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在世界屋脊上行走 //www.sinovision.net/?139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走吧,我们一起去西藏。我用胸膛,你用目光......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

已有 3876 次阅读2011-1-28 10:03 分享到微信


文/影:尼娃卓玛(藏族)

――浅谈藏民族的浪漫性格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

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驻锡地,那里供奉着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然而却惟独不见你――仓央嘉措的灵塔,三百年了,作为最富传奇色彩的六世达赖喇嘛,你的灵塔在哪里?
仓央嘉措,你去了哪里?难道在你23岁迈出布达拉宫的最后一刻真的都没有回头吗?真的让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万民仰视中模糊。你轻挥衣袖,把那人人敬仰的佛光如尘埃般拂掉后翩然而去,消失在滚滚红尘里。因为在修行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和信仰的飞翔,在距离宫殿越来越远的时候,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以你坦然的把被俘当作一种解脱和释然。
你离去之后,你的情歌依旧在高原上盘旋,像酥油灯火一样缕缕不绝。在潮水般的祈祷声和嘹亮的号声之上,情歌的音符,自由的旋律,像风一样在群山之间回旋。三百年后,当再次读起你的情歌,我们依旧只能仰视,仰视雪山之颠那傲然独立的一缕不屈的灵魂和一颗勇敢的心!一段亘古不变的情,此时此刻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虔诚地膜拜和诵读: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2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布达拉宫是历代喇嘛的驻锡地,那里供奉着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然而却惟独不见你――仓央嘉措的灵塔,三百年了,作为最富传奇色彩的六世达赖喇嘛,你的灵塔在哪里?
仓央嘉措,你去了哪里?难道在你23岁迈出布达拉宫的最后一刻真的都没有回头吗?真的让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万民仰视中模糊。你轻挥衣袖,把那人人敬仰的佛光如尘埃般拂掉后翩然而去,消失在滚滚红尘里。因为在修行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和信仰的飞翔,在距离宫殿越来越远的时候,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以你坦然的把被俘当作一种解脱和释然。
你离去之后,你的情歌依旧在高原上盘旋,像酥油灯火一样缕缕不绝。在潮水般的祈祷声和嘹亮的号声之上,情歌的音符,自由的旋律,像风一样在群山之间回旋。三百年后,当再次读起你的情歌,我们依旧只能仰视,仰视雪山之颠那傲然独立的一缕不屈的灵魂和一颗勇敢的心!一段亘古不变的情,此时此刻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虔诚地膜拜和诵读: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
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3

 

