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由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组成”,从古至今勤奋都是众人走向成功的最佳路径,王献之也是靠勤奋成功的。
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自幼学习书法,励志超越其父,有次他将自己写的“大”字拿给父亲看,结果王羲之见他字体上紧下松,给他加了一点。
并退还给他,他感到不服气,便拿给母亲看,母亲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他顿感羞愧不已,准备了18缸水,自此勤奋练习。
最终成为东晋著名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誉为“小圣”,在草书领域另辟蹊径,开创了“一笔书”,其草书《鸭头丸帖》号称是超越王羲之的书作。
魏晋时期,人们崇尚道家理念,追求“飘飘欲仙”“似入仙境”的状态,因此大多人都爱服用“仙丹”,这幅作品就是王献之吃了金丹后所创作的一幅草书。
《鸭头丸帖》是他在飘忽状态下写给朋友的回信,全文仅有15个字,内容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意思是告诉朋友他感觉鸭头丸效果不好,打算明天见面,一同聚会讨论一下,全文共沾墨两次,一次就是一句。
在书写之初墨色较为浓润,渐渐的墨色就变的较为枯淡,全篇墨色浓淡分明,将“以润取妍,以燥取险”之法尽数展现。
从而展现出气韵、节奏的自然之感,字体妍美秀丽,行笔流畅,凝神聚力,一气呵成,笔锋多变,如开头的“鸭”“当”等字使用的是顺锋入笔。
“故”字用的侧锋,“头”、“不”为逆锋起笔,到了“明、君”二字则是以顿笔和藏锋起笔,笔势的灵动多变,更显作品气脉通畅、巧妙自然。
王献之虽取法其父,但其独创的“一笔书”,将“草纵之势”发挥到了极致,行笔流畅潇洒,打破了王羲之的古朴之感,对后世学草者产生极大影响。
这幅《鸭头丸帖》于轻畅氛围中书写,笔势更加洒脱,但又不离法度,运笔迅捷自如,将酣畅淋漓之感贯彻到底,至今无一人能超越。
此作宋朝时期藏于宣和内府,宋高宗赵构曾为此作题跋:“大令摛华,夐绝千古。遗踪展玩,龙蟠凤翥。藏诸巾袭,冠耀书府。绍兴庚申岁复古殿书。”
《鸭头丸帖》虽然仅有15个字,但“一笔书”蕴藏的笔法特点值得我们好好钻研,看似随意的字体其实包含着诸多书法技巧。
若深入分析其笔画走势,将其点墨布局研究透彻,领悟其中的晋人风韵,那么你在行草必定会有所长进。
此品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献之《鸭头丸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墨色、纹理等细节处都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