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清博媒・美国站 //www.sinovision.net/?1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清博媒,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帝国。虽无城邦,但谷歌上关键词的搜索会告诉你一切……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精神”的培育与长成——读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已有 2237 次阅读2010-12-24 23:09 |个人分类:时政述评|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中国精神”的培育与长成

——读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一清博媒观点)

在网上读到了云杉发表于《红旗文稿》的文章,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近段以来,中国知识界一直在为主流价值的表达寻找新的理论视角,因为多种思潮的交错,较长时间纠结在一种被赋予了很多非中国元素的“价值”讨论中,耗损了文化自信的元气,不利于形成文化力量的聚合。就在这么个时候,云杉发表了他的“三自”文章,从战略高度谈一个属于“中国精神”建设的话题,应该说是很及时的。不是圈中人,未见得有如此高远的视野,也未见得会有如此明晰精准的表达。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所讲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战略问题,值得我们品味、消化,并成为“文化自觉”的“自觉”者。

中国正在崛起中。中国智慧、中国现象,中国发展模式、中国价值观已经越来越频地出现在世界观察家的视野之中。中国需要对自己的发展历程回瞻总结,中国也需要对前行路径选择予以战略张望。中国的明天表现,不仅是决定中国人未来命运的大事,同样也关乎着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政治生态和博弈格局。……因此,一种被称之为“中国精神”的寻找便在中国学人和世界未来学学者的国家文化战略论述中开始了。当今世界的棋局绕不开中国,中国的未来空间拓展需要有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当此之时读云杉文章,让我们找到了一种理论的武器,也获得了一种反思与前瞻的高度。

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与我们曾经很熟悉的“中国气概”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内涵?读过《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简称《文化》)一文后,各位读者当会得出“自信”的结论。

(一)

很久以来,我们确实很有收获,但也有失却。这种收获与失却的双重感觉,总有似乎厘不太清的东西让人纠结。

得到的是什么?这个很清楚,我们得到了30年的丰收,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一个大国的尊严,这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在一路凯歌行进过程中,我们挣脱了各种羁绊,行走在科学发展观的大道上,取得了让世人讶异的经济成就,这是改革开放带给所有国人的经济红利。但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有失却,至于这失却的是什么,一句话说不太清楚。

过往三十年来,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份坚持,有让世界刮目的亮点。因为我们在发展市场过程中,一直没有丢掉“社会主义”四个字。由是又突然想到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所说的话,他说,“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是可怕的市场经济,会成为魔鬼经济。”这个概括对于西方世界的状况应该是准确的,因为那儿确实是市场加教堂。教堂的存在,就是限制利欲的疯狂。但是,近几年西方社会所发生的故事,看来教堂没有解决问题,危机还是发生了。危机的发生,就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利欲疯狂的结果。那么中国呢?中国是没有教堂的,所以,中国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这儿是可以置换掉“教堂”的,因为它主司的就是对“利欲疯狂”的控制。这个“教堂”就是精神。所以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市场与精神的统一。

 由是,我们很快找到了一种叫中国市场与中国精神特质的东西。

那么,“中国精神”这个语词里都装着什么样的内容呢,或者说,支撑“中国精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架构呢?毫无疑问,一定是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

(二)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有关这个党的“执政”,有一些自由知识分子在其自认为“与世界接轨”的表达中曾经质询,说这是个没有合法授权的政党。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他自由得可爱的一面,也很“聪明”,但就是缺少点东西,这个“东西”叫历史观。共产党的执政,是当年几万万民众用歌声、掌声和幸福的笑声投的票,是“一粒米作军粮,一尺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老百姓怀着对共产党的真心热爱和真挚感情用诚心把他们推选出来的。这不就是“选票”吗?所以共产党的执政是几万万人民授权的。这种授权与获受的过程里,可以看得出一种精神劲儿。一开始,共产党的文化根基就扎根在老百姓深厚的土壤里,它所获得的精神源泉就是亿万百姓的信赖与重托,所以,在共产党的宗旨里就明确地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宗旨替换成现在的语言,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那么这样的党,它自然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为它立党是为公的,执政是为民的。换言之,这样的理念深处,张显着一种根植于内的文化自觉,一种要让民族挺起脊梁的价值追求与觉醒。所以,《文化》开始便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这里所讲的“自觉”,就是共产党立党为公的这个大文化背景下的“自觉”,因此,我们的文化建设永远都不能背离这样的“文化”与这样的“自觉”。

