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诗人梅梅 //www.sinovision.net/?1510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美丽的诗文像一朵格桑花,静悄悄地绽放在你心上!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

已有 999 次阅读2020-5-25 11:24 |个人分类:古典诗词|系统分类:文学| 七律诗语, 道教, 金仙寺, 武陵源, 七律诗语, 金仙寺, 七律诗语, 金仙寺, 七律诗语, 金仙寺, 七律诗语, 金仙寺, 七律诗语, 金仙寺 分享到微信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

罗金海//摄影

 

古路蜿蜒日照乡,金仙山顶揽清香。

杜鹃花瓣迷庄蝶,古井砂岩映水光。

竖石碑文千载记,神龙雕像万年长。

众山一览云仙列,任我逍遥世代昌!

 

     写一首七律《金仙寺游》,表达我第一登古遗迹之地金仙山之金仙寺的百般赞美,既是修身、养性绝佳风景地,也是达到庄子“天人合一”重要思想圣境之地!相传金仙山相传为仙人栖息之所故名,小小的山头竟是绝顶之峰,极目远眺,八百里丘陵,人间炊烟袅。我一个人在金仙寺前尽情地享受着金色阳光的照耀,一阵风吹过,旗子在天蓝天里尽情的飘展,白云游踪,来过的人,走过的路,曾经受过的苦难与痛,都在岁月里化成一段段记忆,当人生的梦想一一在不断实现时,内心的痛苦也得以释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看淡生与死,生是爱的世界里崛起的生命个体,是对父母一生的忠孝;死是思想灵魂的终极造化之旅,是爱的生殖细胞终极完结。“生,打开地球之门;死,回归地球之身。”因此,神是万生万物最高统治者,每一个有信仰的人都会得到神灵最后的救赎。我在大殿上,细细查看着整个大殿的每一块石壁,有雕刻花纹石,每一条凿纹依然清淅可见,一些脱落的石块让图案变得模糊不清,让人惊叹的是石壁上的图案呈两个等腰三角形,不是平面图,而是像一幅画一样悬挂在砂岩石中间。在大殿门口,非常浑厚的石刻字呈现在门柱上,惋惜的经历风雨和屡次重修后,更多的古文字早已脱落,我抚摸着古老的文字,无限的敬佩,文明古国的雄崛起,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在平民百姓心中形成一道催不可坚的牢固力量。一个真正爱文化的人,学文化的人,写文化的人,绝不会将老祖宗精髓古文明文化丢弃,相反,更孜孜不倦地学习古文明知识之智慧思想。眼看当今社会遍地都是英语机构教学,甚至小学的孩子也必须学英语,古汉字知识还有一席之地吗?没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基本的古汉字文化,从甲骨文开始到各种字体的演变,都应该有一个重要学习课程。对于我这个从没读老书的学者来说,五千年的古文明文化还没沾到边,因此,每看到石碑、铭文、县志、字画等等系列文物,竟无法很好辨认,我脸上无光彩,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何连祖宗文化都没学到,还崇洋媚外呢?从小学读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真正学了多少古知识文化,那是足足有十五、六年的时光,竟然对古知识文化困惑不解,连老书读不懂,连最起码的碑石、铭文也无法辨认,太可怜了,这一辈子在学校浪费时光全都是在分数考试中,连读一些英语字都占据了我无数个晨读,可我的后半生完全不需要它,学校却强迫去读,去考试,我白白浪费多少时间,欲哭无泪。站在金仙寺前,我哀叹我的青春时光,多么希望自己能重回古代,好好学习这辈子没有学过的所有古知识文化,那样我也就读懂了古人留给后代子孙古汉字文化、古艺术文化、古雕刻文化,古遗迹文化等等,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愧于自己是一个传统文化人!

 

