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有感于老“红卫兵”的忏悔

已有 5125 次阅读2010-11-7 09:55 |个人分类:文苑随笔|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些老“红卫兵”向当年曾经被他们批判、关押甚至殴打的老师做出公开忏悔的事情。这些忏悔之人都已年过六旬,他们之所以要作这种“迟到的忏悔”,是希望能够追悔过去的无知和错误,也是寻求心灵的自我解脱。

作为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老“红卫兵”,笔者当年虽然没有辱骂和殴打过老师,但同样参加过批判校长和老师的活动,对他们在“忏悔”中所提到的那些事,应该说也很熟悉。多少年过去了,昔日的“热血青年”都已鬓发斑白,此时的心境恰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顾既往,对于人生道路上的愧疚之事做出反省,应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觉悟。

然而,事情又不仅仅如此。对于从那个动乱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一代人的“忏悔”,并不能完全代替对那个年代的重新审视和反思,也许我们还需要去思考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过去,“伤痕文学”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揭露了那个疯狂年代的种种丑陋;而今,老“红卫兵”们的忏悔,则是当年的“革命先锋”的自我否定,它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新的觉醒。

回首十年浩劫,那是一场所谓“砸碎旧世界”的运动,而对人性的颠倒和摧残,其破坏性更可谓无以复加。昨天还是天真烂漫、尊师敬长好学生,一夜之间居然都变成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造反者,有的甚至成为以暴力为嗜好的“恶徒”。莫非真的是“人之初,性本恶”?这种“恶”的本性在适当条件下必然会显露出来?其实不然。大凡要让民众成为一种“革命性”力量,必先要在人性问题上做足文章,通过反对“资产阶级人性论”,让诸如“师道尊严”之类的说教名誉扫地,其后无论做出何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都会变成“合情合理”的“革命行动”,而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的人,也断不会再有“愧疚”之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年对人性的大颠倒、大破坏,对我们这个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多少年后都难以消除,也严重动摇了我们民族的社会根基。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子女之情和夫妻之情,我们也离不开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邻里之情等。这既是“人之常情”,是维系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保证。如果舍弃了这些“人性”中的基本原素,人与人之间除了“阶级感情”或“金钱关系”,再没有了别的亲情,我们的民族就会变成一个“冷酷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冰冷的”的社会,这样的民族、这样的社会难道还会有希望么?

从这一点说开去,当年老“红卫兵”的忏悔,是一种人性的复苏,是对社会亲情的回归,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潮流。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儒家“和为贵”的基本思想,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都需要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中,而我们的各级官员,在考虑自己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问题上,更应当把“人性化”因素摆在重要位置,力所能及的作到为官一任,不仅造福一方,而且要和谐一方,切莫在自己的晚年留下追悔和“忏悔”。

走笔至此,也想提及自己过去写下的一篇小文,那是对学生时代的一种眷念,也反映了对昔日同学们的深情怀念。且将此文附于后面,作为对“有感”的补充。

附:难忘“恰同学少年”时光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轮回,似在弹指一挥间。

暮然回首,那匆匆而过的时光,犹如大江东去,一泄千里,却无奈覆水难收。

然而,人生中的记忆,是断不会抹去的。幸福的,痛苦的,美好的,丑陋的,欢快的,忧郁的,这种种经历和感受都会留下印记,成为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组“交响乐”。

记得那年老同学聚会,远在外地的我无法赴约,事后收到这次聚会的光盘。虽然没有实际感受到那种重逢的喜悦,但在视窗中看到那些已经年过半百的身影,心情依然是那样激动,泪眼中尽力搜索着已然逝去的时光。

自从离开校门各奔东西后,我已经30年没有再见到同学中的多数人了,记忆中只留下“恰同学少年”的印象。画面中的许多面容似曾相识,但又很难和他们的名字对应起来,岁月的流逝早已改变了他们的模样。

我们这个班级,当时是全市唯一的体育班。每位同学都长于一项体育技能,有球类、田径、游泳、体操等。每周除了正常上课外,还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少体校进行训练。这个班,可以说是“人尖子”汇集的地方,也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课堂上的专心学习,训练场上的龙腾虎跃,闲暇时撒野于青山下、江水旁,那是学生时代留下的美好记忆。青春期的情窦初开,也让班里的不少同学相互暗恋,想必也都留下自己难忘的初恋。这段时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充满对未来的幻想,犹如一棵尚未抽满枝芽的小树,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

“文革”的到来,打破了校园的平静,学生时代的生活又翻开新的一页。大家踊跃的加入“红卫兵”组织,跑遍全国进行“革命大串联”,随后又分成不同的“派别”,昔日亲密无间的同学成了“打派仗”的对手。

令人难忘的是,同学中的一位因枪支走火断送了生命,而他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篮球运动员。在“复课闹革命”班级会议上,分属两派的同学由于言语不合,居然拔刀动枪,在大家惊愕的眼光中,上演了一场“全武行”。

往事令人心醉,往事又让人不堪回首。多少年过去了,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老同学终归还是重新走到一起。“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人间的真情,果然又唤回了那深厚的同学之谊。

人这一生,何时情最真?自然还是少年时代为甚。如今,尽观同侪之辈,人还在,鬓已衰,那“恰同学少年”时代,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成为他们人到中年、步入老年后相互提携的情感纽带。

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我轻轻的呼唤:同学们,还记得那校园的宁静么?还记得那江边柔软的沙粒么?还记得那满山红遍的复盆子么?还记得我们携手走过的、至今难以忘怀的恰同学少年时光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小月 2010-11-7 21:02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到老。三岁孕育了一切。老了依然该有激情。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