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諸葛風wlf(美國總都會A) ... ... //www.sinovision.net/?1432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在霧中行走,不知不覺會衣履潮濕。 若接近智者,不知不覺會成為能人。――諸葛風/qq:1784598539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本。川端康成名作/再深度(藝術魅力)鑒賞2】7《伊豆的舞女》(世界著名精美小說 ...

已有 4094 次阅读2014-11-28 13:57 |个人分类:中外名家名作文萃欣兖(海外繁篦|系统分类:女性世界| 川端康成, 日本 分享到微信

http://img2.ph.126.net/H3XC8BuOtBwdD_mkfZgUlw==/1238489897627189345.jpg

博友/老師‘冰冰’的美女簪花似誘惑圖片推薦——此去美國王牌媒體

 

 

 

留給世人的驚歎!

 

日本。川端康成名作/再深度(藝術魅力)鑒賞27《伊豆的舞女》(世界著名精美小說)

   

               

[日本]川端康成 / 葉渭渠 譯                                 

   

七.

 

動身那天早晨七點鐘,我正在吃早飯,榮吉從馬路上呼喊我.他穿了一件帶家徽的黑外褂,這身禮服像是為我送行才穿的.姑娘們早已芳蹤渺然.一種剮心的寂寞,從我心底裡油然而生,榮吉走進我的房間,:

    "大家本來都想來送行的,可昨晚睡得太遲,今早起不來,讓我賠禮道歉來了.她們說等著您冬天再來.一定來呀."

    早晨,街上秋風蕭瑟.榮吉在半路上給我買了四包敷島牌紙煙.柿子和"熏牌",清涼劑.

    "我妹妹叫熏子."他笑咪咪地對我說."在船上吃桔子不好.柿子可以防止暈船,可以吃."

"這個送給你吧."

 我脫下便帽,戴在榮吉的頭上.然後從書包裡取出學生制帽,把皺折展平.我們倆人都笑了.

    快到碼頭,舞女蹲在岸邊的倩影赫然映入我的心中.我們走到她身邊以前,她一動不動,只顧默默地把頭耷拉下來.她依舊是昨晚那副化了妝的模樣,這就更加牽動我的情思.眼角的胭脂給她的秀臉添了幾分天真.嚴肅的神情,使她像在生氣.榮吉說:

    "其他人也來了嗎?"

    舞女搖了搖頭.

    "大家還睡著嗎?"

     舞女點了點頭.

    榮吉去買船票和舢板票的工夫,我找了許多話題同她攀談,她卻一味低頭望著運河入海處,一聲不響.每次我還沒把話講完,她就一個勁點頭.

    這時,一個建築工人模樣的漢子走了過來:

    "老婆子,這個人合適哩."

    "同學,您是去東京的吧?我們信賴您,拜託您把這位老婆子帶到東京,行不行啊?她是個可憐巴巴的老婆子.她兒子早先在蓮台寺的銀礦上幹活,這次染上了流感,兒子.兒媳都死掉了.留下三個這麼小不丁點的孫子.無可奈何,俺們商量,還是讓她回老家.她老家在水戶.老婆子什麼也不清楚,到了靈岸島,請您送她乘上開往上野站的電車就行了.給您添麻煩了.我們給您作揖.拜託啦.,您看到她這般處境,也會感到可憐的吧."

    老婆子呆愣愣地站在那裡,背上背著一個吃奶的嬰兒.左右手各拖著一個小女孩,小的約莫三歲,大的也不過五歲光景.那個污穢的包袱裡帶著大飯團和咸梅.五六個礦工在安慰著老婆子.我爽快地答應照拂她.

    "拜託啦."

    "謝謝,俺們本應把她們送到水戶的,可是辦不到啊."礦工都紛紛向我致謝.

    舢板猛烈地搖晃著.舞女依然緊閉雙唇,凝視著一個方向.我抓住繩梯,回過頭去,舞女想說聲再見,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然後再次深深地點了點頭.舢板折回去了.榮吉頻頻地搖動著我剛才送給他的那頂便帽.直到船兒遠去,舞女才開始揮舞她手中白色的東西.

