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战略先哲之三:“合纵连横”的战略要义

热度 6已有 2701 次阅读2012-1-19 12:05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军事| 战略 分享到微信

对话人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中国古代纵横家的鼻祖,饱读诗书,满腹韬略,曾两次为秦相,“连横”战略的开创者,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秦: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合纵”战略的成功运用者,“悬梁刺股”典故亦出自此人。最辉煌之处是“挂六国相印”,以六国合纵之势逼迫秦王放弃称帝,十五年未敢东出函谷关。

 

苏秦:咦!张仪兄,你看那边过来一个人,好像是朝我们走来的。

张仪:是啊,那人也是个“华夏人”,不过从装束上看,莫非是来自另一个时代?

笔者:两位前辈,在这里能够遇见您们,真是三生有幸,晚生这厢有礼了(鞠躬致意)!刚才远远的看到您们似乎在谈论什么,能告诉我吗?

张仪:喔,我们正说到“合纵连横”之事。没想到,两千多年后,华夏民族又遇到当年我们所经历的那种情形,而许多“后生”都很推崇我们创立的“纵横之术”,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笔者:是有这么回事。现在的华夏民族叫中国,是当年秦统一天下后延续而来的,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并且正在崛起的大国。但时下的中国,既面临霸权国家的打压,也饱受弱小国家的猜疑,以至搞得进退失据,这就不能不考虑如何去周旋和处理。

苏秦:原来如此。你们现在的情形有点像当年的齐国,既不可能与“强秦”共治天下,也很难与比你们弱小的国家同气相求,这就是一种两难境地。

张仪:可能也还有所不同。当年的“强秦”尚未独霸天下,因而那个时代是群雄逐鹿的局面,故秦国也要联合一些小国去对付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强国。据说,现在你们那个世界是一个叫“美国”的国家做了“老大”,想收拾谁就收谁,这种情形和咱们战国后期的形势差不多。

笔者:两位前辈说的都有道理,我想还是言归正传,请您们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合纵连横”的战略要义,让晚生好好的学习和领悟。谁先说呢?“连横”始于“合纵”,还是请苏秦先生先讲讲吧。

苏秦:那也好。不过我要先说明一点,张仪先生是我的前辈,他那时所搞的“连横”,主要是对付一个叫公孙衍的人所倡导的“合纵抗秦”,此人才是“合纵”战略的倡始人。我搞“合纵”,那是后来的事,但由于“挂六国相印”,名气超过了公孙衍,所以连司马迁先生都搞错了,在《史记》中把我和张仪相并列,直到你们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这才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笔者:哦,原来是这样。即便如此,先生在“合纵”方面却也大有建树,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然公孙衍先生不在这儿,我就不费时费力去找他了,还是请苏秦先生不吝赐教吧。

苏秦:张仪兄,那我就先说了。讲到“合纵”,通俗地说就是联合弱小国家共同对付强大的国家,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就是发动韩、赵、魏、燕、齐等诸国,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是为“合众弱以攻一强”。公孙衍先生在我之前,曾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游说韩、赵、魏、燕、齐五国再次合纵攻秦,最终迫使秦不得不废帝号,并归还燕、赵的部分土地,使“合纵”战略取得成功。在此期间,我挂上了六国相印,可以说是着实风光了一把。张仪兄,不好意思,小弟“现丑”了!

张仪:不必客气。你搞“合纵”,自然要说“合纵”之好,何况咱俩并未直接过招,等会儿我自然也会说到“连横”。

笔者:呵呵,几千年了,两位先生还是不忘打“嘴巴官司”(偷着一笑)!对了,苏秦先生,记得当时秦王提出和齐王共同称帝,齐王也有此意,你又是如何说动齐王放弃称帝而合纵攻秦的呢?

