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群众路线万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列宁在继承马、恩上述思想的同时,提出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间关系的学说。
毛泽东在继承马列主义上述思想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深入、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了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的学说。创立了“群众路线”的光辉革命理论和光辉革命实践。
《为人民服务》最好的阐述了他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他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内在的统一起来。把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机的连结起来。把“爱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的方向、靠人民的原则”辩证的交融起来。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的持续发展中,不断的为人民谋幸福。
(一)他爱人民
他深化了马列主义热爱人民群众的理论和立场。
1、他对人民的爱,既出于他作为劳动者,与劳动人民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更出于他作为革命家,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的主体地位、奴隶创造历史”学说的高度信仰。他都把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革命生产力和革命战斗力的核心因素、历史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2、他既关心人民群众个别的、眼前的具体利益;更着意人民群众整体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他既牵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生存权利),持续推动改善有关民生的经济、能源、交通、教育、医药、卫生、文艺、体育的环境和条件;又关注人民群众个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权利),始终致力于老百姓政治、思想、身体、文化、科技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他爱人民,是深爱、大爱、真爱。他是中国人民忠孝两全、值得骄傲的儿子。
3、他强调人民在社会历史在的主体地位,
“人民万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的力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工人阶级也应当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
“对广大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
4、毛泽东要求党的领导心系群众,他说:
“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一九五四年毛泽东提议“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为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提议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列入“改善居住条件、除四害、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保护妇女儿童”等重要条款。
“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相互结合起来。”
5、毛主席倡导人民群众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得到全面发展。他说: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
“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强调,“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大批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
毛泽东在七十年代初大力倡导了“注意从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中选拔干部”;“要注意培养、选拔妇女和少数民族中的干部”。
“共产党获得政权,一草一木归人民。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属于权利问题。人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
(二)毛泽东为人民
1、强调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一切工作,我们的各项计划,从根本上说来,都不过是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要使我们的政策规定得正确,任务提得适当,既不右,也不“左”,就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2、毛泽东是高尚的人民公仆
他兼大党领袖、大国元首、大军统帅、世界革命导师、第三世界舵手于一身,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战争时期他于战马上、征尘里、窑洞内淡饭粗茶、餐风露宿。解放后,他自觉的过着普通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他的心思都在革命上,他的生活吃穿用,极为简单、平淡。老人家的衬衣和袜子通常是补丁摞补丁。他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都要捡起来吃掉。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他带头降自己的工资(工资由原来的610元降为404.80元);降自己的粮食定量标准;他体恤群众的生活,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坚决不肯吃肉。他真正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
毛家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七位亲人。抗美援朝即将开始,毛主席近水楼台早决定,第一个把岸英送上了前线。毛主席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不准子女搞生活特殊化,希望子女成为又红又专的劳动者。毛主席严格教育和要求亲属。对请求毛主席帮助“安排”或“说话”的亲属,毛主席历来都是循循善诱的讲清公私分明的道理,申明党的纪律,拒绝公权私用。
他的个人及家庭生活费用(包括半公半私的请客招待),都由自费开销,决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毛主席办公、生活合二为一的住房是坚持向国家付费的。而且地毯、家具也付租金。每月的房租、水电、地毯、家具租金通常是8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老人家的身后,除有几套中山服外,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一分钱的私人存款,没有任何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亲属留下任何物质财产。
老人家的心里充满着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他本人和毛家的私利!
(三)靠人民
1、强调要具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信念
“必须坚定地信任群众的多数,首先是工农基本群众的多数,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
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群众要求相适应,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群众要求不相适应,都是脱离群众的。……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
“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
2、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做群众的学生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干部要分别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要坚持群众路线,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
“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
“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3、提出要尊重群众意见,要承认群众中的觉悟差别。
“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那是右倾机会主义。”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4、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
5、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内涵
“我们要在一切工作中间,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基本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而又以群众为归宿,那就什么都能好办。”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四)精彩的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理论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原理系统地运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不但作为我党的领导方法、工作路线、认识路线,而且作为我党的根本路线。突破了马列主义的原有理论框架,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深化、充实、扩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中的许多概念,并深刻的揭示了其内涵。同时以“群众路线”理论为基点,融会贯通并吸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理论成果,使他的“群众路线”,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精彩理论。
1、毛泽东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认识论、民主集中制”融汇成为“群众路线”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基本领导方法。”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这个方法是一个什么方法呢?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在外延上吸纳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他把认识论和群众观结合在一起;把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观结合在一起;把认识论、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观结合在一起。毛泽东从认识论上扩展、支撑了“群众路线”;在方法论上充实、巩固了“群众路线”。
毛泽东在内涵上将“认识论、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进行了辩证的贯通
一、“实践与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群众观”在本质上是融通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是“社会”实践。是指人民群众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实践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以劳动人民为核心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讲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指导实践;认识(真理)接受实践检验;认识在实践中发展,是在讲“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个别人的行为活动。因此要获得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必须以不断发展着的群众实践为基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民主集中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群众观”是内在的统一。毛主席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反复强调民主集中制的精髓。学习毛主席《一九六二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领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要点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没有广泛的民主,便没有高度的集中,没有高度的集中,便不能保障广泛的民主;先民主,后集中;集中来源民主、服务民主、保障民主、为了民主,民主需要集中、依赖集中;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
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个别”和“一般”是相联结而存在的、对立统一的。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我们的认识秩序是: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同样,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总是由对群众中个别的具体人物的工作入手,然后推进到群众中多数的、一般的层面。这便是民主集中制与认识论的内在统一。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这便是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观的内在统一。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规律的公式、实践——认识——实践;认识顺序的公式、特殊 —— 一般 —— 特殊;民主集中制的公式、民主——集中——民主;同群众路线的公式、群众——领导——群众,”的融溶交汇、和合统一。
毛泽东精确界定和深刻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观”的认识路线和内部范畴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整体实践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科学的充实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学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尊重群众意见、反对包办代替”。
“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既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而且无限循环”“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用简洁的语言,系统、科学、精确的充实、扩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早期精典作家马、恩、列,曾以不同角度或从不同的历史进程环节上,论证过关于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后人在学习领会中,出现歧见。较为盛行的两大理解认识为,“生产力动力说、阶级斗争动力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的力量。”
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说”,强调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在社会生产力、战斗力中的首要地位和基本作用。深刻的揭示及内在的统一了“生产力说和阶级斗争说”的核心因素。
以劳动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质上说,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总是与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朝向相一致。从作用上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但直接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而且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提供了前提保证和基础条件,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本身越来越投身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直接创造。
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基本适应或尚可维持时,作为生产力的承载者、劳动人民以运作和发展生产的形式量变历史,支撑国家的生存乃至推动社会的发展。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严重冲突且长期得不到调整时,作为革命的承载者、人民群众以阶级斗争的形式质变历史,推动统治效应的改善乃至递进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刻的揭示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和杰出人物的作用之间的主从辩证关系。既承认人民群众的根本作用、决定作用,又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关键作用。同时承认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统一。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形成的基础、发挥的依托;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积极影响和科学指引,即统一目标、有序组织、提高作用质量、加快作用速度。杰出人物的作用渗透在人民的作用之中,人民的作用包容着杰出人物的作用。杰出的领袖、先进的政党、人民群众三者的作用关系与导火索、雷管、炸药三者的作用关系相似。
劳动人民是生产力首要的、核心的、决定的因素。
无论多么先进的生产工具都是由劳动人民制造、操纵和维护的。不仅人与物的关系如此。劳动人民与自然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