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laowantong203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498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什么东北人老是中邪,广东人老是见鬼?

热度 1已有 1142 次阅读2017-5-19 19:14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东北人老是中邪,广东人老是见鬼? 


鬼故事和黄段子是现代餐桌文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在移民城市的餐桌上,大江南北的黄段子和鬼故事汇聚一堂。然而天下黄腔一般污,唯有鬼故事来解腻。黄段子讲的时候膨胀,但只会越讲越小,再精彩也不过是一张床上的事。相比之下,鬼故事才是真的wild。


图片来自故宫淘宝

世界之大,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敢听的。当今中国,最会讲鬼故事的一个是东北人,另一个则是广东人。东北人凭着会说普通话的先天优势和小品二人转的艺术修养,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舞台效果极佳。广东人走到哪儿,手上的佛珠都散发着宗教圣地的光芒,讲鬼故事不动声色,身后是积累了30年的港产鬼片。

讲故事的技巧不分高下,内容却大有不同。一方水土不只养一方人,也养了一方“鬼”。鬼故事里面超越自然法则和人们常识的现象,或许正是更“软”的、文化的产物。撇开“迷信”的污名,通过品味“鬼”背后的文化,或许可以窥视不同背景的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方式。

所以,东北人讲的是什么鬼,广东人讲的又是什么鬼?

东北的鬼故事格式通常是有个正常人,有一天突然患病或者疯了,找“大仙儿”做法或者“跳大神”之后,他/她就恢复了正常。故事的结尾通常是由“大仙儿”来解释“病因”。


“跳大神“

东北鬼故事的一大特色是非常可信,多为讲述者“亲身经历”的事件。在讲述者口中,这些故事通常发生在“我二舅他家孩子”、“我媳妇她大姨”、“隔壁村一个老太太”等与讲述者在现实中有着间接联系的人身上,不仅符合传播的5w要素,叙事者与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又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生成了可信度较高的民间传说,传播起来也比较受欢迎。

东北的灵异故事里,“猫脸老太太”可能算是改革开放后最有代表性的一则。这个故事甚至有百度百科词条:

 

事件发生在1995年或1996年。传说在哈尔滨道外区的一个老太太,买菜回家的时候死在路上,然后被一只猫扑了,当时就诈尸了,身子没变但是半边脸变成猫的脸。这个猫人通常是夜间行动,动作敏捷力大无穷,喜欢吃小孩的肉,当时的小学生应该都听说过这个。

东北人故事讲得多了,听的人就会发现:在东北,“中邪”和被“上身”好像是个挺常见的事。东北的“鬼”通常以人或动物为媒介,通过媒介的异常行为来“现身”或“显灵”。人也可以主动请“大仙儿”或“招阴师”等具有职业身份的媒介,通过“跳大神”等仪式与“鬼”进行交流。在东北的鬼故事里,人与“鬼”可以实现在同一维度中的交流。

跟东三省这些通过肉身“显灵”的“鬼”不同,广东人描述的“鬼”多是与肉体分离的“灵体”。广东民间的鬼故事以“看到鬼”和“灵体附物”这两种现象的叙事为主,典型的广东民间灵异传说有“绣花鞋”和“辫子姑娘”。


著名鬼片演员”龙婆“罗兰

绣花鞋讲的是公共厕所的女厕第四格有一双绣花鞋,有些单独去厕所的人会在洗手的时候看见那双鞋向你走来,仿佛有人穿着它一样。

辫子姑娘是香港中文大学里流传最广的一则鬼故事。传说在70年代的某个夜晚,有男生独自走在校园里的小路上,看见有一个大辫子姑娘背对着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哭泣,男生走过去,竟发现女孩没有脸,脸上是另一条辫子。那条小路都因此被命名为“一条辫路”。

港中大一条辫路

虽然在港产的鬼片里,“鬼”通常伴随着绿光,以脸色煞白、披头撒发的形象示人,在民间传说中,“鬼”并不是谁都能看见。不论是绣花鞋还是辫子姑娘,都只有特定的对象或具有“天眼”等特殊能力的人可以看得见。人和“鬼”的交流媒介则是物体,而非生物。

鬼片里的人可以看见“鬼”,甚至被“鬼”游说去跳楼,但总的来说,广东和香港地区的人们通常是通过远距离感官,即听觉、视觉或嗅觉来感知“鬼”的。

东北的“鬼”是可以触碰的。当一个人变得不对劲,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广东的鬼则是需要一些“运气”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碰到。这说明东北的鬼故事是以人的社会关系主导的,而广东地区的鬼故事则是由人与空间的关系来主导的。


《Hello!树先生》王宝强“中邪”

“我二舅他家孩子”、“我媳妇他大姨”的故事都发生在人的身上,东北“鬼”的剧场在人的身上。这个规律体现了东北地区是一个以社会关系为主导的强社交环境。通过“异人”为主角的民间叙事,东北鬼故事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怀薄弱,比如暴毙街头的老太太没有得到安置,就会导致“猫脸老太太”事件,造成“吃孩子”这种破坏力更强的社会事件。

人类学家段义孚认为,人类从最早的经验中就识到,个体需要完全依靠他人才能获得食物和关于现实的概念。所以,人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同时也是我们恐惧感的来源。人和人之间可以关怀备至,也可以不怀好意、背信弃义。他们就是鬼怪、巫婆、强盗、陌生人和不怀好意者,他们会对我们纠缠不休,将街道和校园都变成让人恐惧的地方。

相比之下,广东地区的鬼故事突出表现了对环境的畏惧。不论是厕所的绣花鞋还是小路上的辫子姑娘,“鬼”只会在特定的时分现身于公共场所。基于现实空间中的鬼怪叙事间接承认了另一个“不可触碰”的维度的存在。住酒店、搬新家要“拜四角”这样的民间风俗也随之产生。

《僵尸》中的阴差过街

可以说,广东人对环境是相对敏感和好奇的。广东鬼故事包含的不仅是有形的环境,还承认了混乱、不可测的无形环境。段义孚认为,人类自身具有的远距离感觉(嗅觉、听觉、视觉)能力得到了体现。这些能力可以让人意识到更大的空间,这些空间既可以为其提供诱惑,也可以为其提供威胁。

东北的“鬼”是他人,而广东的“鬼”则是环境。混乱的力量无所不在,人们想要控制它们的行为也是无所不在。鬼故事滋养了不同地方的习俗,让缝隙中的文化得以传播留存,与法律规则形成互补。“鬼”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尊重的体现,也是人对环境的敬畏。

现在,鬼故事越讲越少了。不论是东北的“鬼”还是广东的“鬼”,基本都只存在于乡愁之中,大家也只会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餐桌上讲讲,给带回来的家乡特产增添一点风味。酒足饭饱,从移民城市的高楼看下去,哪还有什么鬼。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闪烁的都是欲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