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第十二节 经济学的方法
方法问题;误导;逻辑方法;实践活动中的逻辑关系;社会实践活动;逻辑关系;实践问题的深度;发展问题;辩证逻辑的结构,关键。
一,方法问题
对于哲学,方法就是内容,而内容也就是方法。所以,任何一种学科,内容和方法同样具有同一性。方法的展开,也就是内容的展开。
经济学的特殊方法,就是它的特殊内容。例如,经济的发展,用时间的指数函数表示,这是内容。同时,这个指数函数,也是极为锋利的工具,足以用来剖析经济学中的无数难题,因此,这也是一种方法。理想经济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
对不同的实践活动,上述讨论,同样适用。人们在发展学科的过程中,应当经常将外部的世界和既有的知识进行对比。特别是,这种比较,应当格外关注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出世界的动态图景。全面的动态图景所包含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静态图景。
在认识过程中,动态图景所展现的变量越多、信息量越大、展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挥人的潜力。
认识世界的这种方法,统称实证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实验和实践。这些方法,深度不同,观察和比较,深度最小,实验方法更有深度,实践方法深度最大。之所以这些方法有不同的深度,是因为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大脑做的准备,程度不同。
今天的人,不同于古代的人,在人的头脑中,有着远为丰富的知识。这些头脑中的知识,不仅影响认识的结果,也影响人的认识能力。在人的认识能力中,居于首要位置的能力,是把握方法的能力。所以才出现认识的方法问题。
正因为如此,在今天,客观地看,实证方法早已退居次要地位。所以,处于主导地位的方法,是逻辑方法。这种状况,正确体现了方法的主次关系。从道理上讲,实证方法展现的是,现实世界很小的一部分。而逻辑方法的背景,是整个世界。人们之所以能够有所发明,就是因为在人的头脑中,拥有局部世界所缺乏的极为广阔的联系。
实证方法和逻辑方法,是一般的认识方法。
二,误导
即使是采用实证方法,在人们的头脑中,也已经为此做了无数的准备。
婴儿的认识能力,不可能和成人的认识能力相比较,原因是缺少知识。这是一个明显的事例,足以证明人的认识能力,主要取决于头脑中的知识。人们早已知道,需要普及教育。尤其是,有必要尽可能提高教育的高端等级。实际上,进一步的推论,应当是将普遍提高高端教育等级,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举措。
从方法的角度考虑,有理由认为,由于过分看重实证方法,对方法起了误导作用。强调实证方法,历史地看,虽然是一种对清谈的蔑视,却超出了应有的限度,以至于走向反面,变成了误导。
如果人们对实证方法的接受程度不是那样地专注,实证方法早就会受到应有的质疑,不至于形成长期误导的局面。长期的误导,形成了习惯,有可能在纠正这个误导的时候,变成阻力。
今天已经到了必须纠正这个误导的时候,继续夸大实证方法的意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必然会受到惩罚。
三,逻辑方法
人们已经广泛认同,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不仅是某种概率大小的问题,而且是一种必然性。
不论是观察、比较、实验还是实践,事先的准备,通常要比过程本身的进展更加细致复杂。而物质方面的准备,又远远不及观念方面的准备。这些准备,自然要经过大量而又广泛的逻辑推理,为了使得实证方面的努力取得成功,事先的准备,将会变得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实证过程结束,后续过程开启,这个后续过程,和事先的准备相同,同样是逻辑推理过程,后续过程,往往有更大的工作量。
因此,随着人类知识的急剧增长,实证方面的努力,其比重将不断下降。所以,逻辑方法的重要性,将远远大于实证方法的重要性。
这一点,也可以从自然科学的学科扩张过程看到。人们认为,哲学和数学是最基本的学科,在这两个学科的基础上,出现了基础科学,然后是向着应用的方向,建立起一系列越来越具体的学科。这个扩张过程,大量的进展都是逻辑方法的成果。
今天的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电脑的介入,电脑的优势是速度,劣势是逻辑内涵的贫乏。这种介入,已经体现出逻辑方法的重要性。而比电脑的介入重要得无可比拟的另外一种介入,反而被人们置诸脑后,这就是人脑的介入。人脑的优势,不仅是处理速度极快,而且在逻辑内涵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和潜力。虽然,人脑在简单的逻辑关系方面,处理速度远远不及电脑。
重视电脑,很合理,忽视人脑,不合逻辑。
实际发生的情形,并不是真正排除了人脑的介入,因为,这种介入根本无法避免。但是,过分重视实证方法,那就在观念上,回避了需要人脑介入这一要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打破观念方面的禁忌,恢复逻辑方法和实证方法之间的主次关系。
做好了这件事,对于提高认识能力,非常重要。提高认识能力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必定有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摆正这个主次关系,不可迟疑不决。
逻辑方法分为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类。前者解决个别的和当前的问题,后者针对整体的和长远的问题。两者并不相互排斥。
四,实践活动中的逻辑关系
实践是一种人的活动,这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进行的活动。
