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2||
多年前,邓小平和陈云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曾经有过一番争论。
在陈云看来,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发展不能失去控制,就像养鸟一样,既要给它一定的空间,又不能让它飞得没影了。这种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之为“鸟笼经济”。
陈云的意见,邓小平没有采纳,他还是主张放手去搞市场经济,让市场调节经济发展,此后的几十年,中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
然而,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开始发现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同时,资源也被过度开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比比皆是,中国经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要想驾驭它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土地、水源和食品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也许因地域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会有差异,但有一个问题却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这就是无时无刻都要呼吸的空气,这也正是雾霾覆盖中国后所带来震撼效应的重要原因。
前不久,一个名为“苍穹之下”的专题片,让许多懵懂的中国人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雾霾,这个东西是如何产生的,又应该如何去治理它。笔者不知道有多少国人看过这个专题片,但它的启蒙作用毋庸置疑,也促使人们去更深刻的思考这个问题。
专题片的作者柴静,毫不避讳的宣称,做这件事情是出于她与雾霾的“个人恩怨”,这种说法虽然引起一些非议,但笔者却是感同身受,我想深受雾霾困扰和侵害的众多国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笔者过去外出基本上是不戴口罩的,即便是在雾霾严重的天气里,也没有顾忌敞开口鼻会有什么后果。然而,春节前却因上呼吸道感染大病一场,其症状与以往的伤风感冒大不相同,这才知道雾霾的厉害,也算与它结下“个人恩怨”。
病中看“苍穹之下”的专题片,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不由得想起两位政治老人当年那场争论,实践证明“鸟笼经济”的道理的确发人深省。
以钢铁生产为例,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确的,中国经济高速却又是无序发展可见一斑。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成了钢铁生产大国,河北成了钢铁生产大省,这种盲目发展的后果,不仅造成雾霾锁北京的局面,而且也带来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的后果。现如今,一吨钢材的利润只及一个茶叶蛋,而其消耗的资源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又是几何,这样的状况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钢铁生产的情形并非个例。看看时下的中国,待开发的土地大量闲置,已经建好的住宅楼大量空置,卖不出去轿车停满各种场地,各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而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甚至浪费,特别是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已经贻害到子孙,也许需要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才能重见绿水蓝天。
诚然,现在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科学发展,把节能减排提到重要位置,最近的“两会”对环境治理也提出更具体、更严厉的措施,但笔者认为,如果忽视计划和调控的作用,恐怕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中国,市场经济往往与“权力经济”相伴而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要“政绩”,为了解决短期就业问题,很容易走上盲目发展的道路,一窝蜂的大干快上,而将协调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环境保护置于脑后,这种情形几十年来已经屡见不鲜。
离开了计划,放弃了有力的调控,治理就很可能成为短期行为。前面关停,后面再建;表面关停,暗地里运转,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早已是见怪不怪。
时至今日,只要市场,不要计划;只重发展,不重调控的问题,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实行“鸟笼经济”的发展模式,无疑应考虑提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议程。这种模式,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总结这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我们为何不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