从“立党”到“执政”,再到正在向大国峰顶冲剌的努力,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这种文化要能引导民众具有热爱生活的激情,“人心向善”,同时让普罗大众“民生幸福”,

诚如《文化》所言,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着民生幸福,文化还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谐的精神力量。

在这里,精神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那种属于“精气神”的东西。

(三)

国家与民族的精气神从哪里来呢?只能从文化中来,它来自文化的自觉,它需要文化的自信,这样才会有国家与民族的精气神。

先主席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显然,这里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文化概念的“物质财富”所指当然也包括教育、科学与文艺,而文化概念项下的“精神财富”就指那种精气神一类的东西了。

“精、气、神”三个字,要分开解,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是,笼统说来,也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找回那种“精神”。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已居于全球老二的位置了,为什么这个时候的我们特别要提到精神这个东西呢?从《文化》里看,作者提到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问题,也提到了国家强大表现所需的“软实力”概念。文化就是一种国家竞争力,它不在有多少武器船舰,不在有多少大厦高楼,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战胜一切的东西。我总在想,云杉的《文化自觉》一定不是泛泛的学者之谈,而是面对着国内情势和国际形势的一种战略之举,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旗语手势。张学良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过这样的一段记事,当年的北伐军剑锋所指,无有不胜,打得直系和奉系落花流水。为此张大帅闷闷不乐,找来儿子问个明白,说,我就想不明白了,咱要枪有枪要炮有炮的,还有独一份的德国山炮团,轰他们不就得了吗,怎么就轰人家不动呢?年轻的张学良倒说出了个大道理来,说老爷子呀,咱是有枪有炮,还有德国的山炮团,人家也没有这个。但是你想过没有,人家有“三民主义”啊,咱没这个呀。大帅有些不服,过了些日子,慢慢也就悟了个道来,所谓“三民主义”也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有了它,就有了民心,就有了方向,当然才有了力量。“主义”在这里就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精神。回到“文化自觉”的表达上来,“自觉”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云文发表在“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这样一个时期,显见得是在促我们反思,促我们寻找,促我们放下因“丰收”而背着的包袱把眼光瞄向更远的地方。是的,我们确乎要找寻曾经拥过的那种叫着“精气神”的东西,这种精神,就是在毛泽东时代即已形成而不被学界所概括的财富,它的名字应该叫着“中国精神”。

(四)

