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能否赢得“软实力”较量?

已有 2679 次阅读2010-5-3 10:09 |个人分类:战略评论|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当今世界,“冷战”早已结束,“热战”也仅限于局部地区,但天下并不太平。在国际军备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国“软实力”较量也如火如荼,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悄悄改变世界的面貌。

将国家实力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这是美国人约瑟夫・ 奈的创造,它反映了“实力”的两种属性。按照约瑟夫・奈的解释,所谓“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这其中,包含着外交影响力,价值观感召力,文化感染力和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等。

就中国情况而言,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硬实力”虽然远未达到“世界一流”,但也不容小觑。军事上,中国紧随美俄之后,位居世界“前三强”。经济上,中国尽管不能与美国相比,但与日本、德国却也不相上下。当然,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中国多以数量见长,论及质量和人均水平,自然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硬实力”是如此,“软实力”的状况又如何呢?照理说,“硬”的暂时还不行,还需要下大力去发展,那就应该多在“软”的方面下功夫,通过“软实力”去弥补“硬实力”的不足。然而,如果对中国的“软实力”细加分析,这些年虽有很大加强,但在许多方面仍显得薄弱,并不能完全适应“无硝烟战争”的新要求。

从外交影响力看,中国自认为现在搞的是“大外交”,但难见引人注目的“大手笔”。站在世界性大国的立场,能否引领全球大势,能否引导大国关系,这是两个重要标志,而不是简单看其是否更多的“融入”国际社会。当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举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至今影响不衰;而“三个世界”的划分,则让一个看似混沌的世界,顿时显得清晰,中国在各种战略力量之间,找到了纵横捭阖的广阔空间。类似这种具有全局性、引导性的外交影响力,恰恰是时下中国外交的薄弱环节,此种状况如不改变,就谈不上真正的“大外交”,中国外交影响所及,也只能是局限于“家门口”。

从价值观感召力看,各国无疑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也很难求得完全统一,关键是拿什么去与别人相媲美。事实上,中国强调不干涉内政,主张各国有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倡导“以人为本”,坚持国家主导下的渐进改革、和谐发展等,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也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至今没有发生战乱、分裂并逐步走向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证。对此,中国不是讲的太多,而是讲的不够,某些时候还显得“底气不足”,这也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不自信。

从文化感染力看,中国倡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吃“祖宗”饭,没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则势必会拘泥于历史,让人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中国。现在,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吸引“洋弟子”的中国功夫,以及中国的京剧、美食、民间艺术等“国粹”,固然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但却不会带有任何现代气息,也难以引领时代潮流。美国看似“没有文化”,但它创造了诸如“麦当劳”、“好莱坞”这样的“世界文化”,其影响也遍及全球各个地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倘若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眼于占领国际文化“制高点”,其文化感染力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看,中国现在既不“输出革命”,更不“输出战争”,而是强调开展国际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因而国际亲和力得到明显增强。如同当年郑和“六下西洋”,现在行走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带去的大多是投资、贸易、经商、求学和文化交流等,世界也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和平、合作和发展机遇。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世界完全消除了对中国的担心,中国与某些国家存在的主权和领土争端,也始终是这些国家的“心病”,并对中国抱有高度戒备。就中国而言,“和平形象”既是增强亲和力所必需,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何处理好谋求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关系,对“文武之道”做出恰当的取舍,将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些年,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软实力”战略运用的很成功,中国的“魅力攻势”也很有成效,这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升的重要原因。上述看法,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国行“王道”而非“霸道”,推崇“以德服人”,因而在世界上大得人心。但是,西方国家的评价,也有言过其实之处,中国的“软实力”远未具备足以影响世界的分量,中国的“软实力”战略,不仅谈不上成熟,甚至还没有成型。在这个问题上,保持几分清醒,同时付出更多努力,则是中国应取的态度和理智的选择。

应当看到,在当前国际“软实力”较量中,中国不仅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而且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尽管这是一场“无硝烟战争”,但同样表现的很激烈,同样存在优胜劣汰的前景。

美国是“软实力”理念的发源地,也是积极将这一理念融入对外政策的国家,通过实施“软实力”战略,美国正在力求改变“单边主义”形象,也大大强化了“软外交”。今天的美国,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实力,在世界上仍然无人能比,但其之所以更加重视“软实力”,除了形势比人强的原因外,适应“软实力”对抗的新要求,无疑也是重要动因。19世纪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手持大棒,但说话要柔声细语。”美国现在的作法,显然是继承了西奥多罗斯福的衣钵,它在全球发动的“软攻势”,已经取得战争手段所不能得到的成果。

中国的近邻印度,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在加强“硬实力”建设方面,无论经费投入还是发展速度,都引人瞩目,但对“软实力”也丝毫没有忽略。印度前外长亚什万特辛哈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在软实力方面,印度拥有强大的文化、宗教和哲学,从古代起印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印度的民主纪录、我们将一个多元化大社会融合成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非常独立的司法机构以及充满活力的媒体,均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媲美。此外,瑜珈、印度菜、音乐、电影、时装、舞蹈、文学都走在全球化浪潮的前列……”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则不无夸张的说:“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印度正在适应全球化,世界正在适应一个静悄悄的‘印度化’。”这些言论,反映了印度对于“软实力”的重视和自信,也显示了它投身于国际“软实力”较量的勃勃雄心。

毫无疑问,中国在大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正在面对一个新的“战场”,面对一场以“软实力”较量为特征的“无硝烟战争”。军事和经济实力将为这场新的竞争提供后盾,但“软实力”的消长和对这场竞争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否采取恰当的对策,则将决定竞争的成败。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同时它也包含着巨大的机遇,能否把握机遇并有效的应对挑战,将对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ksliu 2010-5-4 05:09
中国在硬实力上可望在20年内赶上美国,在软实力上要赶上美国,可能需要50-100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忘记俄国有可能超过中美两国。中国的历史包袱太重,这是软实力上举步艰难的主要原因。
回复 小月 2010-5-3 12:49
智者的清醒而精彩的博文
回复 rubin 2010-5-3 10:57
中国本来拥有太多的软实力,不过没有珍惜,白白地浪费掉,内耗掉。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