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近观媒体报道,印度军方以中国为假想敌举行秘密军演,认为“中印之间十年内必有一战,中国完全有可能挑起战争。”对于这种无端寻衅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给予了严厉驳斥。看来西南边陲早晚还会有事,这也让我回想起多年前,在中印边境与印军近距离接触的一些感受。
那时西南边陲形势吃紧,印军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并且不断对我边境纵深进行侦察和深透,对印军事斗争问题日益凸现。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上级的安排,我率领一个调研组前往中印边境地区进行考察,先后勘察了山南、日喀则等地的边防一线,给我留下最深印像的就是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藏语意为“风雪最大的地方”。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侧的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乃堆拉山口由军队把守。
前往乃堆拉山口勘察时,我们已经进藏将近一周,大体上适应了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至少走路不用大喘气了,但去乃堆拉仍然遇到不少困难。当时虽已进入夏天,在内地早就穿单衣了,可乃堆拉由于海拔高,积雪仍未熔化,为了保证我们能够顺利进山,部队使用了推土机开道。即便如此,车辆在简易公路上仍然颠簸不已,越往上走,呼吸愈感困难,自己仿佛都能听到剧烈的心跳声。
登上乃堆拉山口后,在当地驻军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一线边防哨所。这里的工事十分完备,堑壕和交通壕把各个哨位连为一体,战时足以保证部队的机动和相互支援。在我方阵地当面,就是印军的哨所,双方相隔不到30米,彼此都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活动。20世纪60年代,双方守军沿边境线巡逻,几乎可以用“擦肩而过”来形容,据说因枪支走火还导致了流血冲突。
我们一行人在堑壕内观察对方,也引起了对面印军的注意。可能由于我穿的是毛料军装,印军认为中国方面来了“高级军官”,所以很快向上级报告了情况。不一会,印军哨所也过来了一帮人,为首的是一名少校,估计是阵地指挥官。从军装的质地看,印军的毛料军服明显比我们的漂亮,服装设计也很别致,着装让人感到很精神。由此我也想到,印度这样一个穷国,军装却做得如此高档,足见其对军队的重视程度。
在乃堆拉的调研,有三个问题引起我的深思。
一是从战场态势看,印军居高临下,我军当面的所有制高点几乎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一旦有事,显然会使我方处于被动。令人担忧的是,据说类似乃堆拉这样的战场态势,在整个中印边境地区并不少见,这在战场建设方面无疑需要未雨绸缪。
二是边防建设的投入,印军明显要好于我军。当时我看到的边防哨位,我军的岗亭玻璃都没有了,是用三合板代用的,据说是山上高寒风大,换上新玻璃没几天就裂了。相比之下,印军岗亭的玻璃却完好无损,据说都是进口的。在交通方面,印军纵深的等级公路可以畅通无阻的直达边境,而我军却是简易公路,遇到大雪封山更是行动艰难。在此情况下,印军的战场机动能力无疑又胜我一筹。
三是印军的训练非常重视实战,尤其老兵的战术技术水平不容小觑。印军是一支职业化军队,老兵都可以带家眷。在印军边防部队中,老兵占有很大比重,他们平时的射击训练,据说都是打抛出去的罐头盒,而且命中率很高。这种带有很大随意性的训练方式,在我军是难以仿效的。在我军的射击训练中,尽管也有打运动目标的科目,但那毕竟是靶子,实战性相对来说还是差不少。
时光流逝,上面记述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但我以为仍有借鉴之处。现在的中印关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乃堆拉山口也早已成为中印两国开展边贸的友好通道。但值得警惕的是,仇华心理(包括复仇心理)在今天的印度仍有市场,鼓噪“中国威胁”的声音也时有所闻。况且印军的武器装备这些年已有长足的发展,核技术和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其实施战略、战役作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当然希望中印之间能长期和平共处,但如果有一天中印边境真有战事,中国军队还能再次创造昔日的辉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