    輪船出了下田海面,我全神貫注地憑欄眺望著海上的大島,直到伊豆半島的南端,那大島才漸漸消失在船後.同舞女離別,仿佛是遙遠的過去了.老婆子怎樣了呢?我窺視船艙,人們圍坐在她的身旁,竭力撫慰她.我放下心來,走進了貼鄰的船艙.相模灣上,波浪洶湧起伏.一落坐就不時左跌右倒.船員依次分發著金屬小盆(供暈船者嘔吐用.).我用書包當枕頭,躺了下來.腦子空空,全無時間概念了.淚水簌簌地滴落在書包上.臉頰涼颼颼的,只得將書包翻了過來.我身旁睡著一個少年.他是河津一家工廠老闆的兒子,去東京準備入學考試.他看見我頭戴一高制帽,對我抱有好感.我們交談了幾句之後,他說:

    "你是不是遭到什麼不幸啦?"

    ",我剛剛同她離別了."

    我非常坦率地說了.就是讓人瞧見我在抽泣,我也毫不在意了.我若無所思,只滿足於這份閒情逸致,靜靜地睡上一覺.

    我不知道海面什麼時候昏沉下來.網代和熱海已經耀著燈光.我的肌膚感到一股涼意,肚子也有點餓了.少年給我打開竹葉包的食物.我忘了這是人家的東西,把紫菜飯團抓起來就吃.吃罷,鑽進了少年學生的斗篷裡,產生了一股美好而又空虛的情緒,無論別人多麼親切地對待我,我都非常自然地接受了.明早我將帶著老婆子到上野站去買前往水戶的車票,這也是完全應該做的事.我感到一切的一切都融為一體了.

船艙裡的煤油燈熄滅了.船上的生魚味和潮水味變得更加濃重.在黑暗中,少年的體溫溫暖著我.我任憑淚泉湧流.我的頭腦恍如變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來,後來什麼都沒有留下,頓時覺得舒暢了.

 

 

 

 [日本。川端康成名作/再深度(藝術魅力)鑒賞2]《伊豆的舞女》(世界著名精美小說)

   

                《伊豆的舞女》(世界著名精美小說)

 

 

王立伏/再深度(藝術魅力)鑒賞: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現、當代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誌。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而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康成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勳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勳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伊豆的舞女:選自《川端康成小說經典》,《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自1926年問世以來,評論、研究文章層出不窮,尤其是日本的研究者作了很多扎實、細緻的研究工作。但從作者的人生觀、作品的思想特徵及表現風格等方面系統地論述《伊豆的舞女》的文章還不多見。本文擬通過對《伊豆的舞女》的分析,來展現川端康成文學獨特的佛典思想特徵。

 

(一)

    由於受佛教的宇宙觀影響,川端康成的人生理想顯得既氣勢恢宏,又虛無縹緲川端康成。主張以佛教視野和宇宙宏觀思考人生,卻又對佛教的傳統觀念、感情因習不屑一顧。他主張把人生放大詮釋卻又避而不談現實。如此等等,反映在文學中他主張表現手法的革新,即文學革命。也正是他的這種人生觀、宇宙觀與文學觀相融合,從而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學(簡稱川端康成文學)的底流。這種底流首先表現在他的初期文學(1923—1933年)的作品中。 

川端康成的創作動力是來自人生的悲痛和寂寞,但川端康成並不想讓讀者在這種痛苦的氣氛中窒息,而是讓理想的光彩照耀讀者苦痛的心,使之得到救助。他在《文學自傳》中曾談到:用我的風格去歌頌東方古典(佛典)的虛幻。(注:川端康成著,葉渭渠譯:《文學自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他還曾就其文學本質論述說:有的評論家說我的作品是虛無的,不過這不等於西方所說的虛無主義。我覺得這在心靈上,根本是不相同的。(注:川端康成著,葉渭渠譯:《文學自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川端康成如上所述的東方古典(佛典)的虛幻心靈上根本不同的虛無等,是文學創作上的理想表現。具體地講,就是心靈受到壓抑、煎熬時產生的博大求助心。(注:東山魁夷、吉村貞司著,葉謂渠譯:《我的道路》,《世界文學》1988年第6期。)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所有的人本來就具有平等圓滿的佛性。

