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去纽约国际戏剧节(New York International Fringe)看了一部由哥大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创作的话剧 --《我是月亮》,第一眼看见该剧的宣传海报就心生好感,一个爬着梯子想要到达月亮的小孩,不知为何让我想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封面上的小孩...海报上的宣传语“Land on me Softly”让人更加心生好奇,月亮上面是什么?为什么又要温柔地着陆?
整部戏的节奏和《阴道独白》类似,采取的都是独白叙述的方式,淡淡的,却一字一句掉落在你的心里。五个发生在平行空间中的小故事穿插进行着,故事间却又巧妙地串联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戏给我的感觉很独特,大概是由于编剧是“自己人”,剧中讲述的一些故事仿佛让我看见自己成长中隐匿的阵痛,或者也许是更多人那些年中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心情: 那个看了很多年日本电影的男生在得知最爱的AV女优去世后感到的失落;那个深度近视的博士能熟练地背下近视表上所有图案,却一直困惑着如何戴着眼镜和女生接吻⋯⋯那些青春时期一个人小心翼翼探索着的未知世界,或是只愿让密友们分享的心情,如今再度被提及,才觉察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类似的恐惧与不安不断前行,这条路上没有人更顺畅,也没有人更艰难。因为我们都是月亮的孩子,所以也像月亮那样,一直阴晴圆缺,一直生生不息。
和国内目前许多时尚剧的炫丽聒噪不同,《我是月亮》不趋炎附势,也不另类艰深,她更像一个温暖独立却又诙谐幽默的朋友,让神经紧绷的现代人在剧院中慢慢放松,慢慢释然,原谅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他人的不完美,感谢因为不完美而得以完整的人生。
再早先年听孟庭苇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不明白词作者为何要费神写着“月亮的脸不停地在改变”,如今才觉得歌中唱的既是月亮也是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星球,以不同的形状与其它星球交汇又离别,时而丰盈,时而缺憾,如此反复,如此向前。
听说此剧的一些演员和幕后团队都是在哥大的中国留学生,很为他们感到自豪,能够跨越文化国别选择描绘人类的共通性,让台下的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在此推荐给身在纽约,喜欢话剧,尤其是支持独立戏剧的朋友们:)
戏剧节将一直持续至8月底,可以通过Fringe官方网站买票:http://www.fringenyc.org/basic_page.php?ltr=I#IAMAMO。转了一圈才发现,原来还是钟情话剧,比起看歌舞剧置身事外地纯看热闹,每次看话剧都是一场无言的内心观照。