苏秦: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齐王如果和秦王共同称帝,我合纵攻秦也就搞不成了。当时我很着急啊,我就劝说齐王:“齐、秦并立为帝,天下人是尊齐还是尊秦?”齐王说:“当然是尊秦了!”“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呢,还是爱秦?”“当然是爱齐了!”“两帝并立,共约伐赵,与齐军独攻宋,哪一个更有利呢?”齐王回答:“当然伐宋有利!”嘿嘿,这就上道了。于是我进一步说道:“如果我们同秦一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齐而称强秦,共约伐赵又不如单独伐宋。所以,我主张放弃帝号以顺应天下。”我的这些说词,齐王深以为是,最后听从我的建议,联合赵国等国实现了“阿地会盟”,合纵攻秦大局遂定。

笔者:苏秦先生与齐王的这场应对,的确十分精彩,足以流传后世,这也充分显示了先生的足智多谋。下面,是否请张仪先生也说一说。

张仪:苏秦老弟讲的是“合纵”,主要是对付秦国的。我在秦国为相,当然要琢磨如何破解“合纵”之策,于是就提出了“连横”。也就是说,你们联合弱国来对付秦国,我首先就要瓦解你们的联盟。战国时代大家都想称霸,各国进行的是土地兼并战争,唯利是图是共同目的。所以,我就游说各国,只有和秦国搞好关系,你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放手去和别的国家争雄,这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的道理,也是“连横”的战略要义所在。当时,魏国的公孙衍是我的主要对手,他搞的五国“合纵攻秦”,就是被我的“连横”战略所破环,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以后,苏秦老弟又搞“合纵攻秦”,那时我已经不在了,因此不好评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苏秦的“合纵”并不牢固,后来还不是散摊子了,最终一统天下的还是秦国。苏秦老弟,我说的是不是实情?

苏秦:(沉默不语)

笔者:(见此情景,笔者赶紧接过话头)两位先生各为其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情势下,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留下“合纵连横”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的战略思想。其实,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来说,战略智慧和成功的“外交”,尽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政通人和,国力强盛和长于用兵之道,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远胜于其他各诸侯国,这就已经奠定了秦国成就霸业的基础。您们二位也是时势造英雄,都演出了一场叱咤风云的活剧,千秋功过后人自有评说。两位先生可以为是?

张仪:孺子之言似乎有理,我想苏秦老弟也不会耿耿于怀。“合纵连横”是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产物,当然也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某些规律性,其实质在于“谋势”和“造势”,是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策略,目的无非是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成就自己国家的霸业。“合纵连横”的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创造和表述,外国同样也有这样的实践和思想,但也许表述方式不同。但不管怎样,对这些思想的学习和运用,都要顺应时势的发展变化,“食古不化”只会带来东施效颦和削足适履的恶果,此点切记!

苏秦:张仪兄的这番话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顺便问一句,现在的中国人还“过年”吗?眼看就要到“炮竹声中一岁除”的时候了,也请代我们向你那个世界的朋友们致以新春的祝福,愿华夏子孙福祉悠远,幸福绵长!

笔者:非常感谢二位先生!我会把您们的祝福带给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们,也祝愿快乐永远与您们同在!

 

对话感悟:

“合纵联横”,是战国时代的形势使然,也是不同“国家”的实力地位所决定的。无论“合纵”还是“连横”,都是出于兼并战争和谋求霸业的需要,完全是以各自利益和客观形势为出发点,是联盟战略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合纵联横”的战略思想仍被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尽管目的不再是谋求“霸业”,但在反霸斗争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众”战略运用为多,成为反霸斗争的主要手段,“三个世界”的理论就是一种新发展。

今天的中国,对于“连横”鲜有运用,但在改“远交近攻”为“远交近和”的同时,也在稳定大国关系的基础上,被迫打了几场边境局部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思想。

时下,中国“不结盟”,对于“合纵”似乎渐行渐远,但“连横”却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在解决愈益突出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对“事一强”是否能够有所默契,以便在力争和平解决争端的同时,做好“攻众弱”的军事准备,思想上还不统一,甚至还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这无疑是一种战略缺憾。

从未来发展看,霸权国家如果一旦用“连横”战略对中国进行新的“围堵”,中国最好的破解办法自然还是“合纵”,但这与解决领土争端的战略取向又存在冲突。孰轻孰重,孰急孰缓,这也是在战略谋划上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大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2

雷人
2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1-19 21:30
参议可听,不结盟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