 

(注:石田一良:《日本思想史概論》,吉川弘文館1986年版。)這一室町時代的禪宗大同思想基礎上的自我解放,就是苦難、寂寞之心得到解脫的一種境界。讓理想的光彩照耀讀者苦痛的心,使之得到救助,這就是川端康成早期文學的思想特徵,也即佛典文學思想。

 

川端康成文學思想特徵的形成,首先源于他的人生經歷。川端康成剛滿2歲父親即病故,3歲時母親也離開人世,7歲時祖母病故,後來他被寄養在姨媽家,在他10歲時姐姐也因病死去,15歲時祖父又病逝。這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使淪為孤兒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謂孤兒的根性。他曾在《文學自傳》中剖析自己:我自幼是個孤兒,受人照顧太多。許多人都寬恕過我,我自己也不曾對別人懷有惡意。他還談到:我剛到東京時,我很愛看失火的場面。大地震後,我一連十天半月,天天都帶著水和餅乾,到處遊逛災後的遺跡,臉都曬黑了。……我想去的不是歐美,而是東方的滅亡的國家,或許我是個亡國奴。再沒有什麼人間的形象,比地震時逃亡者那源源不斷的行列,更能刺激我的心。我迷戀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欣賞托爾斯泰。可能是由於我是個孤兒,是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哀傷的、漂泊的思緒纏綿不斷。從川端康成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孤兒根性使他的性格具有了無怨無恨的孩童般的稚朴、明亮的一面,又使他的性格具有了亡國奴般的痛苦和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同命相連等傷感、陰暗的一面。

川端康成的孤兒根性血肉相連般地融化在他的人生觀及文學思想中。他在《文學自傳》中寫道:早在十五年前,我腦子裡就已構思了一部題為《東方之歌》的作品,又想把它寫成天鵝之歌。用我的風格,去歌頌東方古典的虛幻。也許我沒能寫出來就死去,不過我一直想寫它,只有這點我希望能夠得到理解。川端康成把佛典看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學,把它當作文學的幻想來敬重,是別具慧眼,有其自我認定的含義的。在佛教看來,人生是苦的,人生是一切苦惱的總合。但當人們認識到佛教的真理,了悟人生的真諦,就會進入一種煩惱滅盡,常樂我淨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入滅pán的光明前景和理想境界。(注:楊曾文:《佛教的起源》,今日中國出版社1989年版。)川端康成以此為自己的創作宗旨。這一創作宗旨指導下的川端康成文學,是帶有明顯的孤兒傷感稟性和為悲哀和寂寞的人生創造理想與生的力量的川端康成式佛典文學特徵。

 

(二)

    《伊豆的舞女》充分體現了川端康成式的佛典文學特徵。日本學者伊藤整在評論《伊豆的舞女》時,曾有過精闢的闡述:反復讀一下《伊豆的舞女》可以隨處發現這篇作品同川端康成今天的創作在脈搏上是相通的。可以說這相通之處在《伊豆的舞女》中只是處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不用說,讀作品時,雖然在這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獲得一次又一次真正的感動而深入了下去,但掩卷時獲得的總的感動不是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獲得的,而是構成這篇作品骨骼的情節和情景的甜蜜性,是青春的抒情。殘忍的不回避的目光不漏過醜惡的全過程,在最後的目的地,一定要抓住純潔和美。川端康成這一創作精神,遊弋在貫穿始終的抒情氣氛中,因而被深藏在作品的內部。(注:伊藤整:《川端康成的藝術》,《文藝》19382月號。)

