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aowantong203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498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缅怀毛泽东!

热度 2已有 1133 次阅读2018-9-18 04:32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缅怀毛泽东!
缅怀毛泽东!_图1-1

42年前的9月9日,

秋风含悲,一颗巨星陨落中华大地。

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享年83岁。

举国恸哭,举世哀悼!

江河凝滞,天地呜咽!

图源:共青团中央 制图:邓艳华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

42年过去,

中国蓬勃发展,巨龙已然腾飞,

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他!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49年天安门城头上,一句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让全国沸腾,举国欢庆!

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新中国成立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

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9月9日,让我们一起缅怀毛泽东!

1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动力!

毛泽东的一生,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

17岁那年,他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改写了一首气势非凡的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亦不难看出少年毛泽东的抱负和胸襟。

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地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用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2

毛泽东所在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不堪回首,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之后一步步陷入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境地。

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动荡时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存之道,渴求刺破黑暗的真理之光。

“落后就要挨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一次次斗争中,带领革命队伍从一次次危急关头走了出来。

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实际上正是实事求是的辩证法真理。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后来,新中国正是有了“两弹一星”,我们才能不受别人的“核威慑”,中国人的腰杆子才是硬的!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有了大国重器,除了原子弹,还有核潜艇。

毛泽东曾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国而言,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我们才能屹立世界东方;

于个人而言,每个人只有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努力,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59年,毛主席与首都军民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3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他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

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59年,毛主席在故乡韶山。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60年,毛主席在视察途中。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毛泽东一个个难忘瞬间。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作战上从来不拘一格,一切以敌我双方实际出发,他精辟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出战争奇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27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了由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参加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相信:只有武装的革命才能战胜武装的反革命,才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和保卫新中国。

“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

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正是因为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加强了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使解放军成为了最可爱的人。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

红军长征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红军完成了长征。红军了经受世界军队史上最为惨烈、最为艰苦的考验和磨练,使红军组成变得更加纯洁,更加坚定、更加顽强。

人民战争理论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持久战理论和游击运动战法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一文,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并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战略上蔑视敌人给解放军注入冲天豪气。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勒紧裤带搞出“两弹一星”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让解放军底气更足!“原子弹,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敢于勒紧裤带,顶住苏美“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威胁,搞出了“两弹一星”,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撑起的“核保护伞”下过太平日子。

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不曾忘,他讲得最感恩的一句话:人民万岁!

不曾忘,他讲得最惜时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2年前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今日请缅怀!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2018年9月9日,

毛泽东同志「逝世42周年纪念日」。

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

但他仍然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让我们永远缅怀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