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阳春三月,南海风波乍起。超级大国和南海周边某些国家兴风作浪,一时间搅的南海阴云密布,大有刀兵相向之势。国人对此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其间也不乏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无所作为”的不满。有些人认为,当下中国“文官爱财,武将怕死”,所以才酿成今日南海之局面。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在今天的中国,“文官爱财”的确不乏其人,揭露出来的贪官让人触目惊心,但“武将怕死”何据之有?中国的百万大军是中国老百姓供养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中国军人将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只要国家一声令下,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这决不是在说大话,历史可以作证。
在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人身着单衣,使用落后的武器装备,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转战千里,浴血奋战,打的头号军事强国低下了头。美国记者曾经记录下这样的场景:在苍白的月光下,中国人吹着凛冽的冲锋号,潮水般的涌来。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仍然一批接着一批的往上冲。数十万中国军人就这样战死疆场,正是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使世人从此不敢小视中国。
在20世纪70年代的南疆作战中,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已经长期没有经历战争的中国军人,经过短暂的临战训练,就义无反顾的开上了前线。在亚热带地区的山岳丛林中,在敌人密集的炮火和飓风般的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扫射面前,那些本还稚嫩的中国军人丝毫没有退缩,让对方所谓的“王牌”部队成为手下败将。云南麻栗坡那一座座英雄的墓碑,都会向你诉说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烈士刚满十八岁,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的美好,就英勇的为国捐躯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老山??这座国人尽知的英雄山,如同当年的上甘岭,同是中国军人的丰碑!
波涛汹涌的南海,莫非会让今天的中国军人怯战?事情断不会如此。问题在于,过去我们可以用木船打钢筋铁骨的军舰,用鱼雷快艇战胜火力强大的驱逐舰,而在高技术条件下,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对方海上、空中的精确制导武器如果比你看的远、打的远,在你未和对方接触甚至还没有看到对方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致命打击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招架之功,何谈还手之力?况且没有制空权,就不可能掌握制海权,海上舰艇只能成为对方攻击的活动目标。此时,空有一腔热血,又能奈对方几何?
古人云: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也把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作为重要的一条。这些训导,不是否定人的勇敢和精神因素,而是强调在以生命和国家命运为代价的战争中,必须谋尔后定。中国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武帝训练骑兵,都是根据敌我双方的优劣对比,经过长期的苦心准备方才战而胜之的。中国军人不乏勇气和牺牲精神,但在现代高技术条件战争中,技术制胜的因素愈益凸现,地面作战的“人海战术”已经过时,何况在茫茫大海之中。
要想有效地解决南沙问题,对付一般的对手不足为虑,但和大国抗衡,可以说胜算不多。因此,加快发展中国的海、空军事力量和电子对抗力量,实在是当务之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空军,中国军人将如虎添翼,到那时,汉武帝所说的“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局面,无疑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