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政府招商垄断埋下房产隐患 市长违法行政酿成夺命楼盘
瓦房店房地产市场人祸泛滥亟待整治刻不容缓
2006年5月12日,山崩地裂的汶川大地震袭击巴蜀大地,震惊世界。然而,有谁知道,就在这大自然的天灾肆虐造成楼坍屋塌悲剧不久之前的4月,在辽南的新兴城市瓦房店的房地产界,却上演了一出政府招商垄断,市长违法行政,非法保护企业垄断,从而酿成房产楼市存在严重夺命隐患的悲剧。致使许多毫不知情的市民付出昂贵的血汗钱,却一步步走进伤人害命的活棺材。
垄断经营的恶果
2008年4月份,正是辽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时节,而在瓦房店的房地产建筑市场,正当瓦房店市房地产开发商们大显身手、各竞风流的时候,却招致了一场人祸肆虐的无妄之灾。分布在瓦房店市区各个角落的许多在建的楼盘工场里,在浇注混凝土作业时,先后大面积、多场点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现场发现,混凝土浇灌后,不仅长时间不凝固,还出现严重龟裂。有的现浇板多处出现结构性裂缝,有的甚至出现连环贯穿的网状裂缝。裂缝严重的,能直接看到钢筋,用8号铁丝可轻易的一穿而过。有的裂缝严重的楼板,在施工中竟然潺潺渗出钢筋锈蚀后血色的污水。
据了解,当时使用这些质量低劣的混凝土浇灌楼体,造成结构性裂缝的,几乎危及全市大多数使用同一来源混凝土的20多个开发项目。规模有从1栋楼到10余栋楼不等,在建或者已经完工的楼房至少为数十栋,大多数为居民楼。如果全部入住的话,可能涉及到数千户居民。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楼房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售出,有的已经有居民入住。
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半多年,质量低劣的混凝土给瓦房店市房地产业造成的重创,至今仍余波未消。笔者在瓦房店市某楼盘施工现场看到,该楼盘以基本完成外部施工,各楼层楼板上被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地贴上了“虎皮膏药”,这里的技术人员正在给已经断裂的楼板灌注结构胶,进行封闭加固处理。在一座正在给楼板浇注砂浆的楼房处,上层砂浆水如雨点般顺着楼板缝隙渗透至下一层,下层楼板被这些“雨点”击成无数小洞,据工作人员讲,这里还没有进行加固处理。
此处楼盘的技术总监告诉笔者,楼板断裂的问题不光他们,使用同一厂商该得该预制混凝土的其它楼盘,也都普遍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楼板断裂。“在某某小区,楼板断裂程度之深,用一根粗铁丝就可以从所浇注的混凝土中穿透。”
据了解,楼板一般是由钢筋网和混凝土在模板的作用下凝结成的一个整体板,钢筋网承受拉伸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在楼板断裂的情况下,透过裂缝进入楼板的水会锈蚀钢筋,从而降低了楼房的使用寿命。“一旦发生一定程度的地质变动,这些(楼板断裂)楼房将面临倒塌的危险。”一位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技术人员向笔者透露。
据介绍,问题发生后,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保证质量安全,花费几百万元请来具有建设部资质的某专业建筑加固公司为其楼盘做楼板密封加固处理。他坦承:“对楼板进行加固密封处理,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房屋安全质量会大大折扣。如果拆除重建,开发商将付出惨重代价。”单据他讲,像他们公司采用专业手段采取补救手段的寥寥无几,一些开放商为降低成本,只是用水泥把楼板断裂处表面抹平,掩盖内部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现代楼房建筑的主体建材,用这样的混凝土建楼,强度根本不够,建起来的楼房也是豆腐渣工程,怎么能进入市场销售?怎么能够放心住人?怎么向社会交待?购房市民望而却步,开发商忧心如焚。
这样低劣的混凝土来自何方?是怎么进入全市房地产市场的?有谁为全市房产开发商负责?带着这个问题,几个月来笔者先后多次陪同有关媒体,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涉案场点,做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佐证。终于查明,这些低劣的混凝土来自行业垄断性企业―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令大家难以想象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当地人民政府,一手扶植了这个现代企业的怪胎,靠政府强权维持垄断经营,从而酿成了夺命楼盘的安全隐患。
违法行政的恶例
瓦房店市房地产业界质量低劣混凝土事件,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悲剧,还是闹剧?
