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毛泽东回滴水洞的保卫工作大揭秘
作者:一清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回到了家乡,并入住湖南省委为他修建的滴水洞别墅。毛泽东这次回韶山,是一次极机密的行动,外界很少有了解,以至于西方的一些媒都不知道毛泽东去了哪里。
曾经,国内的一些出版物为了表明毛泽东的这一次活动并“不机密”,是毛泽东到湖南住九所后因为天气太热,听信了一些服务的劝说而临时决定去韶山避暑的。这种说法最典型的是张玉凤的回忆:“毛泽东在省委九所睡了一晚,虽然采取了在房间中央放冰降温的土办法驱除暑热,仍然没有降温。毛主席旅途劳困,工作紧张,没有休息好,感觉比较难受。听省委接待工作人员提起,在韶山滴水洞修建的房子可能凉快一些,毛主席同意第二天启程去滴水洞小住。”
这个说法是显然站不住脚的。毛泽东的回韶山滴水洞“小住”,决不是随意的。为了毛泽东来韶山,当时的中央、省委已经作了周密的安排,而且这种安排,早在头一年的12月就在秘密进行中了。
不要以为作者在编造。我们从当年向公安部汇报的(66)公五字第010号文件就可以知道全部情况。这份材料总共只印了27份,是当时执行警卫任务的湖南省公安厅写的。完成时间是在毛泽东6月28日离开韶山后35天,即8月2日写成并上交的。材料定稿后的抄送人分别是:“李强、树青、亚南、文礼、瑞亭等,省委接待处,军区独立师,存档”。
有关这一次的警卫工作是由8341部队和湖南省警卫部队执行的。滴水洞几栋别墅楼里,8341部队住三号楼,张耀祠、高文礼、钱嗣杰及一部分警卫部队住二号楼,毛泽东住一号楼。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
为了毛泽东回韶山,中央和湖南省委以及公路沿线、铁路沿线都作了哪些方面的布置、防范和演练?在那个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又有哪些行为让周边的群众感到了有“大人物”的降临?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公安的解秘文件得到线索。
先说“保密”一项:据文件记载有四项措施。1、对所有警卫和参加接待工作的人员“在平时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保密教育,提高觉悟,提高警惕”;2、“对首长活动的知密面压缩到最小限度,必须交待的,也不过早交待”;3、在行动上、工作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中南局、省委开会的名义进行掩护”;4、在滴水洞住地周围的韶山公社、湘乡大坪公社派出两个工作组,以“加强防范敌人破坏活动和治安管理”。工作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毛泽东住地两个公社的范围里,“进行敌社情调查”,以“加强对敌人的控制”。
我们不知道这“两个组”在毛泽东的老家和外婆家所在的地方都做了哪些“工作”,但把毛泽东自己家的群众当成如此“防范”的对象,一定不是毛泽东的初衷。
我们现在无法知道毛泽东当时是如何想的,他知道不知道他的卫队为了迎接他回家乡都做了如此这般的工作。但至少有一点的线索透露了毛泽东是不以家乡群众为敌的。比如材料上就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充分做好首长接见乡亲群众”和“一旦被群众发现,如何组织群众”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可见毛泽东的内心上是不排除随时与群众相见的。这“两个工作组”在毛泽东的家乡都做了哪些“防敌”的工作,烈度有多大,材料上也有一些线索可寻:“群众主动加强了对四类分子的控制,注意了对外来人员的管理考察”。材料并记录了一个典型事例:“一天,外地逃来两个正在批斗的‘小邓拓’。(他们)一到,就被群众及时发现,报告领导,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受到了何样的处理,材料上没有记载。还有一个“细节”性的举例,说是有一个老贫农表态:“如果真的主席来了……敌人要破坏,我用锄头也要消灭他。”但这种语言是不大可信的,估计是当时总结材料故意这么写的,这在当时是一种材料格式。因为毛泽东回韶山是那般的机密,绝对没有机会让一个“老贫农”知道,因而也无从去表示这样的“对敌斗争”的决心。
再说“警卫”项。1、湖南省委特别成立了“警卫领导小组”,加强“政审”,在“警卫部队中,组建特别警卫营”,对部队人员“审查挑选”。2、了韶山龙泉山(也就是滴水洞)的警卫方案,进行“定哨、定点”,并“组织部队进行了演习”,以达到每个值守和警卫人员“熟悉环境,熟悉任务,熟悉职责,熟悉警卫措施和要求”。3、加强“对敌人的控制”,以保证“警卫部署的外围防线”的安全。材料中说,“外围防线加强了,住地警卫就更加有了保证”,“内外通气,互相配合”,“严密控制敌情,防止敌人破坏”。4,做好行军准备工作。由警卫工作人员,沿长沙到韶山180公里公路沿线巡逻行军。事前对周边所有车辆“进行了检查编组”。“对公路警卫布置,去时采取突然袭击”。5、铁路护卫线的巡检,更是严密得丝缝不露空隙。从5月20日起进入警卫清理阶段,召开“京广北线、浙干线沿线的地、县、市委书记和公安处、局长会议,专门布置研究专列保卫工作”。湖南省委并提出“彻底改变铁路沿线的面貌”,并“强调组织护路队伍和落实专列警卫方案”,可见湖南省委在当时年代的话语权不是一般省市可比的。
这份存档的材料水平实在太低,加之当时总结材料的一些“八股文”作法,很多语言是多余的“政治”表达,和“阶级斗争意识的强化”,其中还记录了现在看来无法想像的生活情景。比如,为了强调对毛泽东的绝对忠心的“革命意志”以及“对敌斗争观念”,写了“警卫战士”的具体表现:“担任警卫的部队战士们学习了主席著作,觉悟更高,警惕性更高,针对当前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如何防范敌人破坏,想了很多办法,加强了警卫。战士李桂生在下雨时站岗为怕暴露目标,怕听不到动静,不打伞不戴雨帽,顶雨执勤。他说,为主席站岗,不能出一点问题,越下雨,越要警惕,打伞暴露,戴帽子听不到动静,我宁愿浇着也不戴”……
毛泽东是回他自己的家乡啊!一清认为,毛泽东没有这么多敌人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假想敌,都是心里的敌人!
同时也通过这个材料的展示,希望提醒毛泽东身边的有关当事人,回忆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编造……
(注意:如需转载与摘编本博文章,须注明“一清博媒·美国站”,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