《伊豆的舞女》的主題是通過主人公青年學生的主觀意識表現出來的。一位孤兒出身的大學預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與流浪藝人結伴而行,其間,對一位14歲的舞女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愛慕之情。在青年學生的主觀感覺、體驗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印象系列:(1)中風老人的印象;(2)流浪藝人的印象;(3)茶店老闆娘、旅店老闆娘的印象;(4)孤兒及老奶奶的印象。這幾個印象系列是由青年學生的主觀意識有機地統一起來。中風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奪去父母性命的三個孤兒及失去兒子、兒媳的孤苦老奶奶的可憐;受人歧視的流浪藝人印象中又可分為落魄潦倒的榮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產夭折在旅途的榮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讓但又無奈還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會風習自己也看輕女人的阿媽,離開故里親人隻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這苦難、悲哀的印象,同因孤兒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憂鬱而來伊豆旅行的青年學生孤寂、憂鬱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們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在青年學生的心靈的湖面上泛起了水花,使青年學生的靈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與昇華。

第一次是因熏子的純潔而產生的。青年學生在向茶店老闆娘打聽今晚那些藝人的住處時,老闆娘含有過於輕蔑的話語使青年學生想到:要是那樣,就讓那位舞女住到我的房間裡來吧。(注:《伊豆的舞女》,《昭和文學全集川端康成集》。)對於文章中的即青年學生的遐想,有一些日本研究者認為這是邪念;也有的認為這是一種超越了色情堂堂男子漢的正義感,即不含邪念的保護意識;也有的學者認為二者兼而有之。筆者贊同後一種觀點。因為在青年學生的眼裡,開始一直錯把熏子看成是成熟的女子。當從舞女的無拘無束、無邪無欲的神態上,青年學生明白了她還是個未成熟的孩子時,腦子裡澄淨得好像被擦洗過一樣,笑容久久停留在臉上。(注:《伊豆的舞女》,《昭和文學全集川端康成集》。)這裡,作者把初戀的少女的純潔視作一種人生理想來渲染的。

又一次心靈的撞擊及情感的昇華,是青年學生和舞女之間的感情交流。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藝人們對青年學生越來越表現出信任、感激的情感。青年學生既不獵奇又不含輕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們是屬於流浪藝人那一種類的人。我這一尋常的好意似乎滲透進他們的心田裡。因為人們尋常對流浪藝人是獵奇的、蔑視的。因此,這一尋常而又超乎尋常的好意換來的是舞女對青年學生的讚揚:是個好人啊!”“這話語帶有單純而坦率的韻味,是天真自然是輕輕拋出的帶有感情傾向的聲音。(注:《伊豆的舞女》,《昭和文學全集川端康成集》。)這讚揚使青年學生有了自我確認的信心:連我也毫不做作地感到可以把自己叫作好人。青年學生感覺體驗到的環繞舞女的社會氣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兒根性的心靈底色本來就是悲哀的,因此形成了《伊豆的舞女》悲涼的基調。然而,在這種悲哀的氛圍中,舞女和青年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都互相得到了慰藉,從而使兩顆自卑的、灰暗的心變得自信、明亮了起來。這一心理變化,作者 在《伊豆的舞女》的結尾作了濃墨重彩的描述:這時我的心情是美好的、空虛的。明天我將帶著老奶奶到上野站去買前往水戶的車票,這也是完全應該做的事。我感到這一切全融為一體了。……我的頭腦變成了一泓清澈的水,它一滴一滴溢了出來,最後什麼也沒留下——我心裡快活得甜滋滋的。

引文裡出現的空虛頭腦變成了一泓清澈的水最後什麼也沒有留下等,實際上是在悲哀中由於人們心靈的相互交流、相互撫慰而產生的和諧、幸福的一種理想境界。這也就是《伊豆的舞女》的主題的深層內涵。

川端康成的早期文學作品是立足于人生的悲哀和寂寞來構思的,其本質是通過佛典的幻想境界的創造給悲哀寂寞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他這一文學特徵不是超現實的形而上學的純理念的,而是主觀自省(包括自救)和客觀審視(主要是對被侮辱被損害人物的社會環境的揭示)的融合。在以哀傷頹廢為基調這一點上,它的道德歸向和理想閃爍是主題的核心。這大概就是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委員會稱讚川端康成的作品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的主要原因吧。

 

 

 