经济是人类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如果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研究经济,首先,应当搞清楚一般的实践活动中的逻辑关系。但是,经济学并没有考虑过这些,所以,这是相当令人惋惜的事情。
这不是经济学的过错,应当说,这是哲学的过错,哲学有责任在应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成果。当经济学的发展,脱离了哲学的轨道,对此,哲学没有理由放弃应有的责任,不作纠正。如果经济学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误导,任何人都应当指出这一点。
为什么哲学家不研究经济学的方法问题,这和哲学的一般状况有关。实际上,并不是哲学家不关心经济,而且,情况大概是恰好相反。如果哲学家十分关心经济问题,那又怎么会听任经济学的发展脱离哲学的轨道。
这种状况说明,哲学本身的发展,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在哲学研究中,有关实践问题的比重,和它的重要性相比,处在极不相称的状态。另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运用实证方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具有一致性,所以它也是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究竟哲学是不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经济学就是一个实例。除了经济,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同样缺乏关于目的方面的表述,以及关于手段、结果方面的表述。
可见,造成这些表述缺乏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哲学的缺陷。也就是说,哲学对于实践活动的表述,没有抓住实践活动的根本性表现。实践活动的哲理性表述,对于认识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即使从常识的角度观察,没有目的的行为,通常被称为盲目行为,显然,这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评价。
这并不是说,哲学从来没有涉及过这些表述,而是说,哲学本身,并没有系统地细致地研究过实践问题。
事情说起来有点奇怪,人们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四大实践活动。从道理上讲,这四大实践活动,理应成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哲学的主要内容,应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一般的规律。
实践活动中的逻辑关系,是涉及整体的关系,所以,这种关系,是辩证的逻辑关系。在逻辑方法中,这是最重要的方法
五,社会实践活动
四大社会实践活动,全都缺乏基础性研究,关于实践活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所以,有理由认为,范围广泛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当由哲学给以规范性指导,从而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全部都处在发展中,但是发展的含义不同。经济的发展,是财富的增长;军事的发展,是可延续作战时间的增长。此外,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应当怎样考虑。这四个不同的考虑,全部有待研究清楚。
这四个实践活动,既然全都是实践活动,所以,它们的理念相同,都是发展的发展率。考虑这四个发展的发展率,就是考虑发展的具体内容,并且给以量度,因为,这些具体内容,必须是可以相互比较的东西。可以比较,就能够量度。这就是每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涵。经过了这样的规范,四个社会实践活动,一定会步入越来越快的发展轨道中。
人类的文明,很快就会发展为终极文明。
六,逻辑关系
一个概念,即使是虚构的,也不可能是纯粹孤立的东西。纯粹个别的事物,无法加以表述,当然不可能存在。任何事物,一定存在和其他事物的关连,而其他事物,又有它自己的种种关连。
概念间的种种关系,组成了立体的网络。从一个概念到达另外一个概念,有无数途径,在每一条途径上,有着数量不等的概念,作为中介。每一条途径,都呈现为一条概念的链条。人们认识世界,就是沿着这些途径,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一个认识过程,穿插有实证过程,除了实证过程,余下的是逻辑过程。过程的链条越长,越容易出错,但是,认识过程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逻辑链条,动用的链条越多,出错的概率,应当会越小。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现在有两种逻辑过程,一种是普通逻辑,另一种是辩证逻辑。
关于实践问题的一般特征,属于辩证逻辑过程。这种逻辑更适合于处理长期过程,所以,也更有深度,深度越大,广度也越大。从而,影响也越大。辩证逻辑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观察问题,这种观察意义很大。
因此,利用辩证逻辑处理认识问题,不容易出错。因为,一旦出错,就会出现很多错误,也就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容易得到及时的纠正。所以,如果不利用辩证逻辑处理认识问题,有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并且,不太容易被察觉。因此,这类问题,有可能长期化。之所以这样的大错不容易被察觉,原因是,这类错误,能够和普通的逻辑关系并行不悖。
七,实践问题的深度
对无生命的自然界,认识的深度,没有穷尽。但是,问题本身,不会自行深化。实践问题的深度与此不同,有了人的参与,问题本身,在不断深化。
