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理想经济 //www.sinovision.net/?14428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创]理想经济——对经济学的某种基础性反思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章 经济是什么

已有 936 次阅读2012-4-15 05:28 |个人分类:经济学|系统分类:财经| 经济, 经济学 分享到微信

第一节 经济是什么
      经济的概念;从概念开始;涉及哲学;何谓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经济的比较;经济的特殊性;误导是否有意;小结。
一,经济的概念
      人们认为,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
      从该书的书名可以看到,是经济在提供国民财富。这个看法的确是对经济的基础性看法。其中既包含了经济的普遍性,也包含了经济的特殊性。斯密的看法,明确地表述了经济的特殊性:提供国民财富。另一方面,经济的普遍性隐含在他的看法中:经济是一种国民从事的事业。这个看法的哲学含义是,经济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以,经济是一种提供财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看法,全面阐述了经济的概念。
      虽然斯密本人对经济的概念有所触及,可惜的是,随即,他又离开了这个话题。
      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事物熟视无睹。事业和财富,人们十分熟悉,因此,在经济学中受到忽视,的确在情理之中。经济的概念,不仅未曾被当作经济学的开端看待,而且,从未起过原本应有的作用。
      从运动的角度,认识世界,这个世界,分为无生命物质的运动,以及广义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哲学中,有关认识和实践的论述,应当起主导作用。所以,实践活动作为经济的普遍性,完全符合哲理。另一方面,财富这个词语,用来描述经济的特殊性,除了哲理方面的必要探讨,有待经济和经济学的发展,使其具体化。
      人们对经济学的开端,往往缺乏必要的考虑。所以,300年过去了,在经济学的范围内,仍然没有人讨论实践和财富这两个问题。可见,人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需要讨论。既然如此,人们也就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过经济的概念。
之所以人们忽视经济的概念,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学的发展比较顺利。但是,经济学发展中的重大矛盾,终于显露了出来。所以,有必要回顾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是一种实践活动,这个认识,不可能是错误的认识,而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问题是,这种认识,似乎很难和经济学发生关联。
      这种认识,是否仅仅是一种说辞,不在于这种认识所针对的对象,而在于对哲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人们之所以对实践活动熟视无睹,究其原因,那就是认为,哲学远离日常事务。
      另一方面,经济提供财富这句话,更像是随意的说辞。即使有像斯密的这般人物提到过,仍然未曾引起最起码的重视。所以,将近300年过去了,财富之谓财富,仍然是一桩公案。
二,从概念开始
      经济是一种实践活动,这是经济的普遍性,经济活动提供财富,这是经济的特殊性。两者结合:经济是提供财富的实践活动。作为经济学的开端,概念本身,是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讨论得越深入,对经济学的意义越大。本书的第一章,讨论的就是这个概念。
      这种讨论,并非完全集中在哲学方面,经常需要顾及具体的经济。因为,开端也是经济学的具体内容的开端。
在开端处,经济学尚无具体内容,有的是,哲学对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以及人们对财富的模糊认识。这就是经济的概念。将经济概念作为经济学的开端,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使得经济学的发展,主要采用综合方法。
      所谓开端,并非重大的抉择,无非是某个起点。从概念开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甚至堪称最佳选择。因为,这种选择有所依据,而且,所依据的是人类的最普遍的知识哲学。可惜的是,哲学对实践活动的论述,过于简单。因此,在以下的讨论中,难免涉及对实践活动的讨论。
三,涉及哲学
      经济是一种实践活动,这是经济的普遍性。对经济学而言,需要阐明的是,一般的实践活动的特点。为此,利用哲学的既有成果,是当然的做法。可惜的是,哲学对实践活动缺乏细致的研究。其理由是,哲学并未突出地阐明发展,而发展,乃是实践活动的核心特征。
      如果经济学避开这个普遍性,相当于从根源上,否认经济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否认性看法,对经济学而言,有致命影响。因为,世界上的运动,仅仅包括两种形态,除了无生命物质的运动,就是广义的实践活动。如果把经济看成无生命物质的运动,岂不大谬。
      针对现状,对经济的普遍性的讨论,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和哲学。本来,哲学在讨论实践活动时,应当以经济为主要参照对象。很可惜,哲学不仅没有对一般的实践活动做细致的研究,而且,置当今的全部四大实践活动于不顾。
