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论及中美关系,笔者总觉得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清楚。还是套用一句老话,“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特征可谓独特但并非正常。
若要从历史说起,美国和中国也颇有“缘分”。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美国就曾参与其间。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又成了中国的盟友,美国援华空军勇闯驼峰生死线,“飞虎队”搏击长空威震敌胆,千余名美国军人血洒中华大地。
八年抗战结束,中国内战爆发。经过四年的解放战争,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美国有意与中国修好,但此时毛泽东已决定和苏联结盟,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檄文,宣告中美从此走向对抗时代。
此后,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在越南和柬埔寨间接交锋,在台湾海峡明争暗斗,在世界其它地方较劲不止。那个年代,凡是美国拥护的,中国势必反对;凡是美国反对的,中国必然支持,中美两国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变化莫测。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翻开新的一页。面对前苏联百万大军压境,中国核设施随时会遭到对方毁灭性打击的严重局面,毛泽东以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战略家的气魄,巧妙的用“小球推动大球”,促成了中美联手态势,奠定了“大三角”的世界新格局。
从那时起,中美关系步入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期间,既有合作的欣慰,也有摩擦的烦恼,更有面对危机的紧张。美国在八九年对中国的制裁,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炸,美国航母编队在台湾海峡的威慑,中美撞机事件造成的困扰,这些事情历历在目,动人心魄,足见中美关系能够走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
事实证明,中美关系虽然有合有分,有聚有散,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维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终归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两国过去的历届领导人,在当时的条件下,都做了他们自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在,缔造新的中美关系,同样需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以图开创新的局面。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美关系,似乎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独特,它不同于昔日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国倡导和平图强理念的必然产物。
说它既简单又复杂,是因为中国早已明确宣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作超级大国,中国也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中国只想搞好自身的发展,同时力所能及的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如果美国能够正确的解读中国,处理两国关系就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谋发展。问题在于,美国一方面同中国大把的做生意,向中国大量兜售自己的国债,另一方面又在处处防范中国,全球战略部署的重点也逐步指向中国,这种“小人之心”正是把中美关系搞得复杂化的根本原因。
说它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是因为中美在经济上的联系已经愈益紧密,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美贸易额虽有下降,但仍然达到3300多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高达7396亿美元,是美国最大债权国。然而,经济上是伙伴,政治、军事上却是对手,这种怪事的发生,原因盖出于美国。这些年,美国对于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始终在说三道四,逼得中国也搞出个“美国人权记录”白皮书以示回应。在涉及台湾、西藏问题上,美国一直在暗中插手,唯恐中国天下不乱,迫使中国亮出自己的“底线”,并抱定为了维护核心利益,不惜与美国对抗的决心。这种“排斥性”,来源于美国不明智的对华政策,也反映了美国唯恐“霸权”失落的晦暗心理。
历史上,新兴大国的崛起,都毫无例外的要挑战原有大国的霸权地位,这是导致数百年来战争不断,特别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美国坚持用这种老眼光看待迅速发展的中国,自以为掌握了“历史真谛”,其实是对中国最大的战略误判。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假,但却早已摒弃了对外“输出革命”的理念,更不会奉行“大国沙文主义”。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反映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后将寻求和平成长,主张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平共处,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以往任何新兴大国崛起所不同的发展道路。遗憾的是,美国始终对此抱着怀疑态度,坚持用冷战思维处理中美关系,致使两国难以建立真正的互信。在这方面,还是邓公一语破的:中国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美国的事情,中美关系搞不好,主要责任在美国。
在中美关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中美两国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重振世界经济发展,推动核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解决地区“热点”以及防范日益上升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中美两国无疑需要开展更密切的合作。美国现在应该正视中美关系长期存在的不正常现象,需要深刻反省造成两国这种独特关系的真正原因,美国领导人所积极倡导的“变革”观念,也需要在加强中美互信方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