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东亚自然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冷战结束后,中国与所有东亚国家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也得到明显提升。
但是,这些都是现象,实际情况却未可乐观。可以说,绝大多数东亚国家至今仍与中国保持着一定距离,仅仅维系着“正常”国家关系。相处容易相知难,合作之中有防范,这就是当前中国与多数东亚国家关系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检验中国与东亚国家关系,有一个最有效的“试金石”,那就是对待美国的态度。美国究竟是东亚的“稳定因素”还是“破坏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多数东亚国家存在歧见,这对中国与东亚国家关系无疑带来重大影响。
在中国看来,美国出于防范中国和控制东亚的需要,在这一地区不断加强“军事存在”,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利用台湾和朝鲜半岛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和施加压力,屡屡造成中美关系紧张,也引起东亚的动荡不安。很显然,美国是东亚的破坏因素,没有美国插手,东亚不会成为今天世界的“乱源”。
然而,多数东亚国家并不这样看。日本和韩国自不待说,它们与美国是同盟关系,自然把美国视为东亚的“稳定因素”。东盟国家虽然谋求与大国建立平衡关系,但它们既然欢迎美国重返东南亚,那么显然也是把美国看作“稳定因素”。在这方面,多数东亚国家立场相近,认识趋同。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何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从切身感受中认知美国是东亚的破坏因素,而同处东亚的其他国家,却将其视为“稳定因素”?是中国对东亚国家构成“威胁”,需要美国来加以“制衡”,还是中国与东亚国家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至它们必欲依靠甚至依附于美国来与中国相抗衡?
中国在东亚显然处于一种尴尬地位。这些年,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为了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竭尽“韬光养晦”之能事,尽量不出头,甚至是“夹着尾巴做人”,对于那些本可解决的领土争端,也采取了长期搁置的办法。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善中国的形象,也没有打消东亚国家的“担心”,中国虽然没有被“孤立”,但却被推到不能不与美国正面交锋的地位。
有人会说,中国以一国之躯,面对那些结盟国家的挑战,在重大战略利益问题上,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显然是非分之想。也有人会说,小国要想与大国“和平共处”,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入另一个大国来对其制衡,这不是谁亲谁疏的事情,而是国际斗争的必然之举。
这些看法,当然都有道理,用来解释今天中国与东亚国家关系,也具有实际意义。但如果再更深入一步看问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略: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斗争,时下已经集中在东亚地区,所谓用“民主”战胜“专制”的口号,业已取代“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诉求,但它的本质并未改变;二是中国的崛起,归根结底是“大国的崛起”,无论对外宣传做出何种诠释,要想改变千百年来“国强必霸”的传统理念,决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决不意味着“全盘西化”,因而中国被某些国家视为“异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利用中国的“统一”问题、民族问题来搞乱中国,决非只是美国的一家之想,某些国家公然提出要邀请达赖访问,开放政要访问台湾,用以给中国制造麻烦,这就足以证明它们是如何同中国这个“异类”国家打交道的,它们“亡我之心不死”昭然若揭。
中国将在和平发展中实现崛起,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中国“不称霸”的基本国策将经得起历史检验,但中国现在也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国“韬光养晦”30年,赢得了发展时间,却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失去了不少利益,尤其是“和平形象”至今难以确立。不能为之的事情,就不要勉强为之,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中国作为东亚大国,在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应当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而不需要再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中国在东亚的尴尬地位,既是客观形势造成的,也与中国鲜有作为密切相关。有些事情,藏着掖着,如同“小脚女人”,别人不会因此而打消疑虑,反而会引来几分蔑视。中国重视发展与东亚国家关系,也真心实意的想与它们成为好邻居、好伙伴,但彼此要想真正作到相互信任,现在看来的确很难。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信任美国更胜于信任中国,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另类”国家,而且就在它们身边,况且这个日益崛起的大国还与它们存在诸多利益矛盾和纷争,这些忧虑单靠“宣传”是难以增信释疑的。
既然如此,中国就应当正视现实,与其尴尬不如多几分自信。要敢于拿出大国的行为做派,既不恃大欺小,恃强凌弱,同时也不要片面强调“以小事大”,凡事都要让人三分,低人一头,这样反而让人瞧不起,闹出小国欺侮大国的事情来。中国在东亚“遭遇”美国,这是无法改变的局面,事已至此,“退避三舍”不是办法,那就不如依照大国交往的原则行事,彼此关照对方利益,不忌讳“利益交换”,必要时也要敢于针锋相对。如此而为,中国反而能够争得主动,从尴尬的境地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