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清博媒・美国站 //www.sinovision.net/?1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清博媒,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帝国。虽无城邦,但谷歌上关键词的搜索会告诉你一切……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

已有 2594 次阅读2010-2-27 00:22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

——虎年春节在新加坡演出《韶山升起红太阳》的感受

作者:一清

虎年的春节,基本上是在新加坡过的。大年刚过的初三日,我们《韶山升起红太阳》剧组就来到了这里,并开始了在维多利亚大剧院的演出活动。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1

(序幕的“韶乐舞)

一清是作为该剧的编剧与剧组一起同行的。这次活动是应新加坡旅游局、新中友好协会、金航旅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早报和新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等机构邀请成行的。到达新加坡后,受到了当地机构和华人的热情欢迎与周到接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邀请全体成员访问了该馆,大使馆文化参赞陈疆,以及经济参赞和军事参赞多人,热情地观看了每一场的演出。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2

(毛泽东在湘江之畔“激扬文字”的一段戏)

这一次的演出,换上新加坡金帆公司林璒利董事长的话说,应该是个破先例的事。林说,退回去七年八年,这种事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不同了,中国强大了,中新友谊也加强了,因此也有了一个更好的心态接受包括“毛泽东”来新加坡了。林董事长是一个做事极其认真的人,她说,当然,即使新两国间大的环境有了如此好的变化,在邀请中国湖南话剧团来新加坡之前,他们还是将该剧的剧本原本报送给了新加坡文化部,通过了审查,并特别批准了演出执照。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3

(“激情湘江”舞剧照)

在新加坡的演出,每一场都是掌声如雷,这与我们先前的想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原担心这种带着湖南音调的话剧,能不能让新加坡所接受,心里还是不大落底的。为了使演出效果不要打过多的折扣,演出过程中我们都用中英文打了字幕。即使这样,首演第一场时,包括新加坡的朋友们,我们都还是有些担心。但第一场下来,观众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全剧90分钟的演出,掌声不断,而谢幕时的挽留掌声,更是让人感动。演出过程中,有几个情感戏段,每每至此,整个剧场楼上楼下过千人的席位上,都是鸦雀无声。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4

(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时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与杨开慧相遇)

通过这个演出活动,作为编剧,同时又是作为毛泽东研究工作者,一清有着很多的感慨。一则是中国形象对外的宣传,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也必须做。我们知道,此前的新加坡对于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抱持着很强的敌视观点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无非是不了解。不了解中国革命,不了解主导中国革命的领袖人物。在很长时间里,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领袖,都被西方社会妖魔化了。即使是对毛泽东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人物,新加坡华人对毛泽东的了解,除了一些皮毛的逸闻逸事,对毛泽东“思想”价值东西的了解基本上为零。这一点,从我们剧情展开进程中观众的反应中就可以感觉得到。但新加坡观众是热情的,一旦他们有了些许的了解,情况立即就发生了变化,并转而支持和同情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一些“历史”。我们的剧中,有一个情节,杨开慧牺牲后,为了表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我们将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的几位亲人的情况,用字幕、照片呈现在天幕上,每每至此,观众席里总是一片唏嘘,有的竟泪流不止——他们第一次知道,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正是有了这些展示,在接下来的红军爬雪山的舞蹈中,观众才报以理解、同情(中国革命的艰难),才有了欣赏与掌声。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对我们发表了感慨,认为中国革命胜利原来有这样不容易的历史。对于杨开慧的牺牲,对于毛泽东开展的“农民运动”,他们也有了切肤的感受。

由于有观众的理解与接受,在所有的情节展开上,便有了观众的倾心认同。因此,有几场情感戏,恰到好处地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一场是杨开慧“板仓话别”戏,另一场是毛泽东1959年回到故乡韶山“梦境相遇”的戏。“板仓话别”,该段戏完全用诗化的语言,表明了毛泽东与爱妻杨开慧道别时的心境。杨开慧记挂着:“润之,岳麓山的枫叶该红了吧。明天,让我们去采摘一束山风,收藏一季秋色吧……”,毛泽东兴奋地响应着“明天……”,但他突然记起:“明天,明天我就要走了……”毛泽东因为革命的需要,就此告别了杨开慧。剧本中用了毛泽东“气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诗的意境,打动人心。每每到此,观众席里总是泪光闪闪,唏嘘不已。在回韶山的“梦境相遇”戏里,毛泽东回到了韶山旧居,这时的他,似乎听到了儿时妈妈的呼唤,他完全沉浸往事中,他似乎看到了儿时的自己,背着行襄;他又与青年时的自己以及爱妻杨开慧相遇。少年的“毛泽东”和青年的“毛泽东”,都不认识他,只是礼貌地点点头,擦身而过,但“梦”里毛泽东是认得他们的,因而别有一种感伤于心……毛泽东由此抒发着内心的感慨“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戏到此处,台上台下,均有隔世之叹,观众们从而在心底里接受了这个于他们有着疏离之感的毛泽东,并认可了毛泽东作为大国领袖的伟人形象。这样,在接下的“毛泽东”与观众道别时,那掌声,足以掀翻屋顶……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5

(在新加坡无处不有的广告与宣传画册)

为了《韶山升起红太阳》一剧在新加坡的成功演出,新加坡各有关方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包括大使馆、新加坡金航旅游业公司、《联合早报》、新加坡旅游局、新中友好协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宗乡会馆、福建会馆、福清会馆、同安会馆等。我们的演出团队一到新加坡,感到朴面而来的宣传与广告大战。即使在商场的柜台墙面上,都可以看到《韶》剧播放的宣传片。

    《韶山升起红太阳》在新加坡的演出结束了,但一段佳话留在了两国人民的心中,演出结束后,中国驻新加坡文化参赞陈疆先生,新加坡《联合早报》高级执行副总裁胡以晨先生、新加坡丹戎巴葛集选区国会议员马炎庆先生、南洋艺术学院南艺联谊会会长傅春安先生、新加坡华乐团董事成汉通先生、新加坡国家文化奖得主韩劳达先生纷纷与一清握手道贺,并希望两国间的这种文化交流活动能有更多的拓展。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6

(“韶乐舞”贯穿全剧,首尾呼应)

毛泽东走进新加坡_图1-7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在舞台上合影(照片只显示了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