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bbabb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470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韩士兵拼刺刀,志愿军班长一人刺死8个韩国“花郎”

已有 1008 次阅读2020-11-4 20:31 分享到微信

1950年爆发的朝战,是国人津津乐道的永久话题,这其中又最爱讨论战争中哪一个参战国家的军队战斗力最强。当然,首推我志愿军的战斗力最强大,这是毫无悬念的,就连美国一方也会有许多人赞同。如果评论谁是排在最后的一个的“渣子兵”,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韩军!
其实,这就有些冤枉韩国军队了,诚然,韩国军队和志愿军交战鲜有胜绩,但是应该看到,这是同志愿军这样强大的对手交锋,落败也不足以证明它是最差劲的,毕竟在韩国军队看来,他们也是有着许多“光荣传统”的东方军队。
事实上,韩国军队的前身,就是以凶悍残忍而臭名昭著的日军一部分。朝半岛长期被日本吞并,实行几十年的军国训练,大量韩国青年被迫加入日军,接受最残暴野蛮凶狠的日式训练。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培育出来的军人,是非常凶残好战的,这一点在韩国军队赴越南战场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1945年韩国建国后,南韩虽然也从许多方面肃清日本的痕迹,但对军队那种日式的军规制度却珍爱有加,不肯彻底肃清。
当然,碍于面子,韩国还是希望将日本“武士道”改换一个韩式称谓,于是搬出一个历史上早就消失的“花郎道”的名字来替代“武士道”,继续从精神到肉体奴役韩军官兵。
提及“花郎道”,一些练习“跆拳道”的国人会说:跆拳道不就是花郎道吗?其实那是一些粗浅的简单附会,“花郎道”是东亚一种历史非常古老的军事文化。古代的韩半岛存在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三国长期相互征战。
新罗大致就是今天的韩国大部,新罗为提高武士的战斗力,孕育出一种犹如后世日本武士道一般的“武道文化”——花郎道,即选取贵族青少年,组成武士团体,修文习武,同时又能歌善舞,富有文艺才华。花郎道的核心思想是所谓“花郎五训”:“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杀生有择;临战忘身”。
有了这种制度和团体,新罗涌现出许多知名“花郎英雄”,最后联合唐朝,消灭了高句丽和百济,统一了半岛。花郎道据说后来通过大量逃亡日本的半岛移民传播到日本,成为日本武士道。
日本统治半岛时,为了减少韩族人的抵触情绪,有意承认日本武士道与花郎道之间有历史渊源。韩国建国后,李承晚也着力在韩国军队中推广“花郎道”(其实是日本武士道)。所以可见,韩国军队在历史上其实也曾经是一支作战非常顽强、作风非常凶悍的军队。他们和无敌的志愿军打仗失败,并不代表这支军队的过去一无是处。
比如,韩国军队就和日军一样,迷恋“白刃战”,志愿军就经常和韩国军队进行过刺刀战,这在朝战中是罕见的。不过,韩国军人虽然凶猛,遇到志愿军他们几无胜绩。
1952年1月6日,韩军第1步兵师团一个加强连,在4架美军飞机和3辆美军坦克的掩护下,进攻志愿军我63军188师某连2班据守的阵地。
志愿军虽然只有一个班,但英勇作战,韩军死伤累累,不能进展一步。战斗中,几个韩军冲进志愿军战壕,被二班班长苏文俊一梭子子弹打死5人,剩下3个韩军被苏文俊和一个战友用刺刀刺死。
第二天,韩国军队进攻更加猛烈,志愿军阵地上只剩下苏文俊一人。这时,2个韩军上前想生擒受伤的苏文俊,被苏文俊左一刀又一刀刺倒在地!又有3个韩军士兵继续想生擒志愿军,结果他们仨转眼间就被苏文俊先后刺翻,倒在地上挣扎。
苏文俊带伤要撤离阵地,途中又遇到3个韩国士兵,没有子弹的苏文俊,只能再次挺起刺刀迎敌。这些韩军的确比美国兵“实诚”,信奉“花郎道”的他们,也想在志愿军面前表现一下“花郎风采”,所以也没有开枪,而是挺起三把刺刀,应战苏文俊。一番左突右杀,神武超群的苏文俊,再次笑到最后,成功刺杀这3个韩军!就这样,苏文俊一人用刺刀刺死8名“高丽花郎”,加上前一天的三个,苏文俊起码杀死10名韩军!
班长苏文俊战后被授予一等功,获得“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苏文俊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受邀参加国庆观礼。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