其实,这个序剧早在去年夏季,就热烈开场。2007年7月末,在瓦房店市打拼的开发商们,几乎同时接到一纸公文―瓦政发[2007]114号文件《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城市规划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通知中先是打着“上级要求”、“环保”与“节能”的旗号,冠冕堂皇的讲述了一通关于“狼为什么要吃羊的理由”之后,赤裸裸地强行规定:
保留仅有的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原则上10年内不再批准新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在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须出具与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签订的商品混凝土销售合同,否则不予办理。违规开工建设的,不予验收。”文件从8月10日开始在当地实施。这个通知,通篇最具杀伤力的,就是不与指定企业签合同就不给办施工许可证。这让开发商及义愤填膺,惶惶不安,又无可奈何。
在当今时代,在全中国,在全世界,行业垄断并不鲜见。但是像瓦房店市这样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强行为行业垄断鸣锣开道,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私营企业一己服务,抑或从中自己渔利,恐怕是绝无仅有、独此一家。由此说明,瓦房店市政府主政官员们利令智昏、权令智昏、狂妄之极、愚蠢之极到了何种程度!
施工必用混凝土,这份文件把私营企业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的商品混凝土销售合同,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这项政府许可的前置性条件,使每年约10万立方米的瓦房店商品混凝土市场被一家企业垄断。
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噪音大,污染环境。政府从环保角度考量予以取缔的做法也是合理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不二的自然法则。瓦房店市政府指定一家商品混凝土提供企业的做法,抹杀了施工方和开发商选择优质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权利。
据调查,文件下发时,私营企业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并无相应的经营资质。但是,背后有政府撑腰,隆成砼业有限公司便有恃无恐。派员逐个房地产公司颐使气指的“登门拜访”,靠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式的手段,如愿签订了合同。
然而,尽管有了强制性的政府红头文件,签订了“拉郎配式”的合同,政府领导还是不放心。为保证市政府114号保护垄断文件的贯彻执行,市政府责成行政执法局经常下去围追堵截,以保证与市领导部署的“一致性”。从瓦房店市第一任行政执法局局长张荣彬开始,到第二任局长孙公和,他们惯常的做法是在公路上设卡堵截封锁,凡是发现有其他运载混凝土车辆的,非扣即罚。使得一些司机感慨地说,往瓦房店市内送混凝土,好比进了敌占区,胆战心惊的。一旦发现有的工地胆敢使用的不是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的商品混凝土,轻则遭到一通呵斥,重则“秋后算账”,层层设阻,难过质量检查关、验收关,可谓后患无穷。
市场垄断让当地部分开发商苦不堪言。一位开发商告诉笔者,这一文件使他与另外一家企业的商品混凝土合同成了一张废纸,而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不但价格较前者每立方米高出10元,供应无法保证,且服务态度差、结款条件苛刻,令其无法接受,但不接受又无法取得施工许可证。
2008年4月,瓦房店市某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其正在施工的某楼盘楼板出现断裂问题,于是对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产商品混凝土提出质疑,委托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有限公司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多处楼板断裂严重级别为最严重的du级,主要原因为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含量明显不足,粉煤灰和砂土含量超标,达百分之三十之多。
此后,该公司放弃使用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的商品混凝土,改由从邻区长兴岛购买。“自从使用别人家的混凝土后,楼板开裂问题就没再出现过。而且价格合理,服务快捷周到。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开发商因不堪使用质量低劣的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的商品混凝土所造成的责任后果压力,已经开始偷偷的从邻县、区的其他企业购买混凝土,有的也在偷着自己搅拌混凝土。但是,担心和忧虑随之而来,一旦被举报和检查发现,即使是楼房建成后达到高级别标准,而涉及事关验收、发证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将“行也不行”,难上加难。
政府为虎作伥,保护垄断,致使不法商家有恃无恐,政府封锁消息助长嚣张气焰。违法行政―让开发商大吃苦头,瓦房店市创建了恶劣的一例。
必须叫停的恶行
瓦房店市政府这个[2007]114号文件下发之后,立即在当地建筑市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抵制。但最终开发商的“小细腿”拧不过政府的“大胳膊”,而选择了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用一个开发商的话说,“在人家门槛过,怎能不低头?”
2007年12月18日,经济参考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发表了《不与指定企业签合同就不给办施工许可证 瓦房店市政府文件为企业垄断开路》的批评监督文章,随后,新华网、新浪网、中国建材网、中国混凝土网等媒体迅速跟进转载。而瓦房店市政府仍然我行我素,事态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据知情人士透露,市政府不仅不思改正,反而采取了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手段,一边假装接受舆论监督,表示整改;一边编造、炮制同一文号的假文件,送大连市政府法制办“备案”,以应付上级检查。而在本市,仍然“力度不减”、“方向不偏”毫不走样的、甚至变本加厉的执行原文件。一个向笔者反映情况的知情人气愤地说,一个堂堂的县市级人民政府,公然如此作假,欺上瞒下,这种所作所为还是人民政府吗?还何谈公信力?还怎么让人民信任你?
