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多事之秋”促使中国反思

已有 3107 次阅读2010-9-26 11:49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不是“宿命论”,而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30年前,中国打开国门,从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走出来,受到“国际社会”的热情拥抱,周边安全环境逐渐步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国也赢得了30年的和平发展。

30年后的今天,环顾中国周边,情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陆地边界到海洋国土,争端此起彼伏;无论与大国关系还是周边小国关系,充斥着紧张、磨擦、猜疑和互不信任,中国似乎正在陷入新的“孤立”。

面对这个“多事之秋”,许多中国人虽不致产生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觉,但心里却难免有些沉甸甸的。

刚刚尘埃落定的“钓鱼岛事件”,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尽管这个事件还留着“尾巴”,双方的外交斗争依然在继续,但可以肯定的说,东海的事情没有完,包括东海在内的周边地区,今后还会不断出现新麻烦。

30年来,中国抱定了“不惹事”的态度,遇事也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国是在“夹着尾巴做人”。如此而为,无非是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在国家间关系方面,也尽可能保持那种“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

30年过去了,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甚至让外人产生了中国将“坐二望一”的念想。尽管中国从战略机遇期内获得了巨大效益,但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丝毫没有改变,然而中国的境遇却一直都在悄然变化,直到今天才真正凸现出来。

过去,相对封闭的中国与世无争,同时在解决外部争端方面也无所顾忌,许多事情往往是做了再说。这种状况,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但让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长期游离于世界之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要积极帮助中国摆脱“孤立”,使其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现在,中国变得强盛起来。中国的“大市场”虽然为经济全球化贡献甚大,但中国实施“外向型”发展也在不经意间动了世界的“奶酪”,尤其是伴随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为维护正常国防需要而重视军事力量发展的举动,越来越触动某些国家敏感的神经,对中国政治上压制、经济上限制,军事上遏制的欲望亦不断增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围堵”和“孤立”中国的倾向正在抬头,尽管其目的不是要让中国再次与世界隔绝,但制约中国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

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要想“孤立”中国,再搞“阵营思维”和“意识形态”至上那套办法,显然行不通,也没有号召力。然而,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领土争端,则是战略上足以利用的最好切入点,即便是与中国具有密切政治和经济关系的东盟,只要是涉及到南海争端问题,也完全可以和中国保持应有距离。

由此可见,中国面临的“多事之秋”,是由国际大气候和周边小气候决定的,这样的事情早晚都会来,现在终于来了。如同当年中国迅速与周边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营造了“历史最好时期”的外部氛围,美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周边关系的改善;现如今,在新一轮“孤立”中国的暗流涌动之中,美国又是推波助澜者。从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在“钓鱼岛事件”中给日本撑腰打气,到举行美印联合军演,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可以说,离开了美国的支持和鼓动,中国海上和陆地边境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麻烦。

中国不怕被“孤立”,中国也不会被“孤立”,但中国回避不了主权和领土争端问题。在这方面,中国的立场是决不妥协,然而相关国家同样也是这种立场,这就是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这种矛盾正在被他人所利用。“无事”尚能“生非”,何况现在领土争端问题集中爆发,业已成为中国难以承受之重。

对此,中国也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把“帐”都算在别人头上。国际斗争就是如此,一方欲得势必先造成对方失势,有了胜算再谈妥协,因而中国不可能期待别人“放自己一马”。现在,倒是需要对今后的战略和策略多作一些反思,如何才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如何认真对待领土争端这个“软肋”,如何才能打破重新“孤立”中国的图谋。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不能强调“战争思维”,而是要继续“韬光养晦”,甚至不惜“韬光养晦一百年”!采取这种息事宁人的作法,中国当然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对领土争端不仅“搁置”,而且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该争的不争,该管的不管,这样自然相安无事,等一百年中国强大起来后,再去考虑解决办法。

笔者自然也不赞成凡事都要靠武力去解决,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有违世界和平发展大势。然而,在时过境迁的条件下,依旧采取“韬光养晦”的办法行吗?过去,中国是拖着庞大而虚弱的身躯,步履蹒跚的走向世界,这用不着“韬光养晦”,别人也不会有何担心。现在,中国不仅块头大,而且分量重,经济利益遍及海内外,要想“藏拙”谈何容易!继续藏着掖着,别人说你“战略意图不明”反倒有了根据,对你持有防范之心也无可厚非。

现在是中国该把“话”挑明的时候了!此次“钓鱼岛事件”,笔者之所以认为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因为此次事件足以证明领土争端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关口,中国采取一味忍让的政策,档不住别人主动打上门来。中国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都决定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必须调整思路,必须具有更加主动的姿态,同时也必须做好“谈”和“打”的两手准备。

解决东海问题是关键。如果在这个方向难有突破,解决南海问题就没有条件,也会给人留下中国“避大而欺小”的口实,政治上势必陷入被动。中日经过此番博弈,尽管没有造成“脓包穿孔”的结局,但双方都测试了各自的“底线”,因而完全有可能摊开来谈,也必须就此立下规矩。

维持现状应是中国的最低要求。如果不能达到此目的,中日关系就没有修复的基础,也错过了迫使日方改弦更张的有利时机。倘若日方坚持错误立场,中国应下决心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日方进行长期较量,不怕对峙、不怕磨擦、坚持维权、对等反制。因为解决这个小岛的问题,已经具有了全局的意义和影响,也关乎中国的战略前景,东海应该成为中国“突围”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