再談談《伊豆的舞女》強烈的藝術魅力

 

自《伊豆的舞女》從1927年出版以來,就感動了無數的讀者,並6度被搬上銀幕。

故事根據作者青年時代一次伊豆之旅的經歷寫成,體現了較多的作者個人色彩。“我”,一個東京高等學校的學生,在獨自遊覽伊豆的過程中遇見了一群巡迴演出藝人,其中一個“看上去約莫十七歲光景”的舞女深深吸引了“我”。“我”有意的追隨著他們一直到盤纏用盡,並在旅途中與他們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同時,舞女情竇初開,也漸漸顯露出了對“我”的喜愛。雖然最終這段美好的初戀只停留在兩個人的心裡,變成了不完滿的回憶,但也正是這樣,小說留給了讀者無盡的遐想和惋惜,並因此增強了它的藝術魅力。

1968年,川端康成憑藉《雪國》、《古都》、《千紙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因此被更多的讀者所熟知。小說中處處散發的淒美、純淨的氣息感動著讀者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們一種能夠平復內心躁動的力量。幾十年來讀者的眷顧已經使《伊豆的舞女》成為了一部經典,其所蘊含的藝術魅力長久的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清純委婉的愛戀 

 

中國著名理論家和川端康成作品譯筆大師葉渭渠在評價這部作品時曾說:“《伊豆的舞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初戀”。作品中最令讀者感動的地方也正是“我”與舞女之間那欲說還休、清純委婉的愛情故事。“她梳理著一個我叫不上名字的大髮髻,髮型古雅而又奇特。這種髮式,把她那嚴肅的鵝蛋形臉龐襯托得更加玲瓏小巧,十分勻稱,真是美極了”。舞女稍顯成熟的美將“我”深深吸引,“我”細緻地觀察著舞女的容貌與言行,心理種種的變化也被她牽引。小說開頭寫“我”獨自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驟雨向“我”橫掃過來,這個原本並不適合旅行的天氣裡“我”卻因為“一個希望”的“催促”,忘記了疲憊,忽略了山上的美景,匆忙地趕著山路。當“我”追上了舞女一行人,如願以償時,作者寫“我”呆若木雞在站在茶館門口,把初戀的悸動形象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由於小說是以第一人稱寫成,“我”對舞女的愛慕描寫的明白坦率,包括後來舞女一班人被招去去演出,“我”心煩意亂,擔心舞女會被人玷污和當舞女要與我通宵下棋時,“我也變得好戰了”都明白的闡明了主人公的心思。與主人公內心明顯的變化相對,舞女的心理卻完全是通過其言行表現的。看上去約莫十七歲的舞女實際只有十四歲,“還是個孩子呐”。少女的羞澀和清純通過一次次的臉紅和對“我”的關心含蓄的表現出來。

作者川端康成的描寫,可以形象的想像出來舞女的純美,甚至也同“我”一樣,“喜歡”上她。“我”追上舞女一行人後與漢子聊了起來,只是回頭問了舞女一句她的臉就緋紅了起來,回答時也有點慌張,再問就只會點頭了。這可能是我與舞女的第一次對話,少女的羞澀惹人喜愛,言語間微妙的感情活動被充分展現出來。如果說我與舞女的第一次對話時舞女顯示的羞澀是常人必有的反應的話,那麼當我要乘船離開時舞女獨自在碼頭等我,並一言不發,像是在生氣的表現便足以讓讀者看懂舞女的心思了。直到船遠去舞女才揮舞起手中白色的東西,更是表明了她心中難以言語的情感,這種隱藏在內心最終停留在內心的愛讓讀者頓生惋惜之情,不完滿的結局讓小說超越了有限的文字,讓每個人少年時代的那份懵懂純情在舞女或我身上再現,文學作品與讀者產生了共鳴,回憶與遐想交織,淚水濕潤了眼眶。