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于公元1683年正月出生在藏南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那里是门巴人的聚居地,也是红教盛行的地方。父亲扎西丹增,信仰红教;母亲才旺拉姆却信奉宁玛教。你是历史上是唯一一位不是藏族的达赖喇嘛。你非常
聪明,八岁习字,十一岁做诗。据说,你出生的时候,天上出现七个太阳的祥瑞。也许,这就是佛降人间的预兆吧!可是你幼年丧父,舅父顿巴和姑母贪财如狼,夺走了仅有的财产和房屋,你便随母生活,家境贫寒。
1697年9月,册封你为转世灵童,剃度为僧,尊称为活佛。被人们迎至拉萨在高高的布达拉宫里。经名为“仓央嘉措”,藏语意思为“音律之海”,其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生的预言!
我走近三百年前的1702年,你泣拜在扎什伦布寺法座前,袅袅的香雾、宝象庄严的佛寺,你和五世班禅大师四目相视,酥油灯的光芒映照着你19岁的面孔,你乌云密布的脸庞若明若暗。在那座饱经风霜的寺院里,你终于向班禅送回僧衣,以表达你退戒意愿。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你始终沉默以对。终于泪如雨下,你再三说道:“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然后,毅然起身,夺门而出。曾为少年的你落发授戒的班禅大师罗桑益西追至日光大殿外,你双膝下跪,恭敬地磕了三个头,你痛彻肺腑对班禅大师言道:“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请让我过普通人的生活吧!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弥戒,我将面向扎什伦布寺而自杀。二者当中,请择其一!”言毕黯然离去。
戒律森严的环境和多情的内心世界冲突,终于不可遏止地爆发了。我无从得知你想了些什么,我看到的只是你意已决。把惊愕、沉思留给了扎什伦布寺,留给了广大的信教者。
这就是你,身不由己又无可奈何的你,心柔如水志坚如钢的你。虽然贵为活佛,却是那么的茫然无助,命运全由别人来安排。“还不如一个农奴,农奴还有逃亡的权利;甚至不如一个小僧,小僧也有还俗的自由”。
你为什么会如此叛逆?
一个是因为信仰红教的原因。父亲是藏族,母亲是门巴族,从小在藏族和门巴族聚居的宁玛派红教区生活,这个教派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两个民族的相异而又交融的文化熏陶和来自民间自由性灵的感染,使你对人间情怀和世俗爱情充满了渴望,而限制结婚和情欲的格鲁派黄教却让你痛苦不堪。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能继续执控政权,在五世达赖圆寂后15年密不发丧,致使寻访灵童的工作不能公开进行,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接受教育,当14岁的你被迎进布达拉宫的时候,已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了,一下子让你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自然是难以接受的了。藏王第巴・桑杰嘉措为了自己的私欲,并没有让你过问政事,虽然你从没有将地位权势看的那么重要,但岁月的蹉跎怎能不让你对前途产生疑虑、动摇。你看不到未来,找不到出路。突然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更何况你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加之少年心性,又不太明白自己所处凶险和身负的重任,对藏王第巴・桑结嘉措的野心更无法领会。
你不舍当年在雪山放牧的情景,不舍家乡墨脱人豪迈的激情,尽管因为贫穷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草原奔跑,放声高唱草原之歌,那是多么的惬意,如今,你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活佛至尊的宝座,可你的命运已经不再属于自己,每日接受着藏民们的觐见和膜拜,你头上活佛的光环让你感到无比沉重。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4

 

我不能亵渎你对佛的虔诚,除去你作为活佛的宗教身份,你对爱情的渴望不亚于世俗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因为你心中的世界不只是宗教,还有凡世的爱情。
年轻的你在华丽的布达拉宫里整天翻阅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典,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你总想走出布达拉宫。化名宕桑汪波,化妆逃出布达拉宫。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雪地的脚印暴露了你的全部秘密。在大雪后的清晨,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不幸的是最后脚印进入了你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你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你的情人处死,并采取严厉措施,把你关闭起来。
悲痛欲绝你便把佛深深埋进了心底,拿起笔开始了你的诗歌创作。一个达赖喇嘛的诗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近似于民歌的情诗将永远为世人流传。“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你用诗承载了你无尽的思念,每一句都真真切切的透露了你的心声,咫尺天涯是何等的残酷,思念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缠绕了你整整一生。也许,你期待着邂逅重逢,盼望能再见一面,哪怕是短短的一瞬。然而残酷的现实化做笔端: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你诵出的梵音不是古奥难懂的经义,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不是抽象虚无的道德标准,而是带着生命温度的呐喊。风流倜傥的达赖喇嘛,你用诗歌在瞬间沟通了所有人的情感体验,你显然是佛界里的另类。当雪域高原的芸芸众生匍匐于你的脚下,你却对那种可以在风雨中纵情歌哭的世俗生活充满向往。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但是爱情需要圣洁的内心和狂热的情感作为支撑,需要苦苦的修行甚至勇敢的牺牲,它像宗教一样宁静而忧伤。因此你选择了思念为你的苦修,思念的煎熬超越了肉体的苦难,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这种思念的锥心业已超越了肉体的痛苦。
就像水与火是绝不相容一样,喇嘛与女人是对立的,你的生活必须远离爱情。在一首诗里你写道:接受了她的爱,却牺牲了佛缘。若毅然入山修行,又违背了她的心愿。
从此,拉萨便是你一生伤痛的地方,不羁的你更让自己一发不可收的沉浸在滚滚红尘中,沉浸在拉萨城夜的浮华里。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5

