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理想经济 //www.sinovision.net/?14428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创]理想经济——对经济学的某种基础性反思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三章 第五节 总收入GDP

已有 1019 次阅读2012-6-17 04:34 |个人分类:经济学|系统分类:财经| 经济, 经济学 分享到微信

                        第五节 总收入GDP

      总收入GGDP)的关系式;自变量;初步解读;产出问题;生产;生产问题;劳动生产率。

一,总收入G(GDP)的关系式

      总收入是将每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的总和。之所以又将其称作总产出,是因为这个总收入由资本提供。

      由此,能够得到以下的关系:

      其中, 是资本的平均收入率,是单位资本提供的收入的平均值,K是总资本。这个关系,来自每个资本提供的收入的总和:

 

      因此,有: 

      这个量,是各个资本的收入率的加权平均值。

二,自变量

      函数G拥有两个自变量: K。在平常的情况下, 不变。所以,唯一的变量,就是资本总量K。如果考虑到 的变化,也仅仅有两个自变量。

      所以,G的表达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这个关系,正好和生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生产不仅种类极其繁多,而且,许多生产过程非常复杂。

      在以往,经济学力图从生产的角度,推导出产出。实际上,所谓产出,就是收入。从产出这个名称,就可以想象,经济学对收入的理解,就是生产出来的意思。这就是说,产出的形成,包含两个环节。前面的环节,是生产过程;后面的环节,是市场对产品给出的价格。

      从财富的角度,研究经济,必须对生产作过细的研究。从收入的角度研究经济,有必要清楚说明价格的形成。

三,初步解读

      在经济学中,G的表达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如何理解这个关系,事关重大。从大的方面看,种种生产过程,极其多种多样。企图从生产直接过渡到收入,根本不可能。否则,任何竞争和风险,全部烟消云散。

      G的表达式,有两个自变量。这个表达式,是将每一个资本提供的收入,加在一起的结果:

 

      需要作出说明的是,某个资本提供的收入,为什么表示成。其中的关键,是。这个,是某个资本的资本量,这个资本量,是通常意义下的资本量。通常意义下的资本量,是资本的全额。这个全额,才能用来衡量利润的大小。

      用资本的全额衡量利润,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利润率。对投资者而言,这个利润率,人人心中有数。虽然利润是不能在事前加以保证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利润率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

      如果某个资本,对未来利润的大小缺乏应有的预期,这个资本的生存能力相当逊色。

      现在,相关的讨论,到达了转折点。对资本的全额而言,利润是相当确定的一个量。历来的纯利利润率,很稳定。因此,毛利利润率,仅仅取决于税率。由资本提供的收入,包括两部分:利润和工资。

      对整个总资本,利润和工资的比值,变化相对缓慢。变化相对缓慢的原因,是由于每一个资本的利润和工资的比值,有保持不变的倾向:如果工资额上升,资本倾向于用机器设备代替人手,与此相反,如果工资额下降,资本则倾向于用人手取代机器设备。

      如果P表示利润,W表示工资,有: 

      其中是纯利润,y是利润税的税率。

      于是,某个资本i提供的收入

 

      于是: 

      由于:

      其中,是经济的不变量纯利利润率,是该资本的全额。

      于是有: 

      最终,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结果:

      其中: 

      经过统计,得到: 

      于是,有:

      这就是本节开头给出的关系式。其中 是自由放任状态下的缓变量。在这个关系中,总资本K具有极为醒目的作用。而且,几乎是唯一的自变量。

      经济的总收入,直接正比于总资本。这一点,符合常识所带给我们的印象。发达经济,之所以有高的人均收入,就是因为其人均资本远远高于发展中经济。

      如果要从道理上,进一步说明资本量之于收入,具有这种正比关系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纯利利润率,是一个不变量,并且利润和工资的比值,变化缓慢。

      本来,在总资本和总收入之间,是很难有这种对应关系的。通过经济的整体运行,两者之间所建立的这种关系,既有些出乎意料,也合乎情理。如果总收入和总资本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那才是不合情理的。

      单位资本提供的收入,称作收入率。不同的资本收入率的差别很大。另外一方面,不同资本,其单位资本提供财富的能力,差别更大。问题是,这两种能力,具有相反的走向,往往收入率大的资本,其单位资本,提供财富的能力比较差。由此可见,收入是很难代表财富的。

      财富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作极其详尽的研究。否则,经济提供的总财富,是不可能得到解答的。

      而总收入,是不需要通过详尽研究生产,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尤其是,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总收入根本和生产无关。各个不同的经济,生产极为不同,人均收入,则完全有可能相等。最明显的事例,就是高收入的产油国,他们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堪称一流。但是,他们的经济,很难被认为是发达经济。

      既然总收入,在古典经济学那里,已经有了极其简单的关系式。为了计算总收入,是否需要另辟蹊径,岂非一目了然之事。

四,产出问题

      在最终产品的形成过程中,有许多参与者,这些参与者组成了一个一个的团体,大多数团体称为资本,资本在经济中运行着,供给产品,并且为参与者提供收入。参与者有政府、员工、资本家和地主。

      人们探究这些收入从哪里来,结论是,和生产有关。所以,将收入称作产出。在生产过程和产品之间,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称作商品。商品是生产的产物,必须售出,售出的商品,称作产品。所以,产品的另外一个名称,就是供给。

      本书不采用产出这个词,按照人们的另外一种习惯,相应地采用收入。这种做法的主要的理由是,生产对收入的影响,相当于‘零’。事情很清楚,生产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在迅速发展。但是,单位资本支付的收入,大同小异,而且,和时间无关。既然如此,在有关GDP的研究中,完全可以撇开生产。