      如此评论哲学,是否过偏。有理由认为,恰如其分。因为,如今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中,即人的世界中,哲学的身影,极少出现。极少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极端的可能性,或者是哲学的影响力已经充分渗入;或者是尚未涉足。从经济学的现状,不难断定,真正的情形,是后者。如果哲学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这种影响,必然会波及众多的实践活动。
      之所以哲学的影响相对有限,是因为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践活动的实际。脱离的,是全部实践活动之实际。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完全有必要全面加强。为此,首先需要的是哲学对实践活动的细致研究。正好,经济的概念,是这两方面的结合点。对此有所期待,不乏合理性。
四,何谓发展
      经济的特殊性是提供财富。因此,经济的发展,就是财富的增长。此外,经济有一个类似于发展的表现,这就是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就是收入的增长。
      问题是,财富是什么,是不是收入。这个问题,被误导了将近300年。此处所谓的误导,并非指有意识的误导。在以下的讨论中,误导的意思,是指无意识的误导,对有意识的误导,需要特殊的强调性用词来加以指明。
已知:收入的增长,呈现为时间的指数函数。现在的情况是,财富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所以,经济的发展,同样呈现为时间的指数函数。
      如果说收入本身并非财富,那么收入对经济而言,就缺乏根本的重要性。反而是收入增长的形式,时间的指数函数这种形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任何发展,全都呈现为时间的指数函数,因为,此外的形式,对发展而言将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即使是指数函数式的发展,如果比较慢,同样不会受到认可。
      至于经济的发展,不是GDP的增长,而是财富的增长,另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GDP缺乏可比性。
      根据什么理由,断定财富的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理由就是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成发达经济的成功率很低。可见,在现实的经济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必将逼迫经济学,深入地研究财富。因为,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和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这两个增长的比较,需要有细致的讨论,在两者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但并非是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财富的增长率的一部分,直接加入财富的增长率那么简单。这个问题,将在第二卷讨论。
五,经济的核心问题
      既然经济的发展,呈现为时间的指数函数。因此,在经济中,非指数函数的变化过程,不可能是核心过程。另一方面,在经济中,有不少过程具有变化迅速的特点,其变化同样呈现为时间的指数函数,这些过程,肯定很重要,必须引起注意。但是,惟有经济的发展,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经济的特殊性是提供财富。所以,经济的目的,和财富直接相关。这些目的,或者就是财富,或者是财富的增长率,或者是这个增长率的增长率,或者是这个双重增长率的增长率,……。
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样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六,经济的比较
      高增长经济有可能发展缓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悟,理应是经济学发展的转折点。
      人们是怎样得出这个感悟的。首先,必须存在多个高增长经济体;其次,这些经济体的高增长,必须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时间短了,人们感受不到问题,更不容易转变观念去进一步思考那些尚未感受过的问题。
      等到人们已经隐约感受到有可能存在问题的时候,反思开始了。人们一边反思,一边继续感受。从某一时刻开始,人们突然醒悟,原来增长未必能够等同于发展。人们是怎样突然醒悟的,这要从初步的感受开始考虑。这种感受,来自比较。在经过几十年高增长之后,人们发现,高增长经济和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似乎变化不大。
      本来,结论应该恰好相反。
      这种感受本来是比较模糊的,感受模糊的原因是,经济学尚未提供有关比较经济的,经得住考验的方法。但是,由于得到的结果,正好和预期相反。所以,才有出现突然醒悟的可能性。
      既然,经济的比较不能通过GDP进行,于是,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1,必须寻找一个新的,能够代表经济的,能够比较的对象;2,必须明确GDP的比较,意味着什么,或者是,GDP本身,意味着什么;3,必须弄清楚为什么GDP会缺乏可比性;4,新的比较对象,应当和GDP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认识来自比较,比较对于认识,有极大的重要性。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经济的比较问题。所以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在严重困扰着经济学。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人们不知道怎样比较经济,发展的本身,是把握不了的。