     我来到金仙寺后面,不远处的山里人间,每一条蜿蜒的山路,每一处神奇的梯田,每一片山里人家都在我眼下一目了然,举目四望,大山茫茫无际边,层峦迭嶂,能看到桑植、慈利、武陵源三大地区,房子、梯田、菜园、竹林、池塘、水库全都一览无尽,不远处的叫卖声在山间回荡,勤劳的土家人,依然守着勤劳的本分,守着一尘不变的原始生存方法。山、水、人家,这是人间最绿色自然的生存方式,山里人家守住了返璞归真之生命本色,简单而朴素的自然主义是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也是阻断地球发生巨大灾难的重要自然生存守则。“简单向生,自然守恒”是人类安居乐业、生存发展的最佳理念,也是地球生态空间得到稳定与平衡水准。“沙沙”、“沙沙”一阵声音在林子里响起,我顺着声音查看,原来是两只杜鹃鸟儿在林子中筑窝巢,杜鹃一直看着我,我一直看着杜鹃,空气在这一刻仿佛凝固,我与杜鹃近在咫尺。我又不停地拍摄着杜鹃,杜鹃依然纹丝不动,无奈树枝太密,拍不到清晰照片,几分钟后,杜鹃在我的不断敲击下飞走了,留下我孤单身影。回到金顶上,清风轻抚着我的脸,山尖上绿的、紫的、红的、白色、黄的、青的,有形的,无形的,古老的,新生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一轮巨大的翡翠之光,交织着柔和的蓝色基调,无数重峦叠嶂的群峰在新生植被覆盖下显得更加傲然挺立、貌美如花、奇幻异彩。我的目光里是满满的恋意,原来生命的世界无边无际,与万生万物同在,就是代表天地永恒归一!在金仙宫殿旁边,我看到了最古老、最神奇的古石圆井,一个如水桶大的古石井注满了清澈的水,水质纯清,倒映出蓝天白云,井边清淅看见人工凿开的纹路,这也说明千百年来,寺庙里的人都是通过古井取水的。据清嘉庆《慈利县志》卷之六也有记载:“金仙庙,祀金仙。庙后有石井,水向上出,虽旱不涸。又有龙头岩,悬空,长二丈许。” 这是非同寻常的古井,在岩石上出水,而且是在一千多米的高山之上,独乃神仙之水也。独赞曰:“金仙山一览昭华,日照风林抵万家。遍地杜鹃花鸟语,灵峰绝壁道无涯。”

 

       我来到寺后悬崖峭壁上,那是道人用来打坐的红石岩壁,只要往岩壁上一坐,万缘净尽,心地空明炼神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长寿功练内功,练心神,练人的先天之气。经过长久练习,使人进入“玄牝之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五气归元,最终达到练神还虚、复归无极、无思无为、物我两忘而“天人合一”的无极境地。此乃长生之道也。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因此,道家养生是与中草药分不开的,也就是道与医共同修筑成正果。我感叹古人思想智慧的高超,无论是道家功夫,还是道家医术,道家法术、道家养生功法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修身、养性、齐家之法宝,人不是神,但人超脱外在的一切,聚神炼气,达到身心内、外统一之圣境。北宗创始人王重阳曰:“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在金顶上,我看到了立在石岩上的龙头,那一刻感觉到了祖先的伟大,能让龙头经历数千年风雨,依然迄立不动,那是何等的气魄与高贵。,在古人心中,龙是最善于变化的。龙上能入天,下能潜水,并且善于变化;飞龙在天,自强不息。从广义上讲,龙既然是中国的象征,龙的文化自然可视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从狭义上讲,龙的文化特指围绕龙的神通所形成的观念形态,在中国政治、经济、民俗、语言、文学、绘画、雕刻等等领域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在古代有“真龙天子”、龙椅、龙床、龙榜、龙颜、龙体、龙冠、龙袍等等,借龙在人们观念中威武庄严的神秘形象和无所不能的神通传说,神化帝王,强化皇权,说明帝王是“奉天承运,皇权神授”,任何人不可动摇,不可生叛逆之心。龙曾经是人们祈雨巫术中的主角。从各地县志记载,先人们祈雨大体上分祭龙、晒龙、焚龙三种形式,这是龙具有布云行雨神通在中国经济领域突出表现出的文化现象。神龙的双眼眺望着远方,被刻有的“王”字就在龙头顶上,这是东方一条巨龙,代表着威武不屈之神圣庄严精神将激励后代子孙,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我泪眼模糊,抚摸着一条血脉相传的东方巨龙,来过的每一个祖先都是为后代之崛起而奋斗,创造了古代文明历史上的风光伟迹。如果能看到每一个为历史文明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古工匠艺人,那是该多好,他们虔诚之心与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值得发扬光大,这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留给子孙后代重要古文化遗产,应得到更好的保护。人类的伟大是思想精神的伟大,人类的伟大是艺术精神的伟大,人类的伟大的是道教、佛教之崇高信仰精神的伟大,人类的伟大征服每一个高山之峰顶的伟岸,人类的伟大是不断的创造与前进之中……独赞曰:“天地神龙血脉连,众人香火日相传。风调雨顺年年伴,万圣仙宫万圣川!”

