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日关系能否走出当下困境?

已有 4580 次阅读2010-10-8 10:42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

双方原本希望建立的“战略互惠”关系,以及中日韩共同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努力,经历此次事件后无疑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目前的局面,人们不能不思考:中日关系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双方又能否走出当下的困境?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双方都无法改变这种地缘关系,只能选择如何相处的方式。然而,从近代以来的情况看,中日两国却经历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关系。

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也是忽冷忽热,“政冷经热”成为几十年来的显著特征。

可以说,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中日之间从来就没有真正走到一起。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后,虽是近邻却形同陌路,相互合作却又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这无疑是双方关系尤为脆弱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日关系长期处于“战略模糊”状态的问题,两国心里都有数,但谁也不愿意公开挑明这一点。一方面,由于日本对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中日之间虽然都有借重对方的需要,然而这样的事情却“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另一方面,也在于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中日在政治上虽然建立了邦交,但中国在心理和情感上都很难把日本当作一个“正常国家”来看待。双方可以实现经济互惠却难以建立政治互信,两国关系基本上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谈不上清晰的战略定位。

对于日本,中国始终存在着矛盾心态:既不愿对其太看重、太亲近,又不能忽视其存在,抑或采取近而远之的态度,所以中日关系始终有着“距离感”。

毛泽东曾经谈到,日本一无资源,二无政治独立性,因此难有大的作为。然而,在他生命垂危、神志偶有清醒之际,却仍然关注着日本政局的发展。当时他已吐词不清,只能伸出三个手指头,又用手拍着身下的木床,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才搞明白,他是想知道日本政治家三木武夫竞选首相的结果。

这段历史非常耐人寻味。它反映出日本在中国领导人心目中微妙而特殊的地位。尽管战后日本竭力塑造“和平国家”的形象,中日建交后中国也很看重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但这个邻居毕竟是唯一让中国险些“亡国灭种”的国家,这种“历史积淀”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时至今日,中日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加之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上的双重影响,中日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概率很低。然而,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却不容忽略,这主要表现在“历史问题”的长期影响、双方对于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以及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上三个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势下,凸现的形态和影响程度会有所区别,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将产生持续的影响作用。

目前看来,双方海上领土主权争端明显上升,这种矛盾不仅具有政治博弈和经济利益驱动的背景,而且很容易诱发军事冲突,是两国关系中危险性最大,同时也最不易控制的矛盾。时下中日关系走入困境,源于上述矛盾的激化的结果,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双方解决这一矛盾的立场、态度和方式。

美国研究日本问题的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自1958年开始与日本“打交道”,至今已有50多年,可谓是“日本通”。在他看来,“二战后的日本变得谦虚了,知道自己打错仗了,要和平。”中国对于日本还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日本人是多么坚决地与军国主义决绝。”他还强调,“19世纪末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国,当时日本跟英国关系非常好。20世纪30年代德国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强的,它跟德国关系搞得好。二战以后日本又跟美国跟得最紧。从日本的近代历史可以看到,谁最强,它就适应谁。”

这些看法,也许代表了美国人看待日本的眼光。即便以上分析都能成立,日本不会再搞军国主义,日本重视与强大国家的关系,但有一条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作为一个面积有限、资源缺乏的岛国,日本在领土和资源问题上,决不会表现出“谦让”和“大度”的姿态,也决不会采取长期拖延的办法。中国曾经寄希望于将此类问题“留给后代人去解决”的设想,现在看来已经很难实现。

有人认为,“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是日本民主党政府“太年轻”和“缺乏经验”所致,同时对中国的反应也超出预期。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也不客观。此次事件虽不能断定系日方“蓄意所为”,但其发生却是偶然中有必然,日本终究会迈出这一步。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方早已否认与中国存在争端,这种立场业已成为其既定国策,强调依据“国内法”来处理相关问题,在日本看来是“顺理成章”。这次偶发事件无非是撞到“枪口上”,类似情况或迟或早都会发生。

由此也可看出,就中日之间的三个基本矛盾而言,“历史问题”和对于地区主导权的竞争,这些充其量只会影响到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无非是减少甚至中止高层来往或在国际场合进行交锋,尚不至于走向军事对抗。海上领土主权争端,则不仅会影响到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而且双方回旋余地很小,很容易走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具有“擦枪走火”或爆发军事冲突的极大危险。

基于这种认识,中日在经历了“钓鱼岛事件”后,能否清醒的看到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矛盾已经起了变化的客观情势,能否理智的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海上领土主权争端的可行办法,并对今后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甚至军事冲突预有应对之策,实在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这个问题倘若能妥善解决,中日关系就有望走出困境,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反之则必然会逐步走向对抗的局面。

同时还要看到,此次“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海上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导致了中日两国“民族情绪”的空前高涨,这对双方的政治、外交决策势必造成影响。两国政府都有顺应民意的要求,否则难免会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也会带来失去人心的后果。在此情况下,如何既维系各自的“底线”,又在预防危机和应对危机方面达成默契和共识,这对双方的政治、外交智慧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笔者以为,解决中日海上领土主权争端,根本出路还是要回到“维持现状”的轨道上来。双方的主权诉求虽然难以改变,但决不容许继续采取旨在破坏现状的举动,更不能让“钓鱼岛事件”再次重演。现在,日方并未做出应有反思,态度依然强硬,同时还将举行日美“夺回离岛”的海上联合演习,这对于中日关系的改善决无任何益处,相反只会造成新的紧张。中日关系向何处去?现在主要取决于日方的选择,中国当然也需要冷静观察,并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