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毛泽东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牵连着谁?
作者:一清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说是的男人们真性格的表现特点。作为父亲的角色,毛泽东在他最柔软的部分,都装着谁呢?这个话题,似乎有些“娱记风格”,但是,弄清楚这一点,或者对我们了解毛泽东在几任婚姻关系中的态度以及对儿女婚事的处理有着一定的关联,从而知道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他的内里之痛、之痒。
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有过三次婚姻。与杨开慧生下过毛岸英、毛岸青;与贺子珍生下了李敏,与江青生下了李讷(当然未成年即已夭折或散失的未包括在内)。动荡的生活,孩子们都有着特殊的经历。等到延安后期和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毛岸英、毛岸青、李敏都从苏联回到了国内。加上李讷,一家儿女,也就算是团圆了。
毛岸英、毛岸青显然已经不是需要毛泽东呵护的年龄了,再加上他们都是男孩子,毛泽东对他们只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太多的儿女私情表现。李讷就在毛泽东身边长大,而且有着她母亲的呵护,毛泽东不太为她特别操心,虽然他对小女儿的爱是那样的透着亲裹着蜜。
只有李敏不同,毛泽东知道,这个更多地只会讲俄语的小宝贝,她可是没有李讷的一切:出生时的相对安定、一家相互守望的安详、母亲贴心入微的呵护。李敏在苏联成长,她母亲在苏联过着悲惨的生活,她没有能力照顾好女儿,李敏的内心里渴望着亲情与关爱。
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毛泽东的身边,但是,她的母亲不可能再回到北京、回到毛泽东身边来了,这一点,在贺子珍回东北的时候,中央就已经作了安排了。虽然李敏不知道这中间的因因由由,但是,李敏知道,在北京,她没有妹妹幸运,因为李讷有妈妈,而她的妈妈在远方……
解放初期,像李敏这样的情况,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的学校普遍存在着,当时在有一种说法,叫“隔心儿”。他们大多是没有生父生母完整家庭的那一族。当时,李敏在八一学校念书,班上同学的一篇作文,非常典型地代表了类似这种孩子的情况:
“星期六,我回到家里,当我扑向父亲的怀抱时,我感到自己的背后空落落的,没有了妈妈的身影,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我的心灵里两扇向父母敞开的小窗户,突然‘啪’的一声,关上了一扇,我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与孤独。我放下两手,呆呆地在父亲面前站了很久很久”……
李讷之所以能全文记下这一段的描述,证明同学的这种叙述,曾经是何样地打动过她的内心,引起过怎样的共鸣……
李敏对母亲的思念,只好寄放在中南海家后面那块小菜地里,她经常一人默默地在那儿为菜培土,为菜浇水。她并不流泪,但她忧郁的神情,让毛泽东远远地看落泪。因此,毛泽东总是极力地想为这个“洋娃娃”做点什么,每次假期外出时,总是带着她与李讷,让她们生活在一起,多有交流。
毛泽东还经常嘱咐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一定要多关照一下李讷。为了营造尽可能多的长辈对她的关照,毛泽东让李敏喊这些身边的卫士为叔叔,以至于那些大不了李敏几岁的人都是李敏的“叔叔”。终于有一天,李敏发现了这种尴尬,不再叫叔叔。下面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张仙朋的一段回忆。虽然透着欢乐,但由此可以见出毛泽东对李敏的那种呵护,看出毛泽东作为父亲最温暖的那种关怀——
我跟李敏的关系很好,经常和她开玩笑。李讷一直叫我小张叔叔,而李敏只叫了一年,就不再叫叔叔了。其实,我比李敏只大3岁,比李讷也就大六七岁。她们叫我叔叔,我也很不好意思。有一次,我跟李敏开玩笑,让她喊叔叔,她不干,我就威胁她说:再不叫叔叔,我就告诉你爸爸,让他评评理。 谁知李敏先向毛主席告了状。一天,毛主席见了我,笑眯眯地问我:小张你同李敏吵了架吗?我被问得莫名其妙,急忙回答:没有啊! 毛主席接着说:李敏向我告状,说你逼她叫叔叔。依我看,叔叔是应该叫的,可李敏说,你只比她大三岁,她不服气啊! 我一听,原来是为这事,便笑着解释说:我是跟李敏闹着玩的。
由此可以见出,毛泽东对李敏的那种牵挂与关怀。那是父亲对女儿这只贴心小棉袄最柔软的呵护啊。
后来,李敏找男朋友,毛泽东关心倍至,与女儿婚事有关的一切动态,都在他的记挂之中。再后来,李敏搬出中南海后,毛泽东的视线也由此牵出了经墙,陪伴着女儿走向了民间里巷,百姓人家。以至于毛泽东在病榻上,希望前来看望并与之长久地交流的,还是李敏。
李敏成了毛泽东去世后亲生儿女中唯的一个守灵人……
(注意:如需转载与摘编本博文章,须注明“一清博媒帝国·美国站”,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