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7||
最近有专家谈到,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联美抗苏”,现在则是中国“联俄防美”,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的确,东亚大国关系是在发生新的变化,其间出现两条并行发展的走向,即中俄关系的加强与美日联盟的强化。这两种走向如果有朝一日因特定原因而发生交汇,必然导致严重碰撞,东亚战略格局也势必发生巨大变化。
现在,东亚正处在这种大裂变的前夜。
就在奥巴马刚刚结束东亚之行,重新夯实了美日同盟关系后不久,中俄在“亚信峰会”上进一步展现出加强战略协作的姿态。两国不仅高调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而且签订了能源合作大单,双方虽然并未明确“结盟”,但彼此间关系无疑迈上一个新台阶。
有人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标志着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重新回到一流强国的行列,世界再次出现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这种变化在东亚也将得到充分体现。
上述看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俄罗斯不仅回到世界舞台中心,而且在西方巨大的压力下,开始把未来发展的视野转向东亚,并与同样受到美国打压的中国变得更为亲近,地处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由于同样的缘由再次走到一起。
美日同盟因为美国宣称钓鱼岛问题适用于双方的安保条约,所以改变了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这个同盟无疑重新打上“冷战”的印记,不论美国如何辩解也改变不了问题的实质。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迄今为止仍然坚持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但“抱团”抗压的意愿也无需否认,双方关系距离结盟也许就差迈出关键的一步。
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无非是时势造成的结果,也是各种战略力量合作或斗争的产物。从冷战后东亚格局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苏先后退出东亚,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开始独立发挥重大影响,东盟的地位也日益凸显。这一时期,中国坚持“不出头”,支持东盟在地区内发挥主导作用,东盟与中日韩等国形成较为稳定和谐的关系,东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的推进,正是得益于这种小国集团为主导、大国积极扶持的地区格局。
第二阶段:美国重返亚太,推行“再平衡”战略,利用中国与东盟某些国家存在的海上领土争端,离间中国与东盟关系,加之日本右翼在东海和钓鱼岛频繁惹事,美国不仅找到强化美日同盟的“契机”,而且在拉拢东盟方面也具备了有利条件。自此,中国与美日的矛盾逐渐加深,东盟对中国的离心倾向加重,而美国通过削弱中国的影响,不仅得以强化美日同盟关系,而且得到东盟的部分支持,东亚开始回到以美国为主导的小国集团依附于大国的地区格局。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正在发展中的阶段,由于东海和南海海上争端的不断加剧,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发生多次磨擦和冲突,东盟的“中立”立场开始动摇,而一边扮演“调停”角色,一边又在煽风点火的美国,不仅取得最大的战略主动,而且在制约中国方面也有了更多筹码。但美国也不曾想到,其在东欧对俄罗斯的围堵,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中造成的美俄对立,促使俄罗斯掉头东向,寻求与中国联手,从而导致东亚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数,导致美国的“再平衡”遭遇“俄罗斯因素”的介入和影响,中国也因此争得了新的战略主动。
未来东亚格局的大裂变,无非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中俄和美日虽然都在分别加强各自关系,但能共同维护东亚和平稳定大局,并以中俄美“新三角”关系为主导,抑制日本的右倾化,同时继续发挥东盟的积极作用,大家在发展经济、避免冲突方面加强合作,东亚的和平发展尚足以维系。
另一个是美国依靠美日、美韩同盟,同时拉上东盟,对中俄继续进行打压,并且不惜激化中国与日越菲等国的海上争端,甚至直接介入由此引发的冲突,则势必逼迫中俄寻求结盟,在东亚爆发大国间的新冷战,而东盟的作用则将会边缘化或是被迫“选边站”,东亚最终难免重新回到以中俄和美日为对抗双方的冷战格局。
值此东亚格局大裂变的前夜,有关各方尤其是美国对东亚何去何从,需要做出理智思考并采取正确的抉择。近日多位美国前驻华大使谈到,中俄接近并非是要对抗美国,这种看法现在当然可以成立,但美国如果不改变这段时间以来对中俄“东堵西压”的政策,甚至变本加厉的挑动与中俄存在矛盾和纠葛的国家不断惹事,未来的前景也是不难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