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西部小小的县,在文革期间很简单---颜色很简单;一片红。取的名字很简单;造反派三个字,就可以给一家三兄弟取名;王造,王反,王派。又威武又利落。
一个县,很小,就三个镇。最大的一个镇,自然是县委所在地;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一中学,粮油一厂。其他二个镇以此类推。我当时是在第三个镇,就是第三中学读书。中学有个教导主任,叫王较真。
他是教导主任,和我们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当时文革啊,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让学工,学农,学军的,所以就经常在操场集中,20个班30个班。大部分时间是站着,听他布置任务。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哨子。他说话时间长,难免下面的学生没有定力,一会就‘翁翁翁翁’起来,于是他哨子一吹,声音暂时又平静下去了,他又说,然后又‘翁翁’起来。如是反复,他却还没有说完的意思。其实现在想想,不就那点鸡皮狗碎的事情。
大约文革时期,是崇拜英雄的时代,有人羡慕红色故事;所谓周恩来是‘铁嘴’,王若飞是‘钢嘴’。如果王教导主任排起队来,恐怕应该属于一个‘铜嘴’,起码他爱说,自己很充实很满足很自信,他这么热爱说话,肯定认为自己逻辑缜密,思维清晰。有太多太多的满足感。我们学生,欣赏水平有限,没有听到什么吸引我们的东西,只是感觉有完没完。王教导主任的感觉和我们的感觉相差十万八千里。难怪现在还有人感叹;人和人之间,沟通怎么这么难。他看着是一朵花,我们感觉是一泡屎。
后来,王教导主任高升教育局副局。我心里想,他在局长和同事们面前,大概不会这么多话吧?否则怎么当官?还是他确实是说话字字珠玑,让局长和同事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就不知道了。谁知道中国官场的事啊。只是15年后,偶然和第一中学的老校长李老师在一起唠嗑,他说起王较真;‘啊哟哟,和他开会,一轮到他说话,那就是滔滔不竭;一直到新安江水流到钱塘江地界,他还在滔滔不竭。’
由此可见;中国人,是不会当面来指出你的缺点的。只是会假惺惺的恭维。
如果你当了官,那就算了,你一辈子到死,也不会知道人家有多讨厌你。
否则,哪来现今那么多国人滔滔不绝的陋习呢?
刘斌练笔于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