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5|||
中国出兵援朝,起初也做好了与美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准备,按照彭德怀的话说,即便打烂了,无非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迟了几年。
出兵朝鲜之前,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也对战争可能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
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美国并没有做出全面对抗的反应。究其原因,一是美国开始判断中国不会出兵,所以并未做相应准备;二是在第一次战役后,尽管“联合国军”被赶到清川江以南,但麦克阿瑟仍然认为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兵力不过几万人,因而并未改变其盲目北进的计划。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第二次战役期间。此时,美国对朝鲜战场形势有了新的判断,也基本搞清了中国出兵的规模和意图,所以迅速提出了新的应对之策。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一个关于朝鲜战争的声明,公开威胁说,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
在此后不久的12月3日,麦克阿瑟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对中国进行军事报复的4点建议:一是封锁中国海岸;二是动用海军和空军打击、摧毁中国的军事工业;三是派台湾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四是发动台湾国民党军对大陆实施钳制性进攻。
12月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了紧急备战指示,强调由于中国介入了朝鲜战争,中美全面战争一触即发,要求美军各部“加强进行全面战争的态势”。
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行使总统战时权力,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以上这些紧锣密鼓的举措,足以证明美国开始着手准备与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甚至是核战争,美国也相信这些举措将会对中国造成很大压力。
然而,这次美国人的判断又失误了。当毛泽东、周恩来从作战部门得到这些情报时,他们并没有感到紧张,反而出人意料地笑了起来。
毛泽东把那些情报资料随手一掷,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的对手实在不够高明,又来玩这老一套把戏。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那些话,都是吓唬人的。靠战争和原子弹讹诈,其结果只能使美国更加孤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周恩来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不是铁板一块,杜鲁门真的要打核战争,恐怕他的伙伴不会那么死心塌地合作的。”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毛泽东、周恩来所料,美国的战争讹诈政策没有吓倒中国,却吓坏了它的盟友。
杜鲁门的声明刚一发表,12月4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就慌忙跑到美国,在与杜鲁门的会谈中,他表明了英国及西欧其他盟国的态度,即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和扩大朝鲜战争的政策。
在不久后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上,许多国家也对美国意图扩大战争的政策表示不满,会上吵得不可开交,有13国要求立即在朝鲜实现停火,并通过了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
盟友的反对和国际社会的压力,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政策。杜鲁门公开向艾德礼保证:“美国不打算使用原子弹”。对于麦克阿瑟的那4条建议,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表示不会采用。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二次战役却并未停止,不仅收复了平壤,而且将“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基本上恢复了朝鲜原有的国土。
在这之后,抗美援朝战争历经第三次、第四次战役,交战双方经过拉锯式争夺,美军虽然再次进抵“三八线”附近,但美国政府已经确定谋求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并对麦克阿瑟做出了相关指示。
然而,骄横的麦克阿瑟并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坚持另搞一套。他不仅要求美国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取消对自己的“军事限制”,而且擅自发表声明,扬言要把战争行动扩大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陆上基地,使中国面临“军事溃败的危险”。
对于麦克阿瑟的狂妄之举,美国政府首脑和西方盟国感到吃惊和愤怒,最终促使杜鲁门做出决定:以突然发表公开广播消息的方式,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这位曾经目空一切的美国五星上将,数日后从东京黯然回国。
至此,中美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较量,被限定在局部战争的范围内,双方随后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谈谈打打、边谈边打的斗争。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对于中美之间的全面冲突,美国并非没有考虑,中国也有所准备,但双方的全面战争最终没有打起来,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其一,美国的盟国不愿意扩大战争,更不想打核战争。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打的是联合国旗号,使用的是“联合国军”名称,英法等主要盟国虽然都加入了“联合国军”,但明确反对美国扩大战争的政策,这就使得美国陷入孤立,也不愿因此搞僵与盟国的关系,这是促使其放弃扩大战争政策的直接原因。
