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论过许多古今人物,也多次评论过他自己。他谈过他的性格、他的知识、他的才能、他的志愿、他的功过,从他的自我评论中,可看出一代伟人的内心世界,可看出他的爱憎忧乐,他的不懈追求。的确,他是伟人,但不是“圣人”……
“我是农民的儿子”
毛泽东来自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也就是拥有最多人口的农民阶层。从本质上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是从中国农村大地上走出来的伟人。他曾多次对人说过:“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在他身上,保留着农民的生活习性;在他心中,保留着农民的思想感情。
毛泽东虽然出生在闭塞的乡村,但他爱好读书学习,是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才能。他从青少年时起,就有某种使命感,就很自信。1910年,16岁的毛泽东离家去湘乡东山小学读书,行前曾抄了一首日本政治家西乡隆盛的诗来表达他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贫弱局面,自信将来掌握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使命会由他们这一代人去承担。他常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伫立湘江岸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四运动时期,他在《民众大联合》一文中大声宣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1960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67岁寿辰。25日,毛泽东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聚餐。聚餐时,他谈到人不能老浮在上面,要下去搞调查研究,谈到“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这时,他说:“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销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过话吧!
“那时,给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我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
“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卷?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后来到陕北,我看了八本书,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大风大浪也不可怕”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了自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与认识的发展。他说:“我搞政治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上了七年学堂,以后当小学教员。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我就没有听说过,只知道拿破仑、华盛顿。我搞军事更是这样。我当过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在农民讲习所也讲过打仗的重要。可是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去搞军事,要去打仗。后来自己带人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先打了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次大败仗。于是总结经验,总结了十六个字的打游击的经验,这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谢谢"蒋委员长"给我们上课。也要谢谢党内一些人。他们说我一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而他们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可是这些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却使白区党组织损失百分之百,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
毛泽东的突出个性是“不怕邪”。他在一次畅游长江后曾感慨地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在另一次讲话中又说:“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在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他和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又顶住了苏联的压力。毛泽东说:“苏联人瞧不起中国人,也瞧不起许多国家的人民。他们以为,只要他们一句话,大家都会听从。他们不相信也有不听的,其中一个就是鄙人。”“我们抛弃了天条!切记对天条不要太认真。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列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其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解放初《毛泽东选集》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毛泽东从来没有把《毛泽东选集》的著作看做是他个人的东西,而看做是群众智慧的集中。早在抗战时期,延安理论界曾就“毛泽东主义”开展讨论,他知道后在中央党校发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1964年3月他对薄一波说:毛选怎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我有三大志愿”
毛泽东胸怀大志,有许多志愿。他的志愿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前途紧密相关的,一类是具有个人色彩的志愿和想法。越到晚年,他谈志愿的兴趣也越大。1961年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张仙朋聊天,谈他的志向,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毛泽东自幼喜爱历史,此兴趣终生不减。他不仅鼓励别人研究历史,自己也想写历史著作。1959年5月,他对秘书林克说,他要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蒋介石集团本身的变化可以不写,但是蒋介石登台后的军阀战争要写进去。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蒋、桂之战,蒋、冯、阎之战等等都要写进去。但毛泽东一生忙碌,始终未能腾出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写史心愿。
毛泽东也喜欢自然科学。1951年4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对周世钊和蒋竹如说:“我很想请两三年假学习自然科学,可惜,可能不容许我有这样长的假期。”虽然不能请假专修自然科学,但毛泽东自修抓得很紧,买了许多书来读,还把中学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买来摆在寝室里面研究。他能写下很多化学分子式。
自我评价优缺点“七三开”
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他多次讲他也犯过错误。1962年1月,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诚恳地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又说:“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
1959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是一个甚为不足的人。很有些时候,我自己不喜欢我自己。马克思主义各部分学问,没有学好。外国文,没有学通。经济工作,刚刚开始学。但我决心学,不死不休。对于这些,我也要改,也要进取。那时,见马克思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顺畅一些了。
1961年毛泽东与他的卫士张仙朋谈话,曾经感叹地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是圣人。”
1976年毛泽东在离别人世的前几个月,他曾深沉地总结道:“人生70古来稀,我80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情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身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讲我没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毛泽东对自己是实事求是的,有自知之明的。他既不认为自己是完人、圣人,也不无原则的过分的谦虚。他希望后人能够给他“三七开”的估计,若是这样,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毛泽东自我评价原文
延伸阅读
毛泽东自我评价原文
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摘自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的一封信
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摘自毛泽东1971年的一次谈话
要人们去克服3000年迷信皇帝的传统习惯,是困难的事情。所谓“四个伟大”(对毛本人的那些形容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导师)”这个词就是教员。
摘自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我也犯过错误,去年我就讲了,你们也要允许我犯错误,允许我改正错误,改了,你们也欢迎。去年我讲,对人是要分析的,人是不能不犯错误的。所谓圣人,说圣人没有缺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摘自毛泽东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告诉同志们,毛泽东不可怕。我没有想到我会当共产党的主席。我本是想当一名教书先生,就是当名教书先生也是不容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