拉萨大昭寺外有家咖啡馆,用藏、汉、英文赫然书写着“玛吉阿米”。
闲暇之余,我经常光顾这家咖啡馆,独自一人坐在二楼的临街窗口,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品味着你留给后人的思绪,黄色的墙体在300余年的风雨中色彩早已黯然。但是三百年后的今天,这座黄色的楼房所弥漫的浪漫与伤感的气息不改,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拉萨的街头。那饱经风霜的颜色,正向世人诉说那段温暖而又苍凉的往事。
有人说你曾在这里潜心做诗,也有人说你曾在这与一位月亮般娇美的女子不期而遇,人们看见你眼前的灯火忽明忽暗,你一面诵经读咒,一面书写情歌,在夜幕的掩饰下,“宕桑汪波”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着,互相倾诉心中的爱恋。于是你写下了“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是一个心灵与情感结缘的气场。让尘世间那些含苞待放的爱情玫瑰无拘怒放,让那久远的“美丽遗梦”幻化成一种默默的祝福――祈求有情人常相厮守,永不分离!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6

今天的人们喜欢吟诵你的情诗,是因对浪漫的诱惑而充满了艳羡,其中也蕴含着对真情的渴望和焦虑。对情的恣意挥霍让今天的人们找不到真爱,当一夜情和情人之风盛行,成为随处可得的情感慰籍时,人们更涌起了对真爱的迫切需求。因为情的易得,人们往往就不懂得珍惜真爱;因为功利的诱惑,人们放弃回避真情。这是现代人的无奈,遗弃了真爱的弥足珍贵,因此也就饱尝了寂寞、失落和懊悔。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夜情和情人的故事轮番上演,同床异梦的夫妻让爱情变成了速食,又有谁能如你那样将真爱升华成执著的信仰,为真爱虔诚不悔、孜孜不懈的坚持呢?
而这黄色小楼,随着岁月的更迭,成为人们摆脱和超越缺乏真情困扰和焦虑的途径,不断思索品味着你那浪漫的故事,玛吉阿米将永远是这故事的情节、情感和灵魂!此时的玛吉阿米,已不再属于你,而属于每一个人。
多年后冬天,叫艳的女子最终成为别人的妻子,多年的感情和相思没有化蛹成蝶,苍凉的往事和怀春的岁月成为我一生的记忆,记忆的刻骨铭心胜过笔下落寞的文字,“未嫁娘”玛吉阿米好似情感荒漠中的一处驿站,它能让接踵而至的过客心里烙上久久的“美丽遗梦”……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7

在三百年后我试图走近你,一个面目清秀的藏巴汉子,一个化名“宕桑汪波”的活佛,身着华丽宽大的僧袍,绛红的僧袍半遮半露,佛光辉映着你迷离的表情,忧郁的眼神在经殿香雾中若隐若现。意外的是,这张面孔我竟毫不陌生,我觉得我曾经见过你,不知是在高原的荆丛间艰难地行走,还是在拉萨灯火初明的街衢,亦或是猜拳行令的茶馆酒肆,你年轻的脸上藏着世俗不容的天真,挟带着粗砺的风雪传经布道。在宗教里或许你是一个叛徒,但是在人们心中你是永远的活佛,佛在你的心底。作为人的个体,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宁愿舍弃达赖喇嘛的藏族最高头衔,也要光明正大的追寻自己的爱情。对密宗佛教极为推崇的西藏社会,作为最高领袖的你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这种崇高的品质造就了你在人们心中的永恒,在当时因为你不想背叛自己的心灵,你爱的是人,因为你自己首先也是一个血肉丰满人。
但是一个沉湎于浪漫爱情中的人,不可能在政治上有太多的建树。神圣庄严的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你自然逃不脱被废黜的命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终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敕令“执献京师”,并被予以废黜。
可惜你走得太早,公元1706年当你被押往京城,在哲蚌寺山下,经历一场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你不忍生灵涂碳,毅然走出保护以身伺虎,对众僧说:“吾之生死无妨,不久即可重见吾之僧徒。”说完束手就擒,遥望着城头相拥的僧众,向着漫天红霞而去,走向被羁押的命运。
你把最后的浪漫写在押解的路上:天空洁白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


