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导语: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由于小学生年纪幼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很容易被外界单方面给予的信息所误导。
有些成年人扭曲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大多是在这个年龄段开始萌芽的。在这个阶段的如果孩子能够接受纯粹正统的良好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
反之,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承受了该年龄不该有的伤害、接收了恶性信息的误导,他们不仅会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做出消极、恶劣的举动,而且严重的甚至会遇到心理障碍或患上精神疾病,将会为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
大人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这跟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这些基本的行事准则主要来源于家庭教育。但这些基本的行事准则并不足以让孩子能够在当代社会生存下去,而小学教育的目的正是帮助孩子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在学校的教育中感受社会的基本雏形。
小学生作为刚从家庭中脱离出来的儿童,他们不再时时刻刻处于父母的保护之下,身心都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他们可能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对老师的要求唯命是从、默认自己接受的权威教育都是对的。这个时候,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教材插画“丑到爆”,回顾以往的插画,才明白啥叫文化入侵
在面向全国小学教育、拥有着无数年轻受众的教科书中,应该严格把关、给广大学生带来良好的引导。回忆起80后、90后那一代人的教科书,书上的插图大都是浓郁正统的画风。
鲁迅的《少年闰土》那篇课文旁边就画着一个虎头虎脑、穿着红肚兜的小男孩,在月夜里高举钢叉刺向瓜田里的碴,很多孩子也许并不记得课文里少年闰土活泼勇敢地形象,却因为一张留着长辫的旧时代少年的插图而记住了闰土这个角色。
每当背到小学课文里李白的诗,我们就会习惯性的想到《静夜思》里画着的那个头戴乌纱帽、身穿白衣、留着美髯、举头望月的诗人形象,尽管那位生于千年前的诗人早已在黄土垄中化为乌有,但在我们后世之人的心目中,那就是李白的形象。
还有学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旁边也配了一张插图:那五位英雄穿着破旧的军装,挺直了腰板站在悬崖边、视死如归的凝视着远方的形象,将军人的铮铮傲骨凸显的淋漓尽致。
教科书里的插图不仅是对文字描述的生动阐释,也增添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重要的是,教科书里的插图比文字更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科书里配置的插图与知识性文字这两者的筛选和审核一样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然而,现在的教科书里却出现了这样画风骇人的插图,甚至吓坏了作为成年人的学生家长。插图里的小男孩长着一张肥硕的大脸、耷拉着眼皮、一边说话还一边吐着舌头,甚至还画上了老年人的两道法令纹。
即便是在教科书的封面上,也少不了这样怪诞丑陋的画风。小女生长着宽大的额头,无神的眼睛,露出诡异的笑容。
这样严重脱离大众审美的插图,已经不能用艺术性来开脱了,这样有故意丑化学生嫌疑的图片出现在广大学生的教科书上,不仅与我们教育中崇尚的美学相背离,甚至会对孩子的三观造成不良影响。
再看看另一张插图,一位学生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身上却穿着象征美国星条旗的衬衫,一本中国的小学教科书上,居然出现了身穿星条旗衣服的学生插图。这岂不是一种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蔑视?
从近几十年教科书插图的演变来看,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在进步,教科书上的孩子穿上了更明艳的衣装、得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插图里的孩子却像是得了三体综合征一样病态、神情诡异。明明社会更加发达、经济逐渐雄厚、艺术审美也越来越多元化,教科书里的人物插图却在偏离大众审美的方向越画越丑。
到底是何缘故?据悉,这本教材的插图设计者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本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美学素养,在拥有广大受众的教科书设计上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出发,关注中国儿童的心理健康需求,却让这样故意丑化儿童、甚至有偏离意识形态领域嫌疑的插图出现在教科书上,是否在有意引导下一代的审美观和文化观?
我们都需要一个交代,有关部门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