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某国学大师的《牛棚杂忆》出版以后,牛棚这个不起眼儿的名词就不断的出现在有关文革的各类文章之中。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文革期间真有人被关进了牛圈里当牛做马了呢。后来看的多了才知道,原来是一种代指。这事儿闹的,就连我这个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被弄懵了。现在的小青年根本就不知道那段历史,完全靠看一些书籍来了解文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那不是更懵了吗?
牛棚,顾名思义,就是饲养耕牛的牛圈。各个地方都有这个东东,没有什么稀罕的。可是要把人关进牛圈里,那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其实,文革期间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都是后来的公知精英们为了控诉文革的“滔天罪行”而杜撰出来的,连一个引号都不加,人们当然信以为真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各地普遍开始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黑五类等等人员,批斗以后还要隔离审查,不能回家,如何安排这些人吃住、批斗、审查、学习等事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就把一些学校、招待所、干校、农场等场所当成了临时安置的地方,将这些受到审查的人们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在一起学习、劳动、批判、反省交待问题。这些场所就成了某些人所说的“牛棚”。还有的人甚至把去五七干校也说成了去“牛棚”,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导了。就连毛泽东的女儿李纳都去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了两年,你能说也是进了“牛棚”吗?
文革结束以后,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一些公知精英站出来,把自己在文革期间受到的批斗经历纷纷晒出来,公之于众,作为一段历史的回顾无可指摘,但是一些以侮辱谩骂否定毛泽东为荣的人们,在文坛政坛上大行其道则令人不解,好像不骂毛泽东几句就赶不上时髦了似的,其中不乏说谎捏造之徒。
关于牛棚之说,倒是让人们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事求是的对待、研究历史包括文革的问题,不能任人评说,更不能凭一孔之见来对待严肃的历史事实。现在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正在老去,五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况且有些事的“活证据”越来越少了,应该有“抢救”的紧迫感了。
毛泽东旨在触及人们灵魂的那场大革命,现在看来更是触及了人们的良知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