后来你的转世灵童――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就是根据这首诗中的暗示,在理塘找到的。而理塘正是你的玛吉阿米的故乡,不是“不到远处去飞”,而是远在四川的理塘,不是“只到理塘就回”,而是永远地走了,并且走的杳无音讯。这一年是藏历火狗年,你刚刚23岁。
也许大慈大悲的佛祖能够体谅你的痛楚和忧伤,也许是你对爱的执着感动了佛祖,允许你获得尘间的幸福,当途经青海湖时,你竟成功遁去,不知所终。
没有人知道你的卒年及准确的圆寂地。有人说是在青海湖畔病逝,但是青海湖各种诡异的神话遮蔽了你的身影,有人说你云游在阿拉善地区弘法结善,难道广宗寺佛塔中那一缕女子的青丝,真是你至死不曾丢弃的藏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作为六世达赖喇嘛永远消失了,消失在供奉达赖喇嘛灵塔的布达拉宫里,消失在苍茫的雪域高原……
无论怎样的结局,都改变不了你悲惨的宿命,改变不了是政治斗争牺牲品的现实。你悲惨的命运是佛教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传奇,圣城拉萨一道艳丽的伤痕,但你对爱的追求和执着让后来的人们汗颜,为什么没有结局的爱最凄美,难道因为残缺,所以唯美吗?
每日香火缭绕,木鱼阵阵,暮鼓晨钟,再也不闻红尘往事,浸淫在桑炉里的袅袅桑烟中,耳际回旋着低沉的法号声和诵经声,再次倾听人们吟诵那悲恸的诗句: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8

――后记――

藏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藏民是猕猴与魔女交合后诞生繁衍的后代,藏民族发源于西藏山南地区一个名叫“泽当”的地方。泽当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游戏场”、“游乐园”的意思。比较汉民族女娲造人和西方上帝拿取亚当肋骨造夏娃的神话,藏民族毫不隐讳的宣扬自己的来历,可以说,他们一直生活在伊甸园里,没有因种种罪孽被逐出家园,是上天最爱护的孩子,受着佛祖的加持与护佑。藏民族的精神永远安详,没有焦虑、烦恼、自私,他们爱护身边的每一种生灵,供奉敬畏高山湖泊,信奉万物皆有灵性,最普通的牧民也是最虔诚的信徒。

藏民族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下,所处的自然环境极端严酷,但他们与万仞高山广袤草原一同营造出月亮底下最适合一切善良生命生活的空间,这个善良、虔诚、爱唱爱笑的民族里,每个人都有清澄、无私无欲、光洁的灵魂,用再平凡不过的举动悄无声息救赎着这片高原土地之外的罪人们。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在那东山顶上” ......

这些情诗都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笔下。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9

在历世达赖活佛中,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非常特别的一位,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在布达拉宫中唯独没有他的灵塔,而是他倜傥不凡的个性和唏嘘坎坷的人生经历:一方面他是地位崇高受人敬仰的宗教领袖,另一方面他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守佛门训诫,贪图迷恋男欢女爱的杰出诗人和歌手。最后深陷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不幸被夺取西藏统治大权的旧贵族废黜,1706年被清康熙帝派去官员递解进京途中,在青海湖畔圆寂,时年25岁。

六世达赖在刻苦修行藏传显密经典同时,还表现出与其他达赖活佛迥然不同的性格。他白天举办完浩繁复杂的法事后,总在夜深人静后,悄悄潜出布达拉宫,趁着朦胧月色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义前往八廓街与情人相会,为此他还特地修建一所漂亮的大宅子,装饰豪华。这样的日子持续很久,直到某个东方发白的早晨,布达拉宫的看门僧人发现雪地上一串脚印直通六世达赖的寝宫,才被人们察觉。

想象这位年轻的活佛高唱自己创作的情歌,纵马驰骋在淡淡月色笼罩下的草原向情人奔去时,谁不会感受到人之为人的诗性和浪漫?谁不会爱上这位洋溢纯朴自然本性的年轻人呢?

