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战略先哲之七: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

热度 4已有 3564 次阅读2012-6-1 03:28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军事| 关系, 政治, 战略, 战争 分享到微信

对话人:克劳塞维茨,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生前长期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著有《战争论》等多部军事著作,被誉为“西方兵圣”。

笔者:您好!克劳塞维茨将军,请接受一位曾经的中国军人的敬意!

克劳塞维茨:哦?你也有过军人生涯?

笔者:是的,将军。从军时就知道您,而且读过您的著作《战争论》。应该说,您和我们中国的兵圣孙武同样享有盛名,《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都是我们中国军人必读的书。

克劳塞维茨:这让我感到很荣幸!你提到的那本军事著作,在我生前并没有面世,是我的夫人在我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为此,我也很感谢她。对我的那些书,你们为何会感兴趣?

笔者: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领袖人物的正面评论。诸如列宁、毛泽东等,他们对您论著中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论断,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也在自己的著述中加以引用,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在产生影响。

克劳塞维茨:嗯,那你自己对这个问题又是怎样看呢?

笔者:在我看来,纵观军事发展史,是您最早把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性质问题,阐述的如此清楚,揭示了政治与战争的本质关系和内在联系,让人们跳出了就战争研究战争的片面思维,推动了军事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您的思想和著作,已经超出了时代的界限,对后人的影响意义深远。当然,我也想知道,您是如何进行这方面研究,并提出那些有创建的思想?

克劳塞维茨:这自然还是要通过对战争和战史的研究去进行,也需要借助正确的思想方法,对其加以总结和概括。我曾经系统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场战争,撰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著述,这是最终得以形成《战争论》的重要基础。

笔者:您当时所处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对您的研究一定带来重大影响。

克劳塞维茨:是这样的。我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反对态度,但这场大革命以及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直接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和军事观的形成,也帮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政治与战争的本质关系。

笔者:就一般意义上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的内涵又是发展变化的,这对战争是否会带来相应影响?

克劳塞维茨:这种影响是确定无疑的。每个时代均应有其特定的战争。我所处的资产阶级革命年代,战争表现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战争,目的是反对封建主义和推翻封建领主制度,这就是战争特有的政治属性。当然,我主张战争既是政治的继续,同时又主要表现为对外政策的继续。这样的观点,你们是不赞成的,认为我忽略了阶级性和国内政策的影响,没有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不同,这也许就是你们经常会说到的“历史局限性”吧。

笔者:这个问题现在也有变化。在您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间,世界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过去新兴资产阶级转化为新的革命对象,对“政治”的界定也明确表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这个时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其间还经历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些都是“政治”演化的产物,也推动了战争形态的发展。现如今,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战争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您提出的战争在更大程度上是对外政策的继续这一观点,也许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克劳塞维茨:这我倒很有兴趣,你能具体谈谈吗?

笔者: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经历了长达40年的冷战,这其中意识形态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也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阶级斗争”直接影响着战争的发生和发展。现在,冷战结束了,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代,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观念都在淡化,而维护霸权和反对霸权的战争,以及因民族、宗教和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发的战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主要的战争形态,这也反映出“政治”的时代性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战争受到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您的那些观点无疑具有了现实意义。

克劳塞维茨:你说的这些情况,在我所处的那个时代,当然不可能预见到,但也印证了我的一些观点。所谓“政治”,也许应该看作是国家内外政策的总和,而对外政策与国内政策很难分开,或者说国内政策决定着对外政策。我主张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或主要是对外政策的继续,其实并没有否认国内政策的影响作用,这两者是相互联系并互为影响的。

笔者:我同意您的这种看法。过去,我们对于战争和政治关系的认识,有些模式化。把阶级斗争问题看得过重,甚至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简单的看作是阶级斗争的继续,并用这样的眼光来分歧一切战争,这显然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其实,时代不同,政治的含义也不同,它对战争的影响自然也会有差别,还是综合观察国家的内外政策来看待战争,这样更加符合实际。

克劳塞维茨:我很想听听你对现实的战争,以及这种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有什么样的见解?

笔者:好的,那我就放开谈谈,请您指教。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战争,是和平发展时代的战争,这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存在过去所谓的“帝国主义战争”,也鲜见“民族解放战争”。战争的主要表现形态,可能有三种:一是霸权主义战争,这主要是列强以军事干涉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二是因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发的战争,这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战争;三是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而实施的战争,这在性质上与以往的反法西斯战争有些相似。这样一些战争,当然仍是政治的继续,但却是发展变化了的政治的继续,如霸权主义政治,民族诉求和宗教纷争政治、维护领土主权政治,以及谋求和平发展政治等。就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而言,这些“政治”因素有的本身就是很古老的,但在今天重新凸显出来,通过新的方式对战争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战争与政治的新特性。

克劳塞维茨:你的这些看法,是否会淡化了你们所注重的对战争正义和非正义问题的界定呢?

笔者:不会。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依然存在,也是我们不会忽略的问题。我们反对那些侵略性、干涉性战争,因为它们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继续,这样的战争也决无正义性可言。但在解决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方面,我们主张采取和平方式、谈判方式,对于那种“后发制人”和反击性战争,我们不仅不反对,而且也会敢于实施,因为它具有防御性和正义性。这也如同毛泽东所论述的,当政治无法继续前进了,那就必然会采取战争方式来解决问题。

克劳塞维茨:很高兴能听到你介绍的新情况,你的那些见解,也会促使我进行新的思考。军事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军事思想和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我们的探索自然不应该停止。

笔者:我也很荣幸能和将军进行这样的对话和讨论。正如您所言,形势是在发展的,无论政治还是战争,都会发生时代性变化,它们的相互关系也会具有新的形态和特征。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去做出新的思考,并提出新的见解。谢谢您!

 

对话感悟: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看似深奥,其实也很简单。打仗既是打钢铁,也是打“政治”。除开原始社会,在此之后的战争,都不会是单纯军事意义上的战争,它的政治属性不容置疑。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表现在政治决定战争的发生,也从根本上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一切正义的战争、进步的战争之所以会取得最终胜利,革命和先进政治因素的影响,无疑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一切非正义战争、逆时代潮流而动的战争,其失败的根源,也在于落后的、反动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是一个动态的、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政治”。但从本原上说,它是国家内外政策的总和,国内政策决定对外政策,而对外政策则决定着战争的发生,并影响战争的发展。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军事手段的运用,去实现既定的对外政策。

当今时代,是奉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还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看待“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也是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根本标志。反对侵略、维护和平发展的战争,就应当坚决支持和敢于实施,反之则必须坚决反对,并不俱用战争去制止战争。

中国现实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解决与外部的矛盾和争端,立足于和平方式和谈判方式,这是基本的、主导的方面。但是,在和平方式和谈判方式不足以解决问题,特别是对方把战争强加在中国头上时,中国不仅需要采用威慑方式去防止战争,而且也需要“以战制战”,其最终目的还是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打与不打,大打还是小打,最主要的不是取决于军事态势和军事准备,而是取决于既定的对外政策是否还有继续前进的可能。只要这种政策没有走到尽头,就不能轻言战事,更不能轻启战端。这是看待今后中国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选择的重要着眼点,也反映了中国基本的军事观和战争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敬亭游侠 2012-6-1 17:16
欣赏佳作!周末快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