有了政府官员的撑腰壮胆,垄断企业就会为所欲为。服务质量差,产品质量低劣,成了大多数开发商共同的感受和一致的呼声。尤其今年四月份以来后先后多批次、多地点的出现重大质量事件后,致使几十万平米在建新楼竟成危房,社会各界对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助推企业垄断,反映十分强烈。很多人担心,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如此以来,必然会严重影响群众购房消费信心,导致全市房产人为滞销,岂不是雪上加霜?开发商和社会各界迫切希望政府出来公布真相,处理责任者,并采取相应的有力的措施整治,以达到“查清事实,公开追责,稳定人心,阳光救市”的目的。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官员担心因为违法行政而被追责,只好牺牲市民群众的身家性命为代价,保名声、保官位而四处弹压,封锁消息。据反映,政府不仅顽固地坚持和掩盖错误,名义上出台了假文件到上级备案,应付上级检查,背地里继续开会贯彻落实原发的垄断性文件。主管副市长曾采取召开开发商集体训话和分别单兵教练的方法,仍闭口不谈新修正的仅供“备案应付”的新文件,而将错就错的继续坚决贯彻执行按谐音被“恶搞”为“要要死”的114文件。
瓦房店市政府招商垄断埋下房产隐患,政府主官违法行政酿成夺命楼盘。所有这一切,显示瓦房店房地产市场人祸泛滥亟待整治刻不容缓。然而,现实中的瓦房店市,这个危局极难破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正如民间所说,是一根绳子拴俩蚂蚱。官员担心因为违法行政而被追责,只好牺牲市民群众的身家性命为代价,保名声、保官位,而四处弹压,封锁消息。而作为开发商,既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市民购房信心造成房产闲置,更担心将来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罪责难逃,同时也怕因仗义执言而被无良的政府领导打击报复,被清出得来不易的市场。只好自认倒霉的自掏腰包,或者拆毁重建,或者修补加固。而有的无良开发商,却采取“猫盖屎”的糊弄手法,草草掩盖严重的质量问题,留下了随时都可能发生灾难的隐患。摄于政府的权威,所有开发商不仅噤若寒蝉,甚至担当帮凶,为其文过饰非,销“脏”灭迹。而有的接受委托承担检验鉴定的部门,竟然也丧失职业道德良心,接受请托违心得在鉴定书上做手脚,企图掩盖真相,大事化小,欺人骗世。而受害的却是毫不知情的普通群众,他们拿着自己的血汗钱,购买的却是死亡通行证,毫不设防的让自己的政府“诱”进死神的陷阱。
然而,这个问题毕竟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众目睽睽,何以遮掩?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轻则影响政府和和干部的形象及公信力,影响群众的消费信心,影响房地产业甚至危及当地整个经济发展,重则说不一定那一天,因之于轻轻的一个偶然作用力,就会形成对住房市民的杀身之祸,死于非命。而真要到那时,可就说什么都晚了。
由于瓦房店市政府用红头文件为无资质的混凝土不法供应商垄断经营保驾护航,强令开发商使用低劣的混凝土建筑楼房,致使许许多多在建的新楼竟成危房,如果不坚决彻底的纠正、整治,那一纸纸即将发出的房产证,无异于勾魂丧命的死亡通知书。诸多毫不知情的市民拿着血汗钱买来的,不是安泰的家居,而是张开血口、危及性命的墓冢和活棺材。在政府与垄断厂商如此沆瀣一气的情况下,一个外表看起来似乎好端端的楼房,有谁能保证内在质量表里如一呢?又有谁敢于、甘于为此一掷千金呢?
目前,瓦房店房地产处于空前的危机。有市民尖锐地指出,瓦房店房地产质量事件,对于市民群众来说,事关身家性命,生死存亡;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关乎官德使命,政治良心。瓦房店市政府这个违法行政的通知,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影响。如果不坚决、公开的叫停,必将遗患无穷。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大自然的天灾,可以监控,可以抵御,而丧心病狂的人祸悲剧,却被人为的掩盖而愈演愈烈。比天灾和金融危机更可怕的,不仅仅是群众对官员的不信任,是政府的信任危机,而是开发商在政府挟持、胁迫下对房产质量问题的漠视、放纵和掩盖,是群众以身家性命为代价为无良的官僚们违法行政买单。市长不为民做主,违法行政猛如虎。政府公然保护垄断,视群众生命为儿戏,还让人民如何信任你?
政府招商,莫让市民受伤。政府保护垄断致使人祸泛滥,房地产市场潜伏隐患,主管部门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失察失管,而是封锁消息,掩盖真相,堕落为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共同犯罪,致使购房市民误入陷阱而命悬一线。
文件不改,恶吏不除,天无宁日。保护非法垄断的文件必须叫停!瓦房店市主管领导必须追责!不撤职、不法办,瓦房店市的建筑市场难得治理;大连隆成砼业有限公司商品独家企业垄断混凝土市场的局面不打破,在建楼就是活棺材的客观现状,就难以改变。
岌岌可危,命悬一线;众目睽睽,拭目以待。上级党委、政府应以人民利益和身家性命为重,尽快调查处理,妥善地解决好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