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近年来,中国面临的外部矛盾明显增多,棘手问题不少。诸如东海、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美、中日关系问题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一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需要“大智慧”,非此不足以解决经年历久、错综复杂的问题。
何谓“大智慧”?在笔者看来,这无非是对高超的战略、策略思想的形象说法,也是对上乘外交斗争艺术的比喻。若论谋略思想,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孙子到毛泽东,战略大家层出不穷,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演出了气势恢宏的历史活剧,也留下诸多宏篇巨著。所以说,中国不乏“大智慧”,关键在于后人如何认识和对待,并因时、因势、因对手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智慧”首先来源于政治胆略和气魄。没有宏图大略,没有敢于压倒一切对手的气概,也就谈不上“大智慧”,战略和策略自然不会高屋建瓴。当年毛泽东能够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那是由于他胸怀大局,诺大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只是“小小寰球”,这种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使他从复杂交织的国际态势中,找到了不同战略力量的“接合部”,由此确立“三个世界”的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战略定位问题。邓小平在中国面临西方国际制裁的困难形势下,掷地有声的说道:别说是八国,就是八十国也不怕!这是何等的政治气魄!正是凭着这样的自信,他在强调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同时,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为中国赢得几十年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战略大局观和战略气魄,无疑是孕育“大智慧”的前提条件,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在国际斗争中才能登高望远,取舍适度,进退自如,从而掌握战略主动。
“智慧”又来自于对事物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古人云,纲举目张,意即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它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国际事务千头万绪,国际矛盾纷繁复杂,能否认清并妥善解决好主要矛盾,无疑是外交斗争艺术成熟的表现,也是“大智慧”的核心内容。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中苏对抗,使中国承受巨大压力,以至不得不“深挖洞、广积粮”,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毛泽东高瞻远瞩,抓住改善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为契机,积极推动中美的接触与合作,继而奠定了中美苏“大三角”格局,并带动了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一举实现“小球带动大球”的战略目的。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当年美国既是西方世界的“头”,又是前苏联的主要对手,毛泽东果断决策化解中美多年恩怨,携手对付前苏联的威胁,自然抓住了中国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这种“大智慧”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也改变了中国,并为中国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的国际条件。
“智慧”还取决于能否审时度势。对于战略与策略来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的关键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是中国的一大创造,也是外交“大智慧”的成功范例,当年“万隆会议”上的国际斗争,就是一个真实的缩影。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的政治打压,同时也受到那些刚刚摆脱殖民主义控制的新兴国家的猜疑,形势十分严峻。周恩来当机立断,放弃原先准备的讲话稿,根据会议情况连夜起草新文件,并在大会上作了以“求同存异”为基调的发言,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的基本精神,从而挫败了西方国家的阴谋,扭转了会议形势,赢得大多数与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在世界面前树立起新中国的良好形象。在这场严重的国际斗争中,周恩来的政治智慧不仅战胜了对手,而且也争取了朋友,这与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斗争策略,无疑是分不开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大智慧”固然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问题,同时与决策者自身情况也密切相关,但就一般意义上讲,政治胆识、战略眼光和斗争艺术,则是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也是“大智慧”得以产生的基本条件。缺乏政治胆略,即便可为也难有作为;不具备战略眼光,自然难以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抓住“关节”;忽略斗争艺术,只会造成攻守进退失当的后果。所以说,有胆、有识、有变通,实在是获得“大智慧”的不二法门。
运用“大智慧”解决今天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也要注重分析现实矛盾和问题的具体情况,由此产生的战略和策略才不失为明智之举。然而,敢于解决是前提,善于解决是途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但不管怎样,“大智慧”决不应成为回避矛盾和问题的“托词”,而应当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努力目标,这也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