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0|||
早就听说,北京颐和园北宫门的地铁站旁,新开了一家“朝鲜海棠花”餐厅。这儿和北京那些韩国餐厅不同,服务员全都是从朝鲜来的,但饭菜的价格也不菲。
近日,晚上到那个地铁站接人,时间又恰好赶上饭点,出于好奇心,索性到“海棠花”吃顿晚餐,也品尝一下正宗的朝鲜风味。
进到餐厅,已经快晚上七点了。这个时间,如果在其它餐厅,正是上客的时候,不难见到那种人声鼎沸的场景。但在这里,却多少有些冷清,大厅里只有两三桌客人,一位女服务员前后张罗着。
“海棠花”和我想象的有些不同,原以为会是那种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的饭桌,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厅里摆放的是四人或六人的长条桌,桌面很大,擦的也很干净。
在面对电视屏幕的方向,找了个位置坐下,屏幕上正播放着朝鲜歌舞,看样子是某次文艺演出的录像。此时,那位服务员来到我跟前,递上装帧也算精美的菜谱,什么话也没说,意思是让我点菜。
“我先看看菜谱,呆会儿再点菜。你们这的茶水收费吗?”我看着那位年轻的姑娘问道。
她有些紧张,用很不熟练的普通话回答说:“我刚来北京,中国话说不好,我听不懂。”
我知道,再说多了也无用,只能用手指着别的客人桌上的茶壶,比划着说:“我要喝茶,那个收费吗?”
那姑娘似乎听懂了一点,忙对我说:“喔,那是我们朝鲜的大麦茶,很好喝的。”
看来她还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也只好对她笑笑,做个手势请她离开了。心想,等一会也许还有别的服务员,找一个能听懂中国话的再说吧。
翻开菜谱,那价格果然令人咋舌。只要是涉及到海鲜,贵的和号称北京“第一刀”的“顺峰”差不多,成百上千的属于正常,有些菜单价就接近一万。即便是朝鲜风味的冷面,也要30多元,石锅饭50多元,这比那些韩国餐厅也要高出许多。
那晚上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元。拿着菜谱来回翻看了半天,定下一份蟹粉沙拉,一份鲅鱼蛋卷,一份温水玉米面。估计这几样都在标准之内,于是放下菜谱专心看屏幕上的演出。
过了一会,从外面呼啦啦进来几位女孩子,模样都很端庄秀丽,她们都是这里的服务员。其中一位来到我面前,放下餐具后,又端来一壶茶,原来这茶水是不收费的。
我问她:“刚才,怎么餐厅就一位服务员?”
她显然听懂了我的问话,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说:“我们在开会。”
听了这话,我不由会心一笑。在就餐的高峰时间开会,这在中国餐厅是很难遇到的,这也算是“海棠花”的一种“特色”吧。后面点菜倒也顺利,那位服务员中文水平显然要好些,加上对照着菜谱,很快就搞定了。
上菜的速度不算太慢,我点的东西也简单,没过多长时间,两碟一碗就摆到桌前。要说饭菜的味道,和以往吃过的韩国菜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吸引我的却是对面屏幕上的那些画面。
屏幕上播放的文艺演出,显然是在一个特殊场合,演出场所不大,但却显得很华丽。台下那些观众,大多穿着正装,女士有不少人还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更显眼的是还有一些将军,穿着军装观看演出。
有一个场景,台上的歌唱演员走到观众席中,请一位老年女士上台,而这位女士执意拉着自己的丈夫,一位身着笔挺军装的大将,一同走到台上。他们唱的是什么歌,我当然听不懂,但台上的人唱得热泪盈眶,台下观众也在抹眼泪。我心想,这也许是歌唱领袖或当年怀旧的老歌吧,否则不会如此动情。
询问身边走过的服务员,得知这是今年“三八妇女节”在平壤的一场演出,估计出席的多是朝鲜上层人士。然而,那位老年女士硬拉着自己的大将丈夫同台演唱的场景,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情形在中国是很难看到的,我们的将军们恐怕做不到这一点。
吃完这顿晚餐,结账总共花了87元,没有超过标准。但就“海棠花”的消费水平来说,工薪阶层可能不会经常光顾这里,即便是家庭聚会,没有千儿八百的开销,基本上吃不到什么东西。
起身走到大厅门口,原想径直离去,却发现旁边还有电梯。从电梯上到二层,这才发现别有一番风景。
二层全是包间,当晚包间里也有客人,走廊上站着一些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女孩,可以说个个都是花容月貌。一打听,她们都是演员,是准备给包间里的客人表演节目的。
看到一位接待小姐走过来,我便说:“能带我看看你们这的包间吗?”
她很热情,马上带我来到一个包间,说:“这是中包。”
这间房装修的富丽堂皇,餐桌很大,正对面是一个大屏幕,旁边还放着架子鼓。餐桌与大屏幕之间,留出很宽敞的空间,能够想象到,这主要是用来表演的。
“这包间有最低消费吗?”我问道。
女孩回答说:“有的,最低消费五千元,有表演。”
进一步询问后,得知这里大包最低消费是八千到一万元,小包是三千八百元,尽管都有表演,节目数量和内容却有不同。从价格上看,消费水平和北京五星级饭店差不多,档次够高的。但由于表演节目有特色,估计那些掏得起腰包的人,可能还是会到这里来消费的。
在女孩送我下电梯时,我又顺便了解了一些情况。这里的服务员,都是商业学校毕业的,而那些表演节目的女孩,则是艺术学院出来的,可见“海棠花”的背景非同一般。
离开餐厅后,夜色已经浓了。刚走到门前的停车场,突然听到地铁站附近警笛声大作,灯光下看到许多人在奔跑,原来是城管在抓小贩。有些摆摊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扛着简易服装架,躲到停车场,脸上仍可见到惊慌的神色。那些烤羊肉串、卖煎饼、炸臭豆腐的就没这么幸运,做生意的物件都被没收了,一股脑搬到一辆卡车上。
眼见这样的情景,我的心境一时间有些复杂,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刚刚离开的“海棠花”,开餐厅的那个国家还很穷,很不开放,但在北京设立的这样一个“窗口”,却让人进入到一个高消费的环境,而且是在那里吃“文化”。我们远比那个国家要富裕、要开放,眼前却看到如此众多的人,为了讨生活,夜里不得不出来摆摊,还要承受担心受怕之苦,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在写下这篇博文的时,我的心态仍很纠结。我总在想,那些来自朝鲜的女孩子,如果把我看到的那一幕(这种情况肯定不止发生过一次),回去说给她们的亲人和朋友听,不知道会做出何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