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文革】 红色海洋
1966年下半年至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正在烽火连天之际。为了营造革命的气氛,打造革命的舆论氛围,红色海洋活动一时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的机关、学校、街道、住宅小区、部队乃至所有的单位,墙壁上以及所有能够张贴革命标语,刷写革命语录、口号的建筑上,到处都涂写了毛主席语录、标语、伟人画像,甚至涂抹上了红色的油漆。看起来到处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据说,开始时是由北京航空大学造反派红旗战斗队总部发起,然后通知在全国各地的联络站一并实行,组织人力物力展开红海洋活动,可以刷漆的地方一律刷涂红色油漆,令目之所及尽是红色即红色海洋。然后在红油漆上喷涂毛主席语录以及文革宣传口号标语宣传画等。一令既出,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竞相效仿,甚至把是否搞红海洋运动看成是革命与不革命的界限和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我们所在的小县城里,也是到处红彤彤的一片。有的商店门脸上都被完整的涂上了红色的油漆,至于书写的各种各样的标语口号更是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氛围当然是出现了,代价也自然不菲。红布、红油漆、红纸等凡是可以作为红海洋元素的商品、材料,都已经脱销,供不应求。“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把无产阶级文化的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随处可见。
文化大革命时期,除了这些形式上的氛围以外,还有很多红色的元素、符号、名称。比如:最响亮的歌曲是《东方红》,最好看的电影书籍戏剧如《红日》、《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红旗谱》等等。红宝书、红卫兵、红袖标、红旗飘飘、红领巾、红孩子,知识分子的又红又专,无不带有“红色”的色彩。那个时代,红色的就是革命的,白色黄色的就不是那么“革命”了或者说完全反面的东西了。特殊的时期里,人们对红色情有独钟尚可理解。然而就连墙壁都弄成了红色,也实在让人感到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在作祟。可是,在那个红色的岁月里,大多数的人们都被一场风暴吞噬了,在还看不清方向的时候,就已经被裹挟进去了。那种咄咄逼人、如疯如狂的政治气氛里,有谁还敢保持一种理性呢?
1966年12月末,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文,制止了一场方兴未艾的红海洋运动,一场闹剧匆匆收场。
现在,在一些落后的小城镇里,由于发展建设的速度慢,一些老的建筑还在,偶尔可见残存的当年红海洋和文革的遗迹。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些东西不会觉得有什么好看的,更不会联想到当年斗争的烽火。可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看到这些残存的遗迹,仍然会想起当年的“故事”。永恒的记忆也好,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好,作为一个瞬间必定会永远沉淀在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