所以,实践活动的深度问题,有双重深不可测的特点。因此,面对实践问题,人们必须谨慎,或者说,不能低估对手。
在无生命的世界,有确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在实践领域,整体的因果关系,具有绝对的不确定性。这个绝对,十分重要,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原因在于,实践活动在不断发展着。
整体的因果关系,就是目的和结果的关系,这种关系,短期内的可确定性,不大,因此,长期的可确定性更差。既然有绝对的不确定性,为什么称其为因果关系。因为,对于结果,目的确实是一个根本性原因,在众多的原因中,目的的重要性,极其突出。
所以,实践问题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确定目的。在确定目的之前,参与者无所适从。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结果尚且不可预知。目的不明确,甚至结果是什么,都会搞不清楚。
发达经济为什么很难被赶超,不是因为发达经济有明确的目的,而是力图赶超的经济,目的有误。
发达经济之所以发达,一个原因是他们先行了一步,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先行,而在于这类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济的理念。
对于目的,理念是根本的准绳。目的本身,有高度的随意性。目的的主体,对目的的理解,未必具有必要的深度。并不是有了正确的目的,就可以万事大吉。在实践的道路上,竞争才刚刚开始。
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情况将越来越糟。
这样说起来,哲学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明确指出选择目的的方法和根据。
实践问题的深度,就是发展问题的深度。
八,发展问题
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发展。
为什么是发展,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是单个的实践活动,或者是许多个同样的实践活动,都会出现比较。比较以后,就可以看出,实践活动在发展。发展之所以重要,完全在于速度。速度为0,完全没有发展。越来越快的发展,极度重要。
推动发展的力量,可以是主动的自我要求,也可以是被动的压力。自我要求,并不排斥压力,压力,也并不排斥自我要求。通常,两者并存。但是,这两种力量的大小,在不同情况下,差别很大。所以,实践活动一定会向前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主动的推动力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推动力有一个效果问题,如果效果有问题,同样不能取胜。怎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正是因为需要正确的认识,实践活动才会出现双重的深不可测的特点。
人的认识,无论是深度或是广度,都是不可穷尽的过程。所以,在竞争的对手之间,对对方的认识,其深度深不可测。这种深不可测,在双重深不可测中,占据首位。
所以,任何一种比赛,归根结底,都是智力竞赛。例如体育比赛,其形式是体力方面的角逐,不论对于选手或教练,其实质,同样是一种智力竞赛。
惟有实践活动,方才有发展。无生命的物质世界,没有发展,有的是演变。之所以会有发展,是因为手段在发展。手段为什么会发展,是因为目的在要求其发展,目的的特征,就是得陇望蜀,是发展。
实践活动发展到了顶级阶段,成为理想的实践活动,此时,实践活动的理念,成为目的。这可以说是发展的真正的开始,同时,也是这个实践活动终结的开始。
当理念成为目的以后,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发展的真正的开始。所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个时代,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是真正的发展时代。
九,辩证逻辑的结构
实践问题的逻辑结构,就是关于发展的逻辑结构。这就是辩证逻辑的结构。
发展基于比较,比较的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这个结果,是诸多结果中,人们最需要的结果。这个结果,必须是可以比较的结果。因此,比较以后,可以得到这个结果的发展率。
所以,最理想的实践活动,就是追求不断提高发展率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就是同类实践活动的终极形态。在这种形态的实践活动中,目的在于发展率。因为,这是最理想的实践活动,这个目的,就是实践活动的理念。
理念在非终极形态的实践活动中,是潜在的目的。
既然已经知道了理念,非终极形态的实践活动,将会迅速终结。这个终结,是一个不太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完全是认识过程,存在利益冲突。
必须将有关发展率的规定具体化,才能着手研究措施问题,以便进一步发展这些措施。有关发展率的规定本身,也在发展。所以,发展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是一个有无限个变量的无限空间。
于是,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快发展人类自身的能力;二是,研究相关的发展率,这种研究,能够使人类了解明天,振奋精神,少走弯路,指导今天的努力。这就是人类世界不同于无生命世界的特殊之处:未来控制今天,而不是过去通向现在。
十,关键
前面提到过,实践活动的关键是抓住手段的质量。
现在,又得到结果,相对于实践活动,认识过程更加重要。
认识活动的关键,又是什么。同样是质量。质量是什么,就是深度。
这就意味着,人们努力的要点,就是加大认识的深度。任何时候,不要背离这个要点。加大深度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