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一清答《学习博览》问,谈博媒体与名博沙龙
前段,教育部系统《学习博览》杂志朱蒙先生来一清博媒工作室,希望就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接受他们的采访。这里要先提出来的是,这家杂志对于新兴“媒体”的敏感,他们认定未来的媒体里,一定有一种叫着“博媒体”的东西,这点从他们已经出版了的2010年第12期封面文章的标题制作即可看出。
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当成亿的网民(其实网民就包括了“最草根”与“最官人”的几乎全部)每天都在博客和微博中接受信息分享服务、当这种博客已经事实上成为一种泛媒体并表现出无所不在的力量时,相关管理者和平媒都装着视而不见。视而不见当然有好处,就是我不承认你是媒体,也不给你证明,不授予你相关资质。从管理者角度,从平媒的利益层面,这一切都是对的,因为不见所以就不存在;因为不存在,就省得心烦,我还是一统天下。这种世相,真让我等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的驼鸟原本是无处不在的。
驼鸟自个儿玩清静确实也不失为一种战术。问题是,博媒体它根本上就不在乎你的承认不承认,因为压根儿上就不存在因为你的不承认而有博媒诸众为难的时候——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时代的进步并不表现在某个人某个机构的开放心态和道德默许,而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比如信息的传递方式,芯片的储存空间等等。这种变化是随着物理学或现代科学的进步而产生而裹挟的。
又突然想起某个名人的演讲词来,说的是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一类,但记不得是谁说的了,反正有很多人曾在他的演讲中表达过类似的激情,都是昂扬着的。这就说明了一个理儿,即在潮流面前,得有一种前瞻的眼界,既要看清脚下真实发生着故事的土地,也要看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估计《学习博览》有这样的眼光,至少他们在对于博客媒体的看法上是这样。
如此是不是有些拔高了这家杂志,或者还让当事杂志的主编产生不高兴的情绪来,这就在乎各位当事人的造化了。话就说到这里,下面摘录采访过程各话题中有关“博媒体”和“名博沙龙”的相关内容。不过,这已经不太重要了——
四、从博客精神到名博沙龙
学习博览:您是怎么开始写博客的?
一清:2006年。那时看到互联网上博客这个东西,感觉好玩,以我中文的底子新闻的专业,估计不会逊于网上高手。我的文章出手之地是当时企业博客网,在那里儿大凡我的文章发上后,立即就会成为“聚谈中心”,被很多博友调侃为“一清大师”。当时我也就写些花花草草、小鸡小狗,但也搅得网上风起云涌的,煞是热闹。2008年后,应凤凰网编辑圆圆和泰然邀请,在那儿开博,不到四个月访问量到过了1000万,又是接受采访,又是作客凤凰甚至央视,委实热闹。我是干出版出身的,因为每一个博文我都是作为“选题”来对待的,这是我在博客圈聚集人气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我的话题主要是毛泽东现象研究,也太多地沾了老人家的光。
学习博览:您认为博客要怎么写才能具有较大影响?
一清:一是你在其中的研究要有角度,二是你的话题能够引起热点并获编辑的关注。博客文化再往深处做就是一种推荐文化,由此又产生了跟互联网竞争不相符合的东西。所以我特别强调博客精神,博客精神是什么呢?当你的社会责任感有了担当,你的文化话题就有了选择,这个时候你就不必一定在乎推荐了,因为你在热闹的互联网里做一种相对寂寞的工作。有了这个心态,就可以打破推荐的束缚了——在没有编辑推荐的情况下你的博客同样能让人惦记引起关注,这个时候你的博媒才算是走向了独立。
学习博览:也就是成长起来了。
一清:就是真正变成了媒体。这样的话你就是自媒体了。所以,媒体的概念就变了,“博媒体”这个概念,看来现在都能接受了,博客有这么一个作用,它能让自己变成媒体。
2008年接受凤凰网视频采访时,我认识了司马平邦,他说博客就是一种自媒体。我觉得很好,把个人博客作为一个媒体来经营,这是一种升华:第一,你把自己的博客作为一种媒体,就必须对你的言论立场负责;对你的读者忠诚;第二,必须有社会责任感,经有建设性的担当。那么一个媒体人应该担当的责任就全部体现出来了。我把博客作为一个媒体,你也把它作为一个媒体,那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媒体联盟了。博客人在博客联盟的旗帜下,去和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起做一个新媒体群的工作。于是,我们便开始成立博客联盟,最终做成了一个名博沙龙。我们把各大网站作为发表文章的终端。本来人家就是很大的门户网站,牛逼得很,现在因了你观察世界的视点变了,人家牛逼之人的牛逼网站一下就变成了你的媒体终端,这该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啊!所以我的名片上写着“一清博媒帝国”。我的媒体在我的博客上,我的博客运行在所有我看得起的网站上,在那些网站上,我的博客在向全社会发生影响。这就是价值的一种超越和提升。
学习博览:将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集合起来为文化的引导做一些工作,显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名博沙龙是您首创的吗?
