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第十三节 一体化
交往;两类融合;融合的原因;融合的目的;内部阻力;一体化的根据;优势;认同。
一,交往
经济体之间的交往,由轻微开始,其强度不断加大,终于发展成全球化。在全球化出现之前,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局部联合,早已开始。局部的联合,发展成更为广泛的联合,而联合的深度,与其广度相伴而发展。到了某个转折点,人们开始意识到,在经济体之间,出现了一体化进程。
于是,经济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全球化。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既然都是交往,对这两个交往方式的重视程度,必然有所不同。
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人们对一体化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体化不再是经济体之间的某种联合,而是经济本身的融合。既然如此,一体化的意义,必定远远超过了全球化的意义。
从交往的角度看待一体化,一体化相当于交往的终极形态。此时,交往本身,已经消失,留下来的,是普通的经济运行。本来,全球化的终极形态,同样是经济的融合。问题在于,全球化的规模太大,在短期内的进展,必定相当缓慢。
由此可见,人们对一体化的重视程度,必将远远超过对全球化的重视程度。
二,两类融合
所谓经济的融合,指的是多个经济体逐渐融合成单一的经济体。经济的融合,分成两类,一类是融合前经济的差距不大,另一类是差距比较大。融合的过程,史无前例。所以在以往,融合没有出现突变。
因此,首轮的参与者,经济的差距不大,全都是发达经济。这是第一类融合。经过推广,一些相对落后的经济,加入了第一类融合。于是,第一类融合变成了第二类融合。
发展中经济之间的差距有可能很大,相互之间的融合,属于第二类融合。这种融合,被称为一体化,是一种高级的经济集团化。
在历史上,没有这种融合。融合是现代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竞争压力加大的结果。欧洲的联合,就是迫于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竞争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于是,融合的可能性,也将越来越大。
三,融合的原因
竞争的压力变大,这是推动差距相对较小的经济联合的直接原因。在这个原因的背后,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压力为什么会变大。竞争的压力,是优势经济对劣势经济的压力,如果仅仅是优势经济的优势,不足以加大这种压力,汇率的向下调整,能够容易地抵消这种压力。
当这种优势在不断加大,压力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时的压力已经不仅仅是竞争带来的压力,主要是发展速度的差距所带来的压力。人们对这种压力的感受,会变得麻木。
于是,联合的原因,从感性变成理性。于是,原本的联合,也就变成了融合。所以,经济融合的目的,当初是为了提高竞争力,现在,终于变成了提高发展率。
根据这个目的,有必要重新审视经济的融合。
四,融合的目的
明确了经济融合的目的,融合的进程,应当加快。在目前,这个目的尚未明朗。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融合的进程,没有显著加快。
既然每一个经济,都以提高发展率为目的,经济融合的目的,应当相同,也是为了提高发展率。因此,一体化的做法,有可能和单个经济体的做法相同。从而,一体化的前景,就是从多个经济体,融合成单一的经济体。
虽然全球化的目的也是这同一个目的。但是,全球化的做法,不可能和单个经济体的做法相同:将四个流动的障碍,彻底清除。
相比之下,一体化的效果,必定会超过全球化的效果。因此,一体化会受到更大的欢迎。
五,内部阻力
一体化的阻力,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一体化虽然从经济问题开始,参与的各方,却是国家,国家有国家的利益。这就要求一体化的进程,必须协调各个国家的利益。
如果仅仅是协调经济方面的利益,协调的难度不会太大。尤其是,当目的已经明确为提高经济的发展率以后,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方面的呼声,将会减小。
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协调的困难更大。因此,一体化的内部阻力,主要来自政治和军事方面。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差别较小的国家之间,有可能率先实施一体化。
协调政治和军事利益的难度,成了一体化问题研究的中心问题。如果单纯考虑这个问题,无法说明一体化的兴起。一体化的兴起,原本来自经济竞争的压力,全球化出现以后,增加了一项对比。人们发现,欧盟的成效,比全球化大得多。
问题不在于,政治和军事利益相近的经济,一体化难度的大小,而在于政治和军事利益差距比较大的经济体之间,一体化的可能性如何。未来的世界,很可能存在着不少经济集团,那些在集团外的经济体,其处境艰难。解决了这个利益差距比较大的协调问题,一体化的前景就相当光明。有了这个光明的前景,再往前,是全球性的一体化。
可见,这个问题对于人类的前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怎样考虑这个问题,应当从经济的发展率的角度出发。一体化能够比较快地将各参与国的经济,提高到相近的收入水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保证了每一个经济,未来将会拥有相近的发展率。
这种保证,未必体现为各国经济的特色。可以肯定,相近的发展率,来自四个流动的自由化。既然如此,一体化的要点在于认同,而不是差异,不是互补。如果从差异和互补出发,考虑一体化,一体化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在认同问题上,军事方面的认同,难度相对比较小,所以,最终问题集中到政治上的认同。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放弃政治上的认同,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其实未必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也就是互相接受政治上的差异。
这就是说,认同问题,既不是简单问题,也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政治状态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同样会影响政治状态。如果一个经济集团中,个别经济的发展率,特别高或者特别低,将会对集团的政治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六,一体化的根据
根据什么认定,一体化能够加快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体之间的联合,能够提高竞争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型经济能够培育大型资本,而大型资本的竞争力,比小型资本的竞争力更强。
资本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小型经济,如果对资本的技术进步,加大资助,同样能够提高资本的竞争力。
伴随资金的投入,是人力的投入。因此,小型经济的资本,种类比较少。如果提高资本竞争力的做法相同,不同规模的经济,资本种类的数量不同。资本的种类越多,技术的完整性越大。技术的完整性越大,加快技术进步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大型的经济,在发展的速度上,拥有更为优越的条件。
所以,一体化的根据,不是必然性,而是可能性。是达到更大的发展率的可能性。大型经济不能保证拥有更高的发展率。但是,实现更高的发展率,大型经济的可能性更大。
七,优势
和全球化相比,一体化的吸引力更大。最大的优势,是障碍更小的技术流动。一体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经济体之间的认同感。全球化不涉及认同感,削减技术流动障碍的进展,将会十分缓慢。
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发展率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所以,技术流动,对一体化是一块试金石。
八,认同
相互认同,不仅仅需要协调利益方面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认同的必要性。一旦理解了相互认同的意义,在一体化范围内,即使是历来经常发生冲突的国家,同样能够克服障碍,顺利实现认同。
在认同的反面,是猜忌。猜忌对于技术的流动,无疑是设置了极大的障碍。在联合的经济体之间,如果相互猜忌,技术的流动,必将成为一个一个的个案,需要逐个审核。
因此,一体化的进程,将经历由猜忌到认同的过渡。如果这个过渡,不能顺利完成,一体化将走向失败。
一体化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这种举措,其核心就是技术流动。
因此,认同程度的衡量标准,就是技术流动障碍的大小。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相互敌对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之间,高端的技术流动,很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