六世达赖据说有很多情人,他为她们写了六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情歌,内容大多以歌颂爱情,赞美人的灵性为主,直白奔放,“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因此在民间被广为传唱。六世达赖不仅是位宗教领袖,也成为藏族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抒情诗人,而且也是民间传说中备受爱戴的歌神。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0

1.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于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藏历阴水猪年)生于西藏南部寞地,他的父亲扎西丹增,信奉红教;母亲才旺拉姆。属于贫困农民家庭。六世达赖喇嘛全名是普慧洛桑仁青仓央嘉措。

2.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不久仓央嘉措被当时执掌宗教一切事物的当权者桑结嘉措认定为转世灵童,但是整个认定过程都是极为隐秘的,这和当时西藏统治者之间的激烈斗争需要密切相关。尽管五世达赖喇嘛已经圆寂,但是关于他圆寂的消息在十五年后才得以公布,为此康熙皇帝颇为震怒。但考虑到当时西藏内部争斗的背景,皇帝本人采取了宽容的处事原则,并且封桑结嘉措为土伯特国王。但是西藏内部的权力斗争并没有因为皇帝对桑结嘉措的加封而缓和,相反,当时继承和硕汗位的拉藏汗和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3. 尽管康熙帝对于桑结嘉措的才能予以肯定,但同时也觉察到桑结嘉措是一个做事“倾险”的人,并且看出他有“欲专国事”的野心。但是权衡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态势,康熙帝还是默许了桑结嘉措的许多做法,包括确认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的事情。对于桑结嘉措未报请当时的中央政府而私自确立六世达赖喇嘛的做法,尽管康熙帝甚为动怒,但是和蒙古汗一道还是承认了仓央嘉措的正式转世身份。

4. 在五世班禅和桑结嘉措等人的监督下,从此仓央嘉措开始了正式的学经活动。但是这对于已经十五岁年龄的青春少年丝毫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对于仓央嘉措而言自由的生活比经纶更加高明得多和有趣的多。尽管如此,在包括桑结嘉措在内的博学的经师的严厉督促下,他还是学习和掌握了作为一个合格的达赖喇嘛作必须具备的宗教知识和社会活动知识,以及一些生活的知识。据信,在冬季仓央嘉措练习各种金刚舞的跳法,而且他还是一位射箭高手。对于诗歌和历算也极为精通。纵然学非所愿,但是也为他今后情歌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修养根基。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1

5. 仓央嘉措十五岁之前的家乡生活为这位达赖喇嘛所痴情向往,并在他的记忆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宗教的厌倦,对于围绕其中的权力角逐的反感使得这位年轻的达赖喇嘛对于当时的现实极度不满,因为也加深和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白天他以密法佛徒出现,夜晚则化名出入于酒肆、民家和拉萨的街头。1702年他甚至向五世班禅提出还俗的想法。

6. 六世达赖喇嘛的行为无疑给许多攻击桑结嘉措的政敌提供了口实,拉藏汗因此提出了新立达赖的议案,为此桑结嘉措被迫表面上卸任了当时的最高行政宗教职位,但是他和拉藏汗之间的斗争几乎马上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其间发生了桑结嘉措毒杀拉藏汗未遂事件。但是康熙帝正着手处理葛尔丹叛乱平定后的诸事,对于二人的争斗采取缓和的策略。并且派专员再次通过希望确认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来缓解紧张的西藏内部斗争,但实际上对于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皇帝本人也深感忧虑。有记载关于六世达赖喇嘛的死,实际上这位清朝皇帝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正是在他的授意下才有了拉藏汗禁锢和杀死六世达赖喇嘛的可能。

7. 尽管如此,在1703年和1705年仍然发生了桑结派和拉藏汗之间的军事冲突,1705年拉藏汗佯装退兵,然后乘桑结嘉措不备攻打并占领拉萨,桑结嘉措在逃亡中被杀。为了彻底铲除桑结嘉措的实力,拉藏汗多次企图贬废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但遭到广大僧众的普遍反对,其后,拉藏汗上书康熙帝再次提出“废第巴所立假达赖”,鉴于当时的政治氛围,康熙帝命令仓央嘉措在护军统领席柱的保护下前往北京,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被拉藏汗等人设计将其强行送往北京,在到达青海湖途中病逝。又说六世达赖到达北京后逃遁国外,遍游中原等,又说被直接带到五台山观音洞受到禁锢。又说于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在纳革雏喀被蒙古拉藏汗派人所杀,时年二十三岁。

8. 藏汉两地历史均记载六世达赖喇嘛赴京时整个藏区百姓无不悲伤并前来送行。仓央嘉措面对于蒙古拉藏汗的咄咄逼人在哲蚌寺前留下了“生死对我已经没有什么损失”的离藏法言。

