大于对抗性,双方也不存在关乎生死存亡的利害冲突,因而时下的美国并不具有“围堵”中国的战略冲动,同时也很难得到像“冷战”时代围堵中国那样的条件。

然而,中国要崛起,美国要“守成”,彼此的战略竞争总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对于美国来说,一方面希望中国更加“开放”,更广泛的“融入”国际社会,并且更多的承担“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又时刻警惕中国潜在的“挑战性”,尽可能限制甚至抑制中国的发展,确保中国在政治上不挑战美国的地位,经济上不损害美国的利益,军事上不致超越美国的优势,这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所在。在今天的形势下,中美不可能再用“竹幕”或“铁幕”把彼此隔绝起来,两国经济上的密不可分和政治上的相互依赖,决定了双方都必须学会如何在“近距离”打交道,而逐步建立战略互信,将是中美关系最终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

美国要限制和抑制中国的发展,少不了要搞些“小动作”,但这和“围堵”并不搭界。今年以来,美国利用“天安号”事件、南海争端以及钓鱼岛“撞船”事件等,在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加强与东盟关系,以及积极拉拢印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这些都是在“谋势”,意在巩固美国重返东亚后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企图削弱中国的影响。但如果把美国的这些举动,统统看作是“围堵”中国的动向,把牵涉其中的国家一概视为参与“围堵”的力量,这样的形势自然分外“严峻”,中国在东亚的好日子恐怕也是“来日无多”了。然而,这种看法却并不符合实际,它把大国对于“中间势力”的争夺看得过于简单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站队”思维,而这种思维恰恰是当前中国对外战略必须努力避免的。

中国决不能自我“围城”。在美国重返东亚之后,这一地区的力量的确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但并不是在酝酿建立新的“阵营”,也不存在“孤立”甚至“围堵”中国的战略取向。面对新的形势,中国不是要把自己重新封闭起来,而是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努力的去做工作和扩大自己的影响。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不能变,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应当更主动的参与各项地区事务,同时也需要以更灵活、更务实的态度,处理好与有关国家的争端。在对形势的估计上,盲目的乐观和悲观都不可取,唯有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足够的自信,方能引导中国重新取得战略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