便记起近两年来,中央文明委联合央视、文化部等与“文化”有关联的一些单位所做的那台“中华长歌行”来。这是一台综合性文化节目,其主旨是“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聚中国人的心”,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的文化内涵展现,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这是一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源头性寻找,也是一种精神的培育与养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那种特别长精神劲儿的东西,如天下为家、赤心奉国、壮志凌云、卧薪尝胆等等,以及“男儿志兮天下事”,“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等等等等。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魂一类的东西。就从“节日”的文化意义上来说,中国不缺少节,不缺少欢乐表达的形式。但现在有些人极端地鼓吹和怂恿所谓的情人节、圣诞节,这节那节的,全西方的玩意儿。有一些机构,“圣诞节”来前一个月就在营造“圣诞”气氛,生怕抢不走年轻人的目光。我们不去简单地责备年轻人,他们有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但是,这中间确实又表现出了在某些人心中民族文化观念的失落,隐藏着的是文化自觉上的迷惘,是一种严重“不自信”的表现。在文化理念上,没有自觉,何来自信;没有自信,何谈自强。放在这样的现实世相下,便可看出云杉文章的意义所在了。从经济学层面看问题,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并不一定是消费者需要的,而是产品开发商所“制造”的消费需求,比如所谓的增白霜它就一定如此重要吗?又比如圣诞节,在中国这样一个无神论的国度里,它一定要成为年轻人的必选吗?所有这些都是商人的“制造”,这里隐藏的问题是,通过这样的产品所传递的观念,通过这样的节日所营造的气氛,它同时就输入了一种外来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所要消减的就是我们民族的信念和价值,它要抢夺的就是年轻一代的信仰与信心。这是悄然而行的一种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渗透。同样,中国人的节日如春节,它所追求的是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团圆”感幸福观,是一年一度的亲情相续,内中蕴涵着极其宝贵的价值,是人性最美丽、最华彩、最温馨、最和谐的部分。而圣诞节它不是我们的节日,也不是我们信仰中“圣”的“诞生”日。而这个节日的不断隆重推出,使得我们很多年轻人迷失在一种西方价值观的巷廊里,并乐此不疲忘乎所以,以为找到了精神家园人生快乐。我们一方面提倡自己的节日文化,同时,对于一些商家的行为要提出批评,每个人都要有种责任感,都要有份历史担当。这就是《文化自觉》所要求的:觉醒、使命与担当。

在这样的一种现实下,我们再读《文化自觉》,就“觉”出了它的思想深度和战略高度。

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的追求与实现,首先需要我们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有了这样的自觉与自信,就有了我们民族文化旗帜的高杨,有了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雄起,就有了“中国精神”对当今和未来世界的影响。

(五)

近年,有关“文化自觉”的思考更多地表现在对主流价值观的思考上,这应该是一个进步。而且这种思考还在不断升温过程中。云杉先生在文章里说,“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主导、壮大主流。”我这里提请读者朋友注意到云文的表述,在阶级社会里,“总有一种”文化是“占据主导地位”并“起着支配作用”的。云杉特别谈到,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的涌现,但总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这个表达是否完整地包括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文化现象,咱们另说。但在说到“当今世界”,包括美国这样的似乎十分强调各种文化自由表达的国家,他们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其实也是从来就没有放松过的。“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由此,云杉先生提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中国梦,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特质的“中国精神”!

我认为,云杉先生的这个呼吁,至少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也是一种时代的呼唤。确实是该强调“中国精神”的时候了。在启动中国的改革之旅前,中国社会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而在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打拼后,人们终于惊醒于一个事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然放弃了以往的主流价值,而西方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倒成了一些人追捧的香饽饽。特别是那些所谓自由媒体,他们极力鼓吹张贴了不少美艳标签的所谓“普世价值”,否定奉献精神,否定集体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抵毁、打压,造成了思想混乱。由此,拜金主义盛行,道德良心下降。这一状况是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正因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党政机构开始关注和讨论主流价值观了,也开始了对西方文化大量渗入的反思,在更宽泛的范围里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云杉先生的“文化三自”才得以响亮喊出并获得全国性的关注。可以说,这一嗓子的呼喊,会让一代人记住文化之强于我们国家当今世界地位的意义,也会让一代人感觉到建立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多么的必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的标准体系,同时也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哪一天,中国人文化意识真正自觉了自信了,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就自然回归到了我们的灵魂里血液中;哪一天,主流的价值观或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全体民众的主要价值观,中国文化所代表的国家软实力也就真正强大了、雄起了。那时,“中国精神”就将成为世界“中国梦”的背景板和调色盒,一个强大的民族将带给世界更多的“欢乐祥和”!

中国精神的培育在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中国精神的长成在于文化的自强和国家的和平崛起。一切都不太晚,从现在出发,从文化的自觉开始,便有自强的明天!

        (如需转载转摘本文,需注明转自“一清博媒·美国站”,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