一清:我只是挑了个头而已,我们还有很多有名的博客人,如司马平邦、陈泰然、胡参谋长、汪亚民、曹振民、宋强等一起干成了这件事。名博沙龙运行了两年了,反馈情况和社会影响很好,以至于国家一些部门委托我们做形象送达人,特别是受某些机构邀请到各地进行考察,这说明它是具有存在价值的。我们在运行过程中做了一系列还算有意义的事,包括为国家相关部门如教育、外宣、省市级形象送达和文明创建解读工作,一些很有眼光的人觉得“名博沙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这样,我们的沙龙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门户网站上设立了专门频道——“名博沙龙”。有了这个高位,我们就可以做更多集中民智、送达民情的好事,政府也希望民间的力量聚合在他们的旗帜下,民间也希望你更多地通过沙龙把声音集中放大。这样就有一个收集民智、反映民情的作用,对政府而言则是形象送达,对于我们博媒体人而言是个集中放大。中国名博沙龙目前有300多人,规模不小,应该说全国各地一流的文化名人、博客名人都在这个旗下;而且每个人的博客媒体访问量都在1000万以上,这是硬性的要求,也就是所谓的“门坎”吧。
学习博览:名博沙龙活动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一清:名博沙龙建立后,我们将其宗旨定位于“国际视野、中华情怀,兼容开放、进步力量,善待他者、和解共生”。我们讲究和解共生,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发展一定要在有序的状况下不断改革才能前行,因此不管是什么观点的、派别的东西必须相互包容、和解,这样才能共生,才能共存。没有共生的基础就没有共存的基础,所以,各种社会力量都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寻求一种和解的方法;在没有找到最终和解的渠道之前,我们先共生着。
学习博览:这就是一种胸怀。
一清:这就是真正民主的东西,民主不能只是我的民主,也应该是你的民主,用我的自由剥夺你的自由那是民主和自由吗?所以我们就要共生,和解共生。
学习博览:你们在全国各地方的文化考察活动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一清:我们受各地政府和党委的邀请,以中国名博沙龙的名义,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看世相。当然目前主要给力的是文明城市创建,并进行文化解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建设性的工作,我们乐意去做。第一,我不需要地方按官方的方式接待我们,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是要尽量的与民众多接触,听听他们的感受,我们甚至不需要地方官员陪同;我们就是民间,我们就是老百姓。
第二,你也别指望我们以官方的话语方式表达,我们排斥习久的宏大表达方式。我们的话语是网络描述式的,是用民众、用互联网熟悉的方式来表述的。
第三,我们也在向我们的受众说,你也别指望着我们一天到晚骂政府,因为我们讲究和解共生。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担当,说话、写文章要有责任感,要有建设性。如果为骂而骂有什么价值?没有建设性的骂文有什么意义?
学习博览:作为名博沙龙的个体成员,参加沙龙活动的现实意义在哪里呢?
一清:中国名博沙龙成员参与全国性的文化考察活动,我们有纪律,比如你是沙龙成员,你就有资格参加考察活动,考察时你所代表的就不只是你而是一个组织了,人家地方政府和党委的同志也会高看你一筹。这时候你的一言一行、谈笑举止是要注意身份的,这是第一。第二,让你参加这个考察团,我得先声明,这是义工的干活,是没有收益的,考察完后你得按要求写稿子。写了稿子还不能拿稿费,所有稿费我都拒绝了,不能有。打个比方,今天你拿了这个城市的,假如人家知道你是爱这个东西的,互相攀比着给,那还像什么话?还会不会守住底线?所以,一开始我就制止了,杜绝可能的故事发生。必须的。
学习博览:您的头脑很清醒。
一清:是得保持头脑清醒才行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这个不能拿钱,咱们就是尽义务,就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既然做了自由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既然进了我这个团队,并且代表一定的机构,就得两袖清风才行。要说崇高吧,那就崇高一回呗。
学习博览:那么,你们的收益在哪里呢?
一清:你这个话问得好,算是到点子上了。我先不谈自己的收益,比如你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第一,作为中国名博沙龙团队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价值的放大,在乎修炼;第二,作为成员,自然有资格参加到包括对全国文明城市考察一类的活动中去,对你个人无形品牌的形成,大有好处。至于你在参与沙龙系列活动中接触到并很好地利用了相关人脉与资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与人气,这当然就为你未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你收获了应有的那一部分“人气收益”,当然这又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
(注意:如需转载与摘编本博文章,须注明“一清博媒·美国中文站”,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