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夏初,黎巴嫩人民起义,引发了中东事件。美英两国于7月中旬出兵中东,以武力干涉
阿拉伯国家的内部事务。7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美军撤出黎巴嫩。
此时此刻,毛泽东确定了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的决策,以此既可牵制美军,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斗争;又可以惩罚国民党军,并摸清美国对新中国的战略意图,尤其是美台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盘如何。 北戴河决策 1958年,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决意炮轰金门。 叶飞回忆当时决策的情形: 我一见到主席,就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彭老总、林彪也参加了,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也在座。地图没有挂在墙上,而是摊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听我汇报,一面看地图,精神非常集中。汇报完了,他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主席一问,我即回答说:“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呵!”听我这么一说,主席考虑了十几分钟,然后又问:“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我回答得很干脆:“主席,那无法避免!”主席听后,再也不问其他问题,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息。这是主席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了。晚饭后,王尚荣同志拿了一张条子给我,那是林彪写给主席的。林彪这个人很会捉摸主席的意图,他知道主席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国人的问题,所以写了这个条子。条子的内容是,他看到主席很重视这个问题,因此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王炳南(正在华沙同美国进行大使级谈判)给美国透露一点消息。林彪此人也有点莫名其妙,告诉美国人就等于告诉台湾,这怎么行呢?看到条子,我很吃惊,便问王尚荣同志:“主席把这信交给我看,有没有什么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态?”王尚荣同志说:“主席没说什么,只说拿给你看。”这关系到最高决策问题,既然没有要我表态,我就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继续开会。主席下决心了,看来没有理睬林彪的建议。主席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并要我留在北戴河指挥,跟彭老总一起住。 炸死三个副司令 “八·二三”炮击金门,是在北戴河这个避暑胜地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指挥的。 8月23日是星期六,当天下午5时许,金门北太武山的国民党军防卫司令部正召集官兵,一面举行周末聚餐,一面听“国防部长”俞大维训话。聚餐散后,官兵散步离去,俞大维和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也漫步走回司令部,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则站在翠湖岸边的桥头上谈天。 下午5点半,福州军区前线指挥员发出“开始炮击”的命令,随着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在金门岛四周升起,从西边厦门炮兵群、北边莲河炮兵群与东北边围头炮兵群,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2600余发炮弹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上。顷刻间,山摇地动,金门岛立刻陷入火海和烟雾之中。俞大维在炮弹爆炸时,被附近一个叫廖光华的科长背入路边山石下躲避。胡琏拔腿就跑,侥幸跑回司令部。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于第一群炮弹落地爆炸时被炸死。 胡琏跑回司令部,立即拿起电话下令炮兵指挥官全面还击反炮战,但电话已经不通。他拿起多部电话机,叫炮兵阵地,没有一部有声。他懊悔极了。 过了20分钟以后,国民党军的炮兵才自发地还击,发射了炮弹2000余发,但很快就被解放军的炮火压了下去。首次炮战持续了85分钟。解放军发射炮弹3万余发(其中海岸炮兵发射2600百发)。金门方面事后承认伤亡600人。 “八·二三”炮击使台湾十分震动。台北等城市实行紧急防空措施,一些部门还进行了疏散。蒋介石一时摸不清毛泽东的意图,估计解放军会登陆金门,并有可能攻击台湾。蒋介石还向艾森豪威尔紧急求援。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舰。另有一艘航空母舰还急速正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来。不大的台湾海峡,摆开了有5艘航空母舰的阵势。中东的形势缓和下来了。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总参作战部王尚荣部长传达了军委与毛泽东的命令:福建前线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3天,以观各方动态。 9月7日,一支美台混合编队出现在金门附近,中午时分,美军舰停在金门附近海面,做出掩护姿态;国民党海军的两艘运输舰驶入金门料罗湾码头卸货。 已有炮兵群来电话问叶飞:打不打? 到底打不打?叶飞拿不定主意。 叶飞觉得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行动,如何对待这种美蒋混合编组船队,涉及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战略全局,前线指挥员无权决定,须提交最高统帅毛泽东考虑。 毛泽东已于9月初从北戴河回到北京。叶飞即向毛泽东报告美国军舰为国民党舰船护航的情况并请示对待方针。 毛泽东回答:照打不误。 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 毛泽东回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叶飞又问:我们不打美舰,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毛泽东回答: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9月8日,台湾国民党军又出动4艘登陆舰,在美军一艘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再次向金门驶来。美舰又停在金门外海,由国民党的登陆舰驶向岸边卸货。 叶飞将这一情况直报北京。 北京接到前线电话后,毛泽东即下令开火。 12时43分,解放军以43个地面炮兵营又6个海岸炮兵连组成的强大炮群突然开火,连续发射了21700发炮弹,猛烈射击金门岛上的军事目标及驶入料罗湾的登陆舰。在炮击中,“美乐”号登陆舰当即被击中起火,引爆了舰载弹药而沉没。“美珍”号中弹累累后向外海逃窜,另外两艘登陆舰也在中弹后逃走。这时,美国军舰根本不管国民党舰只,急忙退驶到料罗湾以外近12海里海域,徘徊观望,始终不发一炮。 把金门留给蒋介石 态势已经很明显,美国并不想和中国进行战争,可美国却不想放弃台湾。于是,杜勒斯便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 9月30日,杜勒斯发表讲话说:“如果获得可靠的停火,我们的判断,甚至是军事上的判断,就是仍然在金门、马祖保持庞大的军队是不明智的而欠谨慎的。” 毛泽东对杜勒斯公开要求蒋介石“金马撤兵”的谈话极为重视,曾要翻译查询原文。杜勒斯所使用的“Stupid”与“foolish”,在英文辞典中,含有愚蠢的、蠢笨的、不明智的、昏乱的、没有头脑的等意思。杜勒斯作为国务卿公开说蒋介石是愚蠢的,已经超出外交礼仪。可见美国对蒋介石不在金马撤军已经甚为恼火。 这时,毛泽东看到,在炮击封锁金门以后,如果只能夺取金门、马祖而不能同时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国共之间在地理上的距离将由不足10公里扩大到100多公里,且隔着一道台湾海峡,接触更加不方便。而蒋介石失去象征其在大陆沿海存在的最后据点,将使得美国更便于制造“两个中国”或支持“台独”。于是,毛泽东决定把金门保存在蒋介石手里。 10月6日凌晨2时,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震动海内外。这也是对台政策改变的信号。文告宣布:“杜勒斯9月30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13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 21日,在杜勒斯飞抵台北,劝蒋介石撤退在金门、马祖的驻军,并停止对大陆使用武力。蒋介石恼怒地回答:“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会撤军!”在大陆,福建前线再一次万炮齐发,“欢迎”杜勒斯。 杜勒斯回到华盛顿的第二天,即10月25日,毛泽东又以彭德怀的名义起草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今后对金门“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与对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四不打”的方针,甚至表示愿意向对手提供补给品。 从此以后,双方在金门单日相互打炮,已经是一种象征性的交火。双方单日炮击用的虽是实弹,但几乎都是有意识打在对方空旷无人地带、滩头或者无工事的山头,尽量不打死人。 直接指挥金门炮战的叶飞也说:“毛主席决定不拿下金门,现在看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一个‘对话’的渠道。后来讲‘三通’,其实前线和金门之间早就用各种特殊的形式‘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