 

     我看着这重建后的金仙寺,非常之简陋,墙上起眼的就是石头与水泥,古代特有的工匠精神已逐渐失传,要建筑风格没有建筑风格,要雕刻工匠没有雕刻工匠,要文化创新没文化创新,一块重要的风水宝地在后代子孙手里变得残缺不一,这是让人心酸的。我们现代人创造了很多奇迹,高楼大厦,豪华别墅,家里甚至拿瓷板砖贴得一尘不染,只为资本经济的崛起而崛起;可重要的精神文明信仰点在哪?为功,为名,为利,贪图享乐,就是今天很多人的通病,因此,很多人脆弱的生命不堪一击,精神枯竭的背后只剩下一架空虚的肉体和痛苦不堪的病魔折磨,其生命灵魂在自然世界得不到它最后的守真与归一。寺庙文化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文化信仰之地,它所承载的古文明文化是空前绝后的,是历代道士、高僧在造化中所创造的神圣生命奇迹!上金仙寺的另一条是从许家纺而上,要走三十六拐,每座山与山之间是非常崎岖与曲折的,每一拐上坡是很艰难的,考古专家王正鹏和老红军司号长王玉和经常走这条古道,得到精神文明文化传承同时,得到更健康长寿之体魄。金仙寺,是西南太平道的活见证,这也是作为红军哨口和红军长征第一天时的活见证,赢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光辉旅程碑!

 

      在金仙寺前,我独自一人尽情的享受着来自金仙山顶绝美之风光,感受到来自万生万物之生命灵气,领略到自然风光之豪情壮阔;感受到当神仙百般逍遥的旷世之幽,觉悟到放下凡俗之尘之自由光照;感觉到思想灵魂与自然融合的唯美圣境,得到天地永恒归一的自然真谛!在金仙山峰绝顶岩峰上,我已俨然是个仙人,早已忘了时间的存在,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还有一丈高的时候,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金仙寺,按原路飞下山。回归原始自然真好,远看山千重色,近听水珠落石壁,每时每刻的自然发生总是在霎那间,生命的运动力总在最原始之自然轮回中得到至真、至善、至美盈盈展现!当我到达白虎头半山腰时,看见阿姨正在挖地,我张口问了问路,是不是顺着这条路下山的,阿姨说:“是的。”又说“你是不是肚子饿了,吃了饭再走。”一口土家话阿姨和颜悦色望着我说,拿起锄头往木房子里走,我说还不饿,马上就下山了。阿姨听了,指着上面说又说:“走,吃了饭再走。”我连连摇头,说不去了,准备再次跑下山。阿姨见我下山,又说:“饿了就去逮饭。”我愣住了,半响说不出话,面对热情的阿姨有些不好意思了,阿姨见我犹豫,又说:“走,吃饭去,热一下饭菜就能吃了,吃完一起下山。”听完这句话,我感觉土家族人热情好客真让我感觉,如此盛情我还能推辞吗?跟着阿姨到了木房,土家柴火烧来,饭菜特香来,一碗香色齐全的腊肉,一个鹅蛋,一锅黄瓜炖肉,一碗青菜,再加上柴火鼎罐饭,让我完全沉醉在土家美食中。阿姨一个劲给我夹腊肉,让我宠若受惊,第一次的感受到了真情在白虎堂峡谷中,纯土家人待客之盛情;让我的内心充满感激的同时,敬佩阿姨勤劳与善良,任劳任怨,至真、至诚、至善之心在了这深幽峡谷之中,留在了武陵源后花园

 

       吃完饭后,我与阿姨一同下山,阿姨背了一篓子的笋子,穿了一双雨靴,艰难的下山,石路有些滑,黄阿姨不小心摔倒了,好在身体完无伤。阿姨说在以前住在半山腰,一天出来卖菜要过三十二道水,多么不容易的山里人家;她还说有时候水非常之深时候,菜都漂到水里去了,衣服也全湿了,不得不返回家里,第二天继续挑着剩下的菜去卖。听着听着,我的眼泪湿润了,养儿育娃多不易,但人生没有回头路,必须咬紧牙关过下去。阿姨说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三十五岁的二儿子早点结婚,我说武陵源山水这么好,一定会有女孩子嫁过来的,阿姨笑了,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很快就能找到媳妇儿,一定不辜负青春年华!上白虎堂峡谷真好,有导游毛正艺先生带路与乘载,有黄阿姨的热情款待,隐世仙踪之地,独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山此水无穷无际之也!登金仙寺真好,让我知道了神仙自由自在的逍遥旷世,也让我知道了保护和建设好古文化遗址的重要,每一个繁体字,每一个铭文,每一个雕刻,每一块凿石,每一件古文物都很好见证了传统文化承传的精神风格面貌,与庄子同游,与万生万物同在,此乃逍遥旷世也!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2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3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4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5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6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7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8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9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0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1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2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3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4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5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6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7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8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19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20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21

金仙寺游记·七律(下)_图1-2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