      所以,今天的经济学,基本上可以不涉及生产,不涉及技术,不涉及技术进步。但是,人们的直觉提醒他们,在经济中,生产是重要的,技术是重要的,技术进步更是重要的。如果仅仅是直觉,那是一种猜测。当这种猜测性的观念,事实上变成了资本首要的努力方向时,经济学仍然无动于衷。

      收入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非常深入的问题。如果生产的技术水平低下,收入必然很差。可见,在生产和收入之间,肯定有关系。这种关系,是表征性关系。这不是一种单值的对应关系。因此,一定有很多办法,绕过生产,直接将收入提高。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或者是提高税率。由此引起的总收入的增加,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将收入看作产出,有一点想当然的味道。收入是经济运行的结果,而不是生产的结果。初看,经济的收入,好像是生产的产物,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收入。但是,在收入和生产之间,有许多中间环节,赋税的税率,就是一个影响很大的环节。

      加入了这些中间环节,收入和生产之间,已经失去了明显的相互关联。一个经济的不同部分,生产的差别很大。人均提供的财富,差别同样很大。但是,收入的差别,很小。总之,收入和生产,关系不大。因此,在收入和财富之间,呈现为一种表征性关系。

      所以,不能把收入看得很重,真正重要的,是财富。因此,对经济而言,关键不在于收入,而在于供给。人们不会将单纯的高收入经济,称为发达经济,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真正的发达经济,这些经济的根本特徵,不是高收入,而是高供给。

五,生产

      在经济学的奠基阶段,人们关注生产。这种关注,原因有二,一是,刚刚过去的古代经济,非常重视生产,二是,正在从古代转型成近代的经济,生产的变化极大,非常引人注目。

      在近代经济兴起之前,经济的变化十分缓慢。而且,整个社会,处在生存的边缘状态。所以,为了社会的生存,几千年的古代经济,使得人们对经济的目的的看法,局限在最基本的产品上面。人们关注生产,不仅是一般的关注,而是极为关注。那时的口号是,民以食为天。

      如果今天的经济学,仍然要通过分析生产,才能理解收入,似乎有点脱离现实。与其说资本重视生产,不如说资本更重视竞争。资本之所以重视生产,是因为这个生产,是不断改进着的生产,也就是说,资本所重视的不是生产本身,而是重视对生产的改进。这是一个观念上的区别,非常重要。经济学应当向资本学习,转变观念上的立足点,从重视生产改为重视对生产的改进。当代的人和古代的人,对生产的看法不同。古人认为生产就是生产,今人则认为,特定的生产,是暂时现象,改进则是永恒的。

      可见,今天的经济和理想经济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技术进步的影响,已经被充分包括在经济的增长之内,增长和发展之间,也就没有不同之处。

      资本的目的是生存,所以,资本应当关注的是竞争。在奠基阶段,经济学不将竞争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已经给人以奇怪的感觉。到了今天,经济学仍然没有对竞争,给以最低限度的重视,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这种情形,从反面印证了竞争不影响收入。所以,从现有经济学的角度观察竞争,应有的结论是,竞争就是竞争,是一种孤立于经济现象以外的现象。所以,研究竞争,于经济无补,于经济学也无补。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经济学家们十分推崇自由放任的做法,主张竞争。为了经济的发展,建议人们采用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这不是经济学家们,在那里有意坑害发展中经济。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一条真正有效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是竞争不影响收入,另一方面,竞争导致一定程度的发展。将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容易看到,前者谈论的是GDPGDP观念,推崇收入的增长;后者谈论的是财富,财富观念,推崇经济的发展。在观念上,这是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旦引起尖锐的矛盾,那就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六,生产问题

      经济学是不是需要研究生产,应当说,肯定需要。不仅需要研究生产的一般内容,尤其需要的,是研究生产的具体内容。这不是说,在表观经济学的范围内,需要详细研究生产。但是,经济本身,没有必要按照增长、竞争和发展分成三个不同的运行过程。

      虽然有些经济在竞争方面的努力比较欠缺,或者在发展方面的努力比较欠缺,甚至在两个方面或三个方面的努力都比较欠缺,人们完全可以在三个方面全都加强努力。

      如果不能对生产进行细致和全面的研究,将会严重影响竞争和发展方面的努力。因此,全面妨碍研究生产的举措,不可能正确。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表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完全在于增长。将收入和生产强扭在一起,却正好妨碍了对增长的研究。

七,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有一个名词,叫作劳动生产率。初看,这个名词,似乎在描述十分重大的经济现象。经过仔细推敲,这不过是经济参与者人均收入的别称而已。人们一般不可能通过改进生产,提高人均收入。尤其是,当经济的增长率很低时,参与者 的人均收入,只能缓慢增加。而生产的改进,则在不断地得到实施。为了给人以收入正在不断提高的印象,轻度甚至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都是值得作出的选择。

      之所以会出现劳动生产率这个名词,很可能是因为,单独某个资本在生产方面有不错的改进,从而取得了收益。实际上发生的情景是,大量资本,都在不断改进着生产。此时,任何资本,都不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人们不可能指望,通过改进生产,能够一般地提高收入。因此,劳动生产率,是个不实的概念。

      这不是说,既然如此,何必在改进生产方面,多此一举。而且事情正好相反,如果不在改进生产方面,作出极大的努力,资本将不仅有收入缩减的危险,弄得不好,更有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由此可知,将这个名词的名称,称作劳动生产率,是相当不确切的。

      经济参与者的人均收入,才是名符其实的称谓。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