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如果要问,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面对的外部最大挑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海权”冲突。
无论是中美日之间的磨擦,还是中国与海上邻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都涉及到“海权”问题。这种冲突的集中爆发,既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强烈的现实背景。
可以说,中国自明代万历年间的郑和“六下西洋”之后,海洋意识逐渐谈薄。及至晚清的“闭关锁国”,中国几乎变成了“旱龙”,用钱买来的北洋水师,尽管号称“亚洲第一”,但无奈是个“纸龙”,甲午一战顿时灰飞烟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号召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但由于长期存在的陆地威胁,海上力量并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当年解决台湾问题,因缺少海上保障,错过了最佳时机。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对南越这样的对手,居然还会出现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情形。
发展“海权”重视不够,欠账太多,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与大国海上力量差距拉大,同时对诸多小国的海上“蚕食”又难以顾及,最终不得不背上历史“包袱”。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不仅打开了国门,而且开始向外拓展,“海权”问题不经意间摆在了面前,同时也越来越突出。海洋对于中国来说,不再是简单获取“渔盐之利”的场所,而是变成战略资源的重要来源,甚至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海上贸易和远洋运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位高权重,其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中国对海上通道的依赖和海上安全的关切,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中国发展“海权”,是拓展而非“扩张”,是意在维护自身权利和权益而非“开疆扩土”。这虽然根本区别于以往殖民国家和霸权国家,但由内陆走向海洋的“外向型”特征却不容否认,由此带来的“海权”冲突也在所难免。
对于那些谋求海上霸权的国家来说,过去很少会与中国发生海上碰撞,如今却在海上更多的看到中国的身影,这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必欲加以防范甚至打压。对于那些长期“蚕食”中国海上领土和侵害中国海洋权益的国家来说,中国愈益强硬的维权姿态和逐渐到位的维权行动,也让他们感受到压力,“抱团”或借重域外大国来对抗中国的欲望更加强烈。
中国谋求和平发展,这也包括着以和平合作方式来发展“海权”,这种方针不会改变也不会动摇。然而,对于频繁发生的“海权”冲突,如何才能恰当处理,如何防止磨擦、纷争酿成危机,如何在危机中把握和平方式与战争方式的“临界点”及转换时机,中国还缺乏经验,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手段包括力量也有不足,这些“短板”显而易见。
在发展“海权”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十年困顿、十年教训,但要有效应对“海权”冲突这一世纪性挑战,现在可谓还是任重道远。我们的海上战略特别是海上安全战略,虽然呼之欲出,但至今仍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以至“五龙闹海”难以协调,东海、黄海和南海“一把抓”,没有战略又何来政策?我们的海上力量依然薄弱,对付小国也许称的上是“牛刀”,如果与海上强国相抗衡,仍将是力有不逮,加速发展乃当务之急,更何况成军尚待十年期。
中国发展“海权”,战略是牵引,实力是保障,现在这两个基本要素都不具备,或者说不完全具备,这就直接制约了取得并维护“海权”的可靠性。就当下来说,首先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战略搞清楚,把实力搞上去,这是发展“海权”的重要保证,也是立足长远根本解决“海权”问题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我们在发展“海权”问题上,浮躁心态的影响不容低估,对手频繁制造事端,客观上也加剧了这种心态的蔓延和扩大。对于在东海、南海主战的声音,有的将其称之为“廉价的爱国主义”,笔者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浮躁情绪却是要加以防止的。我们不可能企求一夜之间或通过一战就能彻底解决“海权”问题,历史的“欠账”和“包袱”终归需要逐步去还清和甩掉,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扎扎实实的创造这样的条件。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终究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也必将取得和维护自己的“海权”。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需要经过我们一代甚至两三代人的努力,这里不可能搞什么“大跃进”,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最终方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下海的“蛟龙”,并在海上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我们需要为此去不懈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