这个比较问题,并非经济学所特有,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针对的是实践活动。对于无生命的物质,不存在一般性的比较问题。
      因此,经济学受到的这一个困扰,其责任不完全在经济学方面。而且,如果公平地评论责任问题,应当说,主要责任,在哲学方面。
七,经济的特殊性
      经济的特殊之处,是提供财富。作为开端,财富仅仅是一个词语。在开端处需要利用哲学,对这个词语做必要的解释。解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释为什么经济应当提供供给。另一方面,需要为进一步衡量财富作准备。
      从奠基开始,经济学走过了将近300年,财富仍然仅仅是一个词语。今天,不仅需要对财富作定性研究,而且,已经到了必须定量地确定财富的时候,因为,尽快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心声。
      财富之于发展,起了定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就是财富的增长。发展对实践活动而言,是其核心特征。因此,财富的确定和衡量,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更是经济的大事。
      本来,增长已经受到极大的重视,当经济的发展,回归正确的轨道,不仅经济将高速发展,而且,经济学同样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此时的经济学,将受到更加认真的对待,面对经济,人的精神将更为放松,虽然经济将面临不断强化的竞争。因为,经济学将成为鼓舞人们努力的,有高度预见性的成果。
      和GDP相对应的,是经济的最终产品。
      在以往,人们在追求经济的收入,这个收入,虽然最终变成了最终产品。但是,不同于收入,在经济学中,最终产品被排除在经济之外,仅仅是具体的物品或服务,不具有经济意义。
      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最终产品参与经济的比较。因此,最终产品有了经济意义。与此相反,收入的意义,反而成了问题。
      于是,可以认为,最终产品成了理论上追求的经济对象。并且,由于收入的含义,失去了确定性,将其继续作为经济的追求对象,于理不通。这种认识,绝对不能认其为清谈,如果不能将经济学的观念扭转过来,继续实施高增长的做法,提振经济的可能性,将仍然处在比较低的状态。
      按照斯密的设想,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提供财富。如果他能够将财富明确地加以指明,不论正确与否,至少,在经济的特殊性方面,经济学便有了一个明确的起点。如果他没有考虑过经济的特殊之处,将会有别的人涉足这个问题。
      在认识过程的这种形成观念的时刻,有一个很容易出现的情景,那就是已经有人隐约地看到了观念,却没有就此进一步使其明朗化。这种情景,遮蔽了人们的视线。以至于,进一步促使观念明朗化的任务,被连带在一起,挡在了人们的视野之外。
斯密在他的著作中,将这个没有明朗化的财富观念,带入了经济学,将近三百年过去了,这个观念的模糊状态,仍然在妨碍经济学的发展。
      在开端处,财富观念处在模糊状态,这完全正常;不正常的是,没有对财富作出明确的指认,从而,财富观念的模糊状态,不得不长期化。这就是开端的意义所在:开端就是从此时此地开始向前走,停留在开端处,严重影响学科的发展。
      现在有了将财富观念明朗化的可能性,因为,既然能够断定收入不能代表财富,财富的观念,将向着产品的一侧进一步倾斜。这种倾斜,原本就是常识。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不是对财富的明确指认。
      究竟产品是不是财富,如果是,需要明确。如果不是,同样需要对财富作出明确的指认。
      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指认,有待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按照斯密所提供的经济的概念,继续走下去,任何问题,都会找到答案。因为,斯密在他那个时代,对经济所提供的概念,是正确的。
      现在的任务,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财富的指认上,即停留在经济学的开端处,而是对财富的深入研究。
八,误导是否有意
      既然经济学来自发达经济,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发展问题的误导,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答案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是完全有意,也不能说完全无意。其主要倾向,是无意识的误导。这个答案,针对的是今天的情景。在斯密的时代,不可能存在以上所说的有意识误导。
      人们的观念,在彻底的澄清之前,当然是处在长期的晦暗之中。没有人能够预见到数百年后,即将出现的或大或小的问题。更不用说,在事先就已经为此种问题,对特定的当事方,设置误导了。
      总的来看,经济学不是秘籍,是基础学科。经济学要求所有的人照此办理。秘而不宣,既不利于应用,更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经济学不能采用明确的误导。如果误导不是明确的,将是一把双刃剑。
      既然经济学,没有明确地误导其读者,明确的误导,责任就不在经济学上,而在别的地方。有一种现象,非常明显,那就是人们研究经济学,几乎完全围绕收入。可见,如果存在明确的有意识误导,首先受到误导的,是经济学自己。
九 ,小结
      基础问题,并不是一种清谈,基础对于经济学,有着根本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