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25周年当天,八部革命样板戏在首都各大剧场同时上演,此后毛泽东率政治局领导多次观看革命样板戏。这八部革命样板戏是:《海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杜鹃山》。
从此以后,八个革命样板戏被陆续录制成电影,在全国各地广泛播映。我从部队回到地方以后,在一个中型国企做宣传工作。5月21日报到,5月23日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的纪念日,立刻着手安排全厂职工观看“革命样板戏汇映月”活动。全厂将近两千人,又是三班倒的工作状态,安排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这是一场政治活动,各级干部们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观看。那时我的工资只有38.60元,结果一个月下来,由于马虎,电影票钱收错了,赔了将近十块钱,占到了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很心疼的哈,没办法,自己的过错只能自己承担了。
那时老百姓家里还没有电视,看看电影已经很奢侈了,大家还是很愿意看电影的。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八亿人民八部戏”,大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复员回来的时候,距革命样板戏上演的1967年已经八年了,样板戏仍然还是当时中国舞台上长盛不衰的剧目。其他的地方剧种和传统剧目很少演出。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老百姓还是非常喜欢革命样板戏的,不光是说他的时代特色和革命性,就其艺术性来说,从来也没有被全盘否定。江青作为那个时代的“文艺革命的旗手”,亲自参与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编演、彩排,甚至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另外,所有这些样板戏,并不是文革时期新的作品,而是在原来就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像《沙家浜》的原型就是《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的原型就是《林海雪原》,《红灯记》的原型就是《革命自有后来人》等等。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原来就非常喜欢这些剧目。再加上参与八部革命样板戏创作、编剧、导演、演出的都是当时我们国家在这些文艺领域里的精英大腕,更是广大的戏迷们喜欢的演员。所以,这些样板戏在创作、表演上都集成了优秀的“基因”,所以才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通过八部样板戏的创作上演,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反映了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新的革命文艺,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工人阶级的战斗生活。八个样板戏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文艺创作的典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样板。从此,杨子荣、李玉和、方海珍、李铁梅、洪常青、沙奶奶等一大批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时代励志的楷模,人们心中的偶像。不能不说八个样板戏都是表现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人们仍然非常热爱喜欢革命样板戏。很多老年人不仅爱听爱看,还能随意就唱几嗓子。遛弯的老人拿着收录机在公园里马路上,你从身边走过,不时就会听到样板戏熟悉的旋律和唱腔。这些年,随着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声音,有的人也全面否定了样板戏,这是大有问题的。事实上,样板戏虽然饱受公知们的攻击甚至口诛笔伐,但是,样板戏非但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渐入广大民众的 精神生活之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艺术享受。有些人企图通过否定文革否定江青也否定样板戏的艺术价值,人们是不能信服的。我们不能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一股脑的砸将过去,泼出脏水的同时把孩子也泼将出去!样板戏是一大批老艺术家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他们这个艺术精英群体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