清冷唯美的秋景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描寫通常是為主題服務的,小說中的景物一方面為的是營造一種特定的氛圍,一方面也是人物心理活動的外化。《伊豆的舞女》這部作品在講述一段美好戀情的同時也為讀者展現了一副日本伊豆島上的動人秋景。當然,以第一人稱寫作的這部小說所展現的景物被打上了更多的主人公的心理印記。讀者借助主人公的眼睛一邊欣賞美麗的秋色,一邊與主人公一道感受他內心的起伏,“看”到了更加豐富更加淒美的伊豆風光。

為烘托傷感的氛圍,小說中的伊豆秋景整體上呈現出清冷唯美的特點。小說開頭對環境這樣描繪:“驟雨白亮亮地籠罩著茂密的杉林”、“重疊的山巒,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如此淒清壯美的山色,身在其中的人怎麼會不“目不暇接”,有怎麼會不感懷呢?

在與人物的心理相配合上,景似乎也通了人性,適時地變化起來以應“情”。在我急匆匆地追趕舞女一行人的途中,驟雨“從山麓向我迅猛地橫掃過來”,當我與漢子已經能傾心暢談,情迷無間時,“連山巒和蒼穹”也變成了“一派南國風光”。黃昏時分,舞女們被招到飯館演出,我牽掛起舞女,心裡煩躁,這是的景再一次出現了變化。一場暴雨使眼前的小河變得渾濁,成了“黃湯”,房間裡也是昏昏沉沉的。

翌日上午,我得知舞女一切安好時,天又已經放晴,那一條上漲的小河,正“承受著暖融融的陽光”。讀者讀到這裡似乎能感到身上一陣暖意,不禁的沉浸到美好秋日的想像中去。而在最後送別的時刻,和煦的陽光又再次消失,“蕭瑟的秋風”渲染起結局的悲涼。

讀者就這樣在不斷變幻的景色中為伊豆的風光所折服,為小說的悲情而傷懷,體會著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完美交融。         

        

      善良樸素的人性

        

      舞女一行人巡迴各地以演戲為生,是社會最底層的階級,快到下田的時候每個村莊的入口都豎立著“乞丐、巡迴演出藝人禁止進村!”的牌子。但是作者並沒有強調他們的不幸,不同階級的矛盾也被淡化。川端康成筆下的人際關係是和諧而樸素的。“我”原本以為舞女們巡迴各地演出的日子是相當艱辛的,但實際上他們卻是那麼悠閒自在、無憂無慮。讀者的注意力也沒有被社會矛盾所吸引,因為作者將人性的樸素善良展現出來,始終讓讀者感受著人性的美。

主人公第二次追上舞女一行人後很快與“漢子”聊了起來,他“連珠炮似地向我問東問西”,一路走來“我”與他已經親密無間了,後來甚至請我參加他們夭折孩子的七七。舞女一行人熱情善良的性情讓“我”感動,讀者在他們的感染下也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愉悅,嚮往那種樸素和諧的人際關係。小說的結尾,作者安排了遭遇不幸的老婆子和她的三個孫輩出場。礦工們對她們的照顧和船上乘客的撫慰,還有我爽快地答應一路上對他們的照顧再次現實出了人性的光輝。正是在這樣悲情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幫助,讓讀者在為美麗愛情感動的同時還欣喜地體會到了人性的溫暖,小說自身的藝術魅力也因此得到再度昇華。

現在社會生活中因為市場經濟的衝擊,人心躁動中類似故事情節是很難再有的,恐怕也只有張藝謀根據一篇日記所寫,而改編拍攝成的唯美電影《山楂樹之戀》了?!。。。。。。

     

 

      

    

諸葛風wlf(總都會新浪A-網易壹博客)互聯網國際平臺/全球馳名品牌中心!-(海外)之全球群體媒體空間-/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土爾其/香港/臺灣/澳大利亞/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阿根廷。。。。。。(国内)网易/新浪/搜狐/凤凰/腾讯/天涯社区/起点中文/纵横中文/红袖添香/榕树下。。。。。。共同纪念媒体空间建立/作品发布四周年——《人民智慧》期刊建立将亮相-{中外的媒体空间之外面的世界}——纪念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wwwwwwww21 2017-6-3 13:39
请品读经典。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