9. 有关六世达赖喇嘛的生平,许多至今仍旧是个谜,包括死因。尽管如此,他的诗歌作品在整个藏区乃至国外广为流传,成为藏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并且世世代代为藏族人民喜爱和传唱。他的诗歌集《仓央嘉措情歌》是一个宗教叛逆者追求自由的强烈心声。
 仓央嘉措,做为当时雪域高原最至尊的法王,但在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属于他的却只有月光。而唯有月光下的他才可以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会。那月光下的黄房子,就是他们爱情的伊甸园。
    在布达拉宫,身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他是不能有自己的爱情的。但是,高墙深院的禁锢、严酷无情的戒律,还有那肮脏血腥的权势争斗都不能堙灭他对纯洁爱情的追求。为了爱,他早就想放弃至尊地位以及生命,他曾向为他落发受戒的五世班禅大师下过跪,苦苦地请求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出家戒和弥撒戒,并曾以死明誓过。然而,他也许弄不大明白,他的命运是与他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是死是活,都不是他个人所能左右了的。当他终于知道不能推辞掉至尊的身份并且又凭借自己如此高贵的地位却换不来简单的爱情时,他曾善良地一厢情愿过:“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曾追求过世间的“双全法”,想“不负如来不负卿”。但是,这一个痴情的赤子,他哪里知道,这人生的两极,虽唯美而凄怆。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2
    当时的仓央嘉措,就是如此地苦苦挣扎在这人生的两极,这对于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来说,那是无休止的暗淡无光的日子,窗外就是阳光灿烂的世界,而自己所在的殿堂却永远是幽暗寂寞。所有这些,都使得仓央嘉措成了达赖喇嘛世系里的一个特殊人物。在布达拉宫,他不过是权势争斗中的一个棋子;在雪域的旷野,他好似遍地开遍的格桑花,风过处,满目凄美。于男人,他是重情厚义的朋友,生死可托;于女人,他是爱即无悔的情人,终生可倚。这都能从他写自300多年前的情诗中读出,就是在今天,那些璀璨如宝石般的诗句穿越历史的时空依旧闪烁着历久弥新的光芒。当我们与300多年的岁月一起倾听并吟唱时,仍然为之深深地感动着。只是如今斯人已逝,就连其当年在这雪域高原上的足迹也被岁月的风尘吹的扑朔迷离了。今夜,就感觉能够与大师唱和的,也就只剩下这一来自佛土的声音了:“来吧,偷走我吧,把我藏在你的心里。别让我在寂寞中迷失,别让我离你而去。如果我展开我的黑发,会将白天变成黑夜。来吧,偷走我吧,主也会赞许”。这是仓央嘉措最后发出的最悲情的声音。这声音中的那一份无力与无望和苍茫与寥落,也许就在这窗外夜色里横陈着的青藏高原上。因为在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痴恋着的人了,他知道,那分别时的一瞥,已经成为了他永远的回忆。
    “高山下的情歌,是这弯弯的河,我的心在那河水里游。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这就是央金兰泽所唱的《遇上你是我的缘》,它是诗中告诉我的,歌里唱的就是仓央嘉措。突然想起在自己的手机里就收藏着这首歌,旋即打开,那天籁般的歌声就象今天曾经亲历过的那清澈澄明的高原山溪,在我的心头缓缓流过:“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我的一生就选择的了你。遇上你是我的缘,守望你是我的歌。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我爱你,就象山里的雪莲花,就象山里的雪莲花。。。。。。。”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3

『原创散文』走出布达拉_图1-14

“有什么样的民间传说,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民族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什么样的民族性格。”藏族人民千百年来之所以怀念和爱戴这位英年早逝的活佛,传唱他留下的热情洋溢,歌颂生活,赞美爱情的情歌,就是因为他表达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在传唱中,逐渐完成对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纽约桃花 2011-1-29 10:07
To: maryyang 你曾经说:
在你笔下,让人看到的最透彻的仓央嘉措,优美而犀利的文字,如诗如歌。
这是版主转载的散文,版主已经著名出处: 文/影:尼娃卓玛(藏族)
回复 听雨潇潇 2011-1-29 02:40
欣赏!
回复 maryyang 2011-1-28 11:10
在你笔下,让人看到的最透彻的仓央嘉措,优美而犀利的文字,如诗如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