其二,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因朝鲜战争而深陷远东泥潭。尽管美国把朝鲜半岛视为两个阵营斗争的“前哨阵地”,但它并没有忘记欧洲才是重点,苏联才是主要对手,因而不愿轻易扩大中美之间的冲突,以致影响到欧洲的战略稳定。正如丘吉尔所言:“决定世界命运的地方是欧洲,最大的危险仍然在欧洲,我们必须弥补欧洲前线可怕的防御缺陷。”
其三,美国并没有做好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准备,也没有与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长远战略考虑。在介入朝鲜战争、其后又大举越过“三八线”时,美国的基本判断是中国不会出兵,而当中国出兵援朝并使美军陷入战场被动后,美国的战略反应则带有很大被动性,同时恐吓的因素居多。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对不能扩大战争的理由曾经讲过这样一番话:“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到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这番话后来在引用时虽有误解,但也说明了美国决策层对于扩大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的确有很大顾虑。
总之,中美没有因为朝鲜战争而走向全面对抗,政治、外交和战略因素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而“局部战争”这种特定的战争形态,自朝鲜战争后,成为“冷战”时代局部“热战”的代名词,也贯穿于两大阵营和其后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始终。
朝鲜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局部对抗,这种对抗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即两大阵营与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同时也具有大国为各自的盟友而交战的特征。这样的情况,以后又出现在越南。越南战争以及抗美援越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与朝鲜半岛发生的事情很相似,只不过美国始终没有越过“十七度线”,没有将地面作战扩大到“北越”的国土,中美也因此避免了在地面战场的再度交手。
历史发展到今天,“冷战”早已结束,但“即将到来的中美战争”的说法,至今依然不绝于耳。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会爆发战争吗?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全面战争,还是局部军事冲突?对于这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战略家们都在思考,而外界对此有关的预测和评论也比比皆是。
应该看到,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包括以后的抗美援越战争)中,影响和制约中美全面冲突的那些因素,虽然有些发生了变化,但至今依然在起作用:美国的主要盟国(也许日本除外),并不希望看到中美发生全面对抗;美国尽管实施战略东移,推动“亚太再平衡”,但欧洲并不太平,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导致美俄关系的恶化,对美国有很大牵制;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制定了与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计划,其主要立足于遏制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不存在领土要求,不存在全面入侵中国的战略欲望和企图,更不可能寻求“军事占领”中国。况且中美早已建交,意识形态因素对于两国关系的影响明显淡化,双方的经济关系则日益密切,在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也更加深入。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走向全面对抗甚至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或者说基本没有这种可能。
但是,中美爆发局部冲突的危险性,从长远看并不能排除。这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不愿放弃霸权政策,总想在世界上“管事”,总想为盟友“出头”,这就难免会在涉及中国安全利益的问题上,导致中美发生碰撞,并引发双方的军事冲突;二是美国始终把中国视为“挑战者”,担心中国挑战其海上霸权或世界霸权,所以遇事就想着要压中国一头,由此造成的磨擦很可能不仅仅是“擦枪走火”,搞不好就会上升为局部冲突。
中美有可能发生局部冲突的地方,主要还是在东亚,在中国的“家门口”。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东海、南海这四个地方,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新发生的问题,其间与美国的盟友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同时也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安全关切。如果对这些地方的问题处理不好,对危机的爆发缺乏必要管控,中美之间引发局部冲突的风险就会很大。
尽管如此,中美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局部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只要双方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益,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和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彼此关照对方的重大安全关切,采取必要可行的管控措施,就足以把双方的磨擦置于可控范围,防止因失控导致危机的不断升级,甚至引发局部冲突。在此问题上,中美业已发生的南海磨擦,将会成为双方的重大考验,也会预示中美在处理危机与冲突方面的未来前景。
有句格言说得好:聪明人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然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被绊倒过一次,其后又在越南战争中被绊倒过一次,东亚的这块“石头”给美国留下很深的教训,美国人对自己以往愚蠢的做法也做出了沉重反思。今天,美国的决策者能否吸取历史教训,使自己变得明智和聪明起来,这对美国人的战